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的一席話,讓她辦起一個走進40座校園的體育俱樂部

  新華社北京6月29日電 (記者王鏡宇、朱翃)只用了6年時間,前女排國手諸韻穎就辦起了一所周培訓人次5000以上、與大約40所中小學開展合作的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這一切的起點,源於2015年底的一次聚會。

郎平的一席話,讓她辦起一個走進40座校園的體育俱樂部

  1978年出生的諸韻穎年少成名,司職二傳的她17歲就入選了郎平執教的中國女排,並隨隊征戰了亞特蘭大奧運會和悉尼奧運會。2002年,在職業生涯的黃金時期,諸韻穎早早退役,而後到復旦大學深造。

  2015年10月,中國女排“白銀一代”的球員和郎平在香港相聚。昔日恩師的一席話,讓諸韻穎再續排球情緣。

郎平的一席話,讓她辦起一個走進40座校園的體育俱樂部

  “那次聚會郎導坐在我旁邊,她很關心我,知道我的狀況。她拍了拍我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説‘以你的能力和對排球的深愛,可以為這個社會貢獻更大價值’。當時我的生活狀態比較安逸,處於相對迷茫的階段。郎導一語點醒夢中人,為我點亮了生命中的一盞明燈。”諸韻穎説。

  要麼不做,要做就要有很強的執行力,這是諸韻穎的個性。用了3個月的時間,她完成了工商註冊和民辦非企業的資質審核手續,以她的名字命名的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在2016年3月正式成立,核心項目就是排球。

郎平的一席話,讓她辦起一個走進40座校園的體育俱樂部

  創業之初,諸韻穎就把目光投向了校園。她説,當時社會體育俱樂部進校園的不多,因為學校選擇俱樂部時要求非常高,而且體育課程入校園基本都是以公益為先導的。但是,諸韻穎認為,一個運動項目要想做強、做大,最重要的着力點必須是在學校,因為“場館、孩子和寶貴的時間都集中在校園”。

  在諸韻穎看來,長期以來中國女排的影響力巨大,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認可,而青少年排球運動與文化的普及比較滯後,市場化更是難上加難。這跟排球運動難度係數相對較高、有一定的入門門檻、對場地和教練員綜合素質要求高都有關。儘管如此,諸韻穎相信,排球非常有潛力成為中國女子第一團體運動,因為在文化底藴、素養構建、運動安全及審美標準等方面排球有其自身優勢。

郎平的一席話,讓她辦起一個走進40座校園的體育俱樂部

  知易行難。諸韻穎與學校的合作在第一年就遇到了挑戰,她笑言一上來就給自己挖了個“大坑”。最初,諸韻穎把一個學期的課程目標定為讓大多數的孩子能連續墊球30次。從她自身專業運動的經驗看,這個目標難度不大。然而,一個學期16次課程下來,她和同事們發現90%的孩子都很難做到。少數運動基礎好的孩子能連續墊到200個以上,可也有不少孩子只能完成5、6個連續對空墊球。

  “我這才意識到,競技體育中有天賦運動員的訓練和教授普通孩子的大集體課程完全不一樣。雖然我們是專業運動員,但是校園課程實操經驗少的弱點暴露出來了。”她説。

郎平的一席話,讓她辦起一個走進40座校園的體育俱樂部

  諸韻穎至今還記得創業之初踩的那些“雷”。有的學校6個班,每班46名孩子,總共276名孩子一起集中在大操場上課,光維持秩序、整理隊伍就要花很多時間,排球有效課程時間非常短暫;有的學校計劃練習對牆墊球,卻找不到一堵適合的牆面;有的合作學校在距離上海市中心較遠的青浦區,甚至還有在蘇州的,教練員每次往返路途就得3個小時以上……幸運的是,經過一兩年的不懈溝通和磨合,通過教案的不斷優化整改,通過教練組團結一心的態度與信念,俱樂部的教學實操能力快速提升,課程不斷受到學校的表揚和認可。

郎平的一席話,讓她辦起一個走進40座校園的體育俱樂部

  早期合作的十幾所學校是諸韻穎帶着自己對體育教育的理念一家一家主動上門去談的,她至今仍很感激第一所向俱樂部敞開大門的學校——上海徐匯逸夫小學。隨着俱樂部影響力的提升,這幾年不斷有學校主動拋出橄欖枝,歡迎俱樂部把青少年體育文化與課程帶入校園。

  “現在如果合作的話,我們希望校方真正理解體育教育的重要性,而不僅僅是為了‘補缺口’。校長是領頭人,體教組是推動者,他們對於體育的理解與認可非常重要。”諸韻穎説。

郎平的一席話,讓她辦起一個走進40座校園的體育俱樂部

  如今,上海韻穎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是上海市四星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合作的公辦、民辦和國際中小學總數約40所,專職教練員26位,周培訓人次超過5000,運營的項目在排球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羽毛球和橄欖球。

  “幾年下來,我能感覺到學校對體育的需求很大,不光是排球。國家越來越重視青少年體育,體育課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另一方面,高水平、高素養的教練員非常稀缺,而專業的體校並不是家長們的首選,家長希望孩子能兼顧學業,因此校園體育的綜合發展和學校高水平運動隊的發展有非常大的空間。”諸韻穎説,“我們這樣的俱樂部是體育局和教育局之間的橋樑,也是競技體育和普適性體育之間的橋樑。我們可以用良好的職業素養,配合體育和教育部門做大做好運動項目的普及、推廣,增加青少年體育運動人口,夯實青少年運動金字塔的塔基,進而孵化、選拔、培養奧運人才。”

郎平的一席話,讓她辦起一個走進40座校園的體育俱樂部

  6年下來,讓諸韻穎最欣慰的是在家鄉上海夯實了青少年排球運動基礎。但她也感慨説,跟一些排球普及做得好的地方相比,中國優秀的排球俱樂部還是太少。諸韻穎曾經帶隊去美國參加青少年比賽,賽事在兩百多片場地上如火如荼地進行,涵蓋從7、8歲到18歲的青少年。據她瞭解,美國青少年排球俱樂部有7000多家,青少年基礎紮實,優秀球員的選材面很寬。

  “在國內,我聽説過的排球俱樂部只有十幾二十家,什麼時候我們有1000家排球俱樂部,那這個項目就真的發展得不錯了。”諸韻穎説。

郎平的一席話,讓她辦起一個走進40座校園的體育俱樂部

  諸韻穎認為,從長遠看,中國女排需要更深厚的人才儲備,未來頂尖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應該是雙輪驅動,一方面來自職業運動學院、體校等傳統體系,另一方面將來自社會培訓機構和學校的體教融合。諸韻穎的俱樂部排球課程也是一層層遞進,參與普適類訓練的孩子最多,越往上越少,這就是運動金字塔的模型。

  “需要有更多俱樂部和有情懷的優秀體育人一起投入到這項深遠而有意義的工作中。俱樂部是橋樑、是載體,可以左右互通、承上啓下。普適類的是以趣味與興趣為先導,孩子們喜歡、熱愛才能感受運動賦予他們的價值與意義,從而逐步突破、進階到更高水平,然後我們再從中發現精英人才,組成校隊、俱樂部隊……”

郎平的一席話,讓她辦起一個走進40座校園的體育俱樂部

  當運動員的時候,諸韻穎去過世界各地,看到了人們普遍對青少年體育的重視,也意識到體育是世間特別美好的教育。現在,回到校園裏,她很享受被孩子們圍繞和尊重的感覺。

  “孩子們圍着你,你會覺得這是人生的一種價值,那種滲透力、感染力特別強,應該讓體育成為生命、血液和靈魂的一部分。”

郎平的一席話,讓她辦起一個走進40座校園的體育俱樂部

  諸韻穎小時候是看了《排球女將》之後走上排球之路的,她也希望在排球人口基數擴大之後會有更多有天分的孩子萌發排球夢想。

  “體育是國際語言,也是交流的手段,能為人生搭建特別好的平台。其實,真正的英雄就是從普通孩子裏走出來的,普通才能成就偉大。我小時候看到小鹿純子,她有非常堅定執着的目標。我常常跟孩子們説,只要熱愛,只要敢於夢想,就能創造奇蹟。”

  編輯:丁文嫺 牛夢彤 鄭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79 字。

轉載請註明: 郎平的一席話,讓她辦起一個走進40座校園的體育俱樂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