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的家長其實都希望子承父業,或者把自己未完成的夢想寄希望於他們的子女,從孩子們剛出生時就為他們規劃好人生路線和軌跡。就這樣被安排得明明白白中,這些子女按部就班地變成他們父母期望他們成為的樣子,不管他們自己是否喜歡。這是中國的普遍現象,也成了家長們不約而同的默契之舉。
雖然興趣可以從小培養,雖然有些運動練着練着就真的喜歡了,但從教育的專業性角度來講,有很多都應該是不對的,我們應該要順應孩子天性。今天要來説的是乒乓球女魔王鄧亞萍的兒子林瀚銘,小小年紀就已經有了他母親當年的風範,可謂是活成了鄧亞萍希望他活成的樣子,不過他快不快樂我們就不知道了,一起來看!
先來説説鄧亞萍,她可謂是運動界的學霸,在劍橋大學拿到了博士學位的鄧亞萍,都在美國劍橋史上創造了奇蹟——建校以來第一個有着運動員身份又有如此成就的博士生。要説有多麼不容易也只有她自己知道了,如今國內博士倒也不是稀罕之人,但要想在乒乓球界取得那麼多成就,又能同時晉升為博士,可想而知其中的難度之大,這也證明了鄧亞萍是何等的優秀之人!
鄧亞萍是在博士快畢業時期懷孕的,這也就意味着她要邊寫論文邊承受着孕期的各種不適應,挺着大肚子到處找資料,每天有着很大的學習壓力,這些都成為鄧亞萍博士畢業期間的日常。也許林瀚銘在媽媽肚子裏的這段時期就經歷了“學習”思考的過程,也使得他出生後就有着聰明的大腦,大概這也算一種胎教吧!但智商高並不意味着就喜歡乒乓球,也不意味着就有很好的乒乓球天賦,林瀚銘就是這樣。
9歲之前,林瀚銘對乒乓球一點都不感興趣,似乎沒有接收到母親強大的乒乓球基因組合,又也許在鄧亞萍懷孕期間寫了太久博士論文,林瀚銘只對學習感興趣。有着一顆隨遇而安的心,有着遇事不慌忙的篤定心態,這是林瀚銘最大的優點,但就是不喜歡乒乓球。但鄧亞萍出於自身以及兒子未來的綜合考慮,還是做了一個決定——給林瀚銘做思想工作,讓他開始學習乒乓球,事實證明她成功了!
林瀚銘按照鄧亞萍所説的方式和規劃的未來開始練習乒乓球,儘管很多不適應,儘管沒什麼天賦和興趣,但在還沒有能力自己選擇喜歡的東西的時候,他只能聽父母的。在其他人眼裏,林瀚銘是世界乒乓球冠軍的兒子,他也必須要像他母親一樣優秀,他帶着母親的期望和世界球迷的期待而活着,其實他不快樂,他只是在這種現實中逼迫着自己去回到“被選擇”的道路中,去成為那個別人想看到的他而已。
儘管林瀚銘沒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儘管他還是學了乒乓球,但相比於很多連這種被安排的機會都沒有的人來説,他仍然是幸運的。儘管生活很難,但依然要保持樂觀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