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國足情報組緊盯澳大利亞隊

由 簡振武 發佈於 體育

張稀哲

當地時間8月28日晚8點(北京時間29日凌晨1點),中國隊赴卡塔爾大學訓練場進行抵達多哈後的第二次室外訓練。與首堂訓練課以喚醒式身體恢復訓練為內容不同,國足在本次訓練中已經有意識安排技戰術演練內容。伴隨着12強賽首個對手澳大利亞隊公佈參賽球員大名單,中國隊的技術分析人員也開始結合對手人員及技戰術打法特點,有針對性地製作、整合對手信息材料。可以説,中國隊正通過“線上、線下”合力的方式來確保12強賽備戰質量。

訓練進入技戰術演練正題

經過了兩天多的休整後,中國隊已對多哈的備戰環境,特別是氣候條件比較適應。受疫情影響,中國隊在多哈期間的活動始終圍繞着駐地酒店、訓練場、比賽場三點進行。全隊在多哈期間的訓練受比賽晚場進行影響,被統一安排在當地時間晚8點開始。

與首個訓練日一樣,國足教練及管理團隊人員較國腳們提前半小時抵達訓練場地。不同之處在於,教練們已經開始為全隊訓練重新畫線、佈置訓練器材、做好各類訓練的區域劃分工作。由此可見,本次訓練課的教學內容與首訓完全不同,中國隊在有意識地提升備戰速率,訓練也進入到了技戰術演練的正題之中。

和首練一樣,本次訓練也僅僅對媒體開放前15分鐘。在入隊的32名球員中,郭田雨、王秋明兩人連續2天在隊醫單獨引導下到場邊進行恢復性訓練。從前方反映的情況來看,郭田雨、王秋明2人缺席9月2日澳、中12強賽首輪比賽,將是大概率事件。競賽規程顯示,參加12強賽的各隊應於賽前一天的聯席會上提交23人的單場比賽參賽球員名單,而各隊根據實際情況可以最晚於賽前6小時調整名單人選。因此接下來,教練組不會倉促敲定首戰具體人選,而會根據備戰及球員傷病情況來作最終選擇。

球隊技術分析人員上陣

國腳們除了訓練外,在多哈期間的大部分時間相對比較輕鬆,教練組及球隊技術分析工作人員在抵達多哈後卻上緊了發條。當地時間28日早上,全隊共進早餐後,他們就處於連續工作狀態。

據悉,澳大利亞足總於多哈當地時間10時通過線上新聞發佈會,由澳大利亞隊主帥阿諾爾德公佈了球隊12強賽前兩輪比賽的球員參賽大名單。會後,教練組和技術分析組第一時間調取了對方27名球員的信息,並通過影像資料,對他們的個人特點及實戰情況進行比較細緻的分析。

事實上,當地時間27日下午1點,剛剛結束隔離的國足就在駐地酒店會議室內集體觀看了澳大利亞隊的比賽視頻資料,進一步瞭解對手情況。不過,因為彼時澳大利亞隊陣容並沒有最終確認,因此此次分析相對比較籠統。隨着澳大利亞隊27人名單公佈,中國隊的分析工作將更為有針對性,工作效率也會明顯提升。

據悉,當國足在訓練場揮汗如雨的時候,球隊技術分析人員集體留在酒店內為教練組全速編輯、整理對手視頻資料,這樣的線上、線下合作也為球隊提升備戰質量創造了有利條件。

對話

張稀哲:4年前心裏沒底 現在更有信心

第二場訓練開始前,來自北京國安隊的技術型中場張稀哲接受了媒體的採訪。

承接中國隊在多哈期間訓練的場地是卡塔爾大學訓練場,這裏的草皮條件非常優越。張稀哲作為全隊技術最細膩的球員之一,非常注重觀察場地條件。他説,“這裏的訓練場整片場地草皮都非常平,在上面運行的球速也比較快。由於草皮比較薄,所以需要我們把每一個球都傳得非常準確。如果傳偏一點,隊友就會不太好接。”

中國隊抵達多哈後,對天氣條件是否適應?時差是否已經倒好?張稀哲回答説:“我覺得天氣可能比(40強賽後半程)那會兒稍微好一點,比賽場地還有空調設備,所以不用擔心。時差調整方面,球隊的安排也比較合理。我們會通過科學的方式將吃晚餐的時間延後一些,前兩天會讓大家晚一點睡,然後用兩三天時間就可以將時差調整好。”

眾所周知,相較於40強賽,12強賽的比賽性質、競爭難度、比賽速率都有明顯的提升。張稀哲作為老隊員,對此也有心理準備。他透露説:“ 12強賽的對手節奏會更快,所以需要我們在日常訓練中去提高自己的節奏。”

對於部分“新人”到隊後球隊近期的磨合問題,張稀哲回答説:“這兩天我們的訓練還是以恢復為主。之後會根據對手的情況制定一些對策,練一下技戰術。”

對於澳大利亞隊,張稀哲直言:“我看(澳大利亞隊)名單應該只有一個在他們本土聯賽俱樂部悉尼FC效力的球員,其他全是在海外踢球。他們隊中在海外踢球,特別是在五大聯賽踢球的球員比較多,所以比賽節奏會比較快一些。”

張稀哲作為一名年過30歲且連續參加兩屆12強賽的老將,自然格外珍惜本次參賽機會。他説:“現在對我們這一批球員來説就是一個最好的機會。球隊之中有差不多一半的球員經歷過上屆12強賽。要知道,在上屆12強賽前,我們的球隊有很多年沒有踢(世預賽決賽階段比賽),心裏沒有底,不過踢過這種比賽後,大家都知道比賽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情況,然後(面對新一屆12強賽競爭)就會更有信心。”

本組文/本報記者 肖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