亞運還未開始,小小徽章卻又出圈。
傍晚時分,主媒體中心裏,一名男子格外引人注目。一身挺括的制服上,別滿了徽章。他行走到哪兒,都會遭遇大家圍觀。這位行走的“徽章人”名叫王俊霖,來自國際傳媒港。第一次參加亞運會的相關工作,他被綜合運動會中特殊的徽章文化吸引。花了兩天的時間在主媒體中心內與來自五湖四海的記者交流,換回了一身五花八門的徽章。
在主新聞中心展廳,每天上午10點不到,展廳外大排長龍,前來領取徽章的各國媒體擠滿了蛇形通道,邊等候邊交流自己“集齊”的徽章。展廳負責人表示,自展廳啓動以來,已經送出4000餘枚徽章,平均每天有300多人來諮詢、領取。特色徽章成為新聞中心裏的“通用語言”。
行走的“徽章人”王俊霖 特派記者 李銘珅 攝
據網商小微觀察站數據顯示,80%的亞運徽章出自浙江温州金鄉鎮徽章廠。與其他中標杭州亞運會的企業一樣,温州金鄉鎮徽章廠提前接近2年開始備戰亞運會。董事長陳加樞透露,一枚亞運徽章大概有20多道工序,包括電鍍、點漆、印刷等等。開幕前一個月是特許商品生產的火爆期,“乘着亞運的東風,我們徽章廠日產量在3萬至5萬枚左右,預計亞運會徽章產品總產值可達上億元。”陳加樞説。
一個交換徽章的小小動作,飽含着亞運大家庭的互動與交融。你不會知道,一枚小小的徽章會到達哪裏,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人們都會將徽章帶回家,告訴身邊的親朋——它們來自杭州,來自中國。藉助小小徽章,讓亞運的故事綿延,人們將穿越時空間隔,心心相融,愛達未來。(新民晚報特派記者 厲苒苒 杭州今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