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嗎?中國科學院大學有8名氣象領域碩士、博士研究生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氣象專業志願者。從今年1月上崗至今,他們在雲頂滑雪公園“測雪追風”,為比賽“保駕護航”。
高精度測量守護賽事“發令槍”
“氣象條件,是冬奧賽事真正的發令槍。”這是8位氣象志願者到達雲頂滑雪公園後,領隊反覆向他們強調的一句話。運用氣象專業知識和技能,跟隨相關工作人員開展賽事氣象保障工作,定期檢測賽道的雪面情況,為競賽工作人員提供氣象數據,就是他們的責任。
雪面狀態會直接影響運動員的技術動作。在雪上項目的賽道上,最常見的並非天然降下的“粉狀雪”,而是凝固程度高、質地偏硬的“冰狀雪”。這種雪可以減少賽道與滑雪板的摩擦,適合高速滑行。氣象志願者使用的雪温雪狀觀測儀搭載了紅外測温、面陣激光測距、智能圖像和環境光感測等多種高精度傳感器,能自動識別雪狀,並探測雪地實時温度。這些實測數據彙總起來,和自動測量站數據一起,為雪面狀況判斷提供重要參考。
在志願服務期間,中國科學院大學氣象學專業博士研究生趙恆恆與天氣狀況“鬥智鬥勇”。如果賽時遭遇大風,會影響運動員滑雪技巧動作的完成;如遇降雪,新雪蓬鬆,不利於運動員掌握平衡……眼下,張家口賽區的天氣逐漸變暖。受到光照、温度、風速等氣象因素影響,每天賽道的雪面、雪質變化更大,測量保障的任務也更重了。
在冬殘奧會期間,不管當天是否有比賽安排,志願者每小時都要在三個點位進行雪温雪狀探測並記錄上報,所用儀器也增加了更為靈敏的金屬探針測温計,為場館造雪、賽道維護和賽事安排提供決策依據。
發的暖寶寶留給了儀器
低温、大風是雲頂滑雪公園的常態。氣象志願者們通常凌晨5點起牀,坐早班車去場館上崗;利用雪温儀與精確雪温值長時間“纏鬥”;每小時提交核對一次數據……在零下十幾攝氏度的環境裏,為了避免儀器因寒冷而關機,中國科學院大學氣象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於小淇和同伴會將配發的“暖寶寶”貼在手柄的電池部位延長機器的使用時間。
在冬奧會期間,張家口下了一場雪,這令中國科學院大學氣象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蘇峻至今都印象深刻。“大雪片不斷往臉上拍,眼前灰濛濛一片,在強風中想目視前方都不可能。”但每一位志願者都堅守崗位。
雪温雪狀觀測儀每次使用前,都要先對雪、對天進行“定標”,怎樣操作才能讓誤差減到最小呢?結合專業知識和實際測量的經驗,趙恆恆發現,相比於雪面的紅外温度,天空温度的變化範圍跨度較大,因此其對測温結果的影響遠大於雪狀差異所引起的誤差。如果重點對影響最大的“天空紅外背景温度”進行定標,能夠大大節約時間,測量結果也更加準確。他將這個小技巧分享給同伴,讓測量事半功倍。
意外發現未來研究課題
冬奧會期間,趙恆恆的桌上擺着一份份中英文氣象專報數據,記錄着雲頂滑雪公園三個區域和六條賽道起終點的每一絲“風吹草動”。每天7時、11時、17時,趙恆恆都會參與專報的審核校對,並粘貼至領隊辦公室、競賽辦公室和裁判房中。“數據體量比較大,每一份專報中的時間、數值都不能掉以輕心。”
2月18日,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場地技巧決賽在雲頂滑雪公園進行。那天風很大。為了減小風對賽事的不利影響,張家口賽區雲頂滑雪公園在U型場地和空中技巧場地均設置了防風網。
在雲頂滑雪公園,氣象志願者們見證了我國冬奧運動員的奪冠瞬間,也見證了冬殘奧會中國體育代表團一塊塊書寫歷史的獎牌。3月7日,中國運動員紀立家、王鵬耀、朱永鋼在雲頂滑雪公園包攬了殘奧單板滑雪男子障礙追逐UL級的冠、亞、季軍。
談及自己的志願服務重要時刻,中國科學院大學氣象學專業碩士研究生蘇峻提到了這份經歷與未來科研工作之間的奇妙聯結。他在志願服務期間有了一個很好的科研想法:如果某個區域一直颳風,積雪會不會更加硬實板結?他認為這將是一個“有意義也有意思”的研究課題。
趙恆恆更多講述的是一些普通的工作瞬間:外國領隊前來諮詢天氣情況,在賽事轉播中看到自己的背影,親手測量的數據被電視播報……從冬奧會走到冬殘奧會,氣象志願者一直在雲頂滑雪公園的賽道上“測雪追風”。志願者告訴記者,在冬殘奧會的賽場上,運動員像是在為生命而戰。他們面對艱難不屈服的品格、面臨挑戰不畏懼的孤勇會一直激勵着大家。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劉蘇雅 通訊員 脱暢
流程編輯:u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