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巖高手“33流雲”(網名)深藏不露。除了膚色稍黑一點,身體壯實一點,平時你看不出他身懷絕技。我們坐在一個房間裏聊天,四面擺滿攀巖裝備,而他的講述雲淡風輕。事實上,他經年累月在巖壁懸崖之上攀巖、瀑布速降、穿越叢林,穿越人生中的恐懼地帶。
攀巖是一種低碳的行走方式,基本依賴於身體本身的能力——抵抗恐懼的能力、持續運作的能力、平衡的能力、呼吸的能力,像原本就在大自然中的猿猴與飛鳥一樣,像千百年前的人們一樣,去聽取大自然的低語。
浙江的神仙居有石破天驚的奇峯天險、懸崖絕壁,大片的火山流紋岩,成為攀巖愛好者的聚集地。神仙居的公盂是一個至今未通公路的高山古村落,十餘户人家,深處羣山環繞之中,須徒步兩個多小時才能抵達,猶如世外之地。
在一面用於訓練的巖壁上,我緊緊抓住“飛拉達”的錨點,他教我感受自己的身體——要放鬆。要讓肌肉舒展,而不是讓肌肉始終緊張。如果肌肉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它很快就會疲勞,以至於“力竭”。然後感受你的腿——巧妙地移動身體重心,把力量轉移到另一條腿上。
“很多人會以為攀巖是一項冒險。其實這完全是誤解。”他提到了紀錄片《徒手攀巖》的主人公亞歷克斯。“一個人在毫無保護的情況下攀巖,看起來每一步都很冒險。其實他在完成這次任務之前,經過無數次訓練,他把要走的每一步,會遇到的每一個風險都計算過了。這是一個極其縝密的計劃。”他説,我們要確保每一步都是安全的。
仙居有一條掛壁公路。公路下方的懸崖有一組瀑布羣,一個接着一個。他和朋友一起去玩瀑布速降。很多年後,他依然記得第一次在瀑布頂端時心裏的恐懼。
“正常人都會恐高。但我們要做的就是確保安全。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然後,克服內心恐懼,去完成不可能的任務。”後來很多次,他都會去那個瀑布羣。從瀑布中穿過的一瞬,巨大水流衝擊在身上,他能聆聽到山野和自然的轟鳴。他覺得自己成為水流的一部分。
“你沒有上去那片岩壁,就無法想象在那裏看見的風景。”他覺得自己是一個在山巔看風景的人。
征服了多少座雪山,多少個巖壁,他已經記不清了。喜歡的地方,就一次又一次去,從不厭倦。每年他會去陽朔,每次一個月,在那裏訓練或完成一個新的高度。他享受的是攀巖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我們攀巖界有個原則,就是超出你能力範圍的事,你就先放一放。”
“先放一放”,這是大自然教給他的事。攀巖的時候,他身上除背幾十斤重的繩索,也一定會帶一隻萊卡相機。跟攀巖本身相比,他更熱愛給同行者拍照。有一次在巖壁上,天色已晚,抬頭忽然看見一枚紅色的月亮。“這輩子就看見一次那麼美的景象。”他掏出相機,讓閃光打在巖壁上,拍下了那枚月亮。
他把別人攀登的照片拍下來。“你把這張照片放得大大的,掛在家裏,以後可以跟孩子説:‘你看,當年老爸也很棒啊!’”他拍了幾千張,全部免費。
但最好的風景,只有用眼睛去感受。人的眼睛有5億個像素,遠遠超過任何相機。現在還有無人機,無人機可以飛到天上去,但它也無法跟你的眼睛相比。“眼睛看到的,內心感受到的震撼,是任何別的東西都無法替代的。”人在風景裏,那個風景就是獨一無二的。“你去爬過了,這就是你的雪山,這就是你的巖壁。你看見了,這就是你的天空和晚霞。”
很多次,他攀在巖壁上,天色大變,電閃雷鳴下起雨來,把人澆得透濕。雨過天晴,也往往會有絕美的風景。他在巖壁上,看見公盂那座古老的村莊,那純淨的風景。“如果那座村莊拆掉了,我也不會再去爬那片岩壁了。”(周華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