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會制的中超,隨着賽季的深入,讓球迷有些審美疲勞,就在國安摁着重慶痛揍的同時,蘇寧被曝欠薪的消息讓不少球迷“虎軀一震”。
財大氣粗的中超球隊出現了工資支付的拖延症,中超燒錢帶來的惡果被繼續放大。就算是恆大,2020年上半年僅收入千萬,但支出卻超過10億,繼續保持着虧損狀態,也讓母公司壓力山大。
雖然中超大部門球隊的母公司都有着房地產業務,即便房地產被認為是“暴利行業”,但在中國足球的無底洞面前,如果母公司的體量不夠大,結果就是苦苦支撐。典型的例子就是建業,投資幾乎未踏出過河南的建業,在燒錢的浪潮下已經有被拖垮的跡象。
除了建業,魯能這樣背景雄厚的俱樂部,也因為改制讓球迷對球隊的未來憂心忡忡。不差錢的富力,轉向小本經營的跡象非常明顯,要知道富力的體量在中超各隊的母公司中屬於中游偏上水平,如今對球隊的投入都極度壓縮,可以想象經營一支中超球隊背後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一度是中國足壇燒錢主角的華夏,也已經被拖垮,在轉會市場上難以掀起波瀾,甚至甘心“接盤”恆大的高拉特。
受到今年特殊情況的影響,FIFA倡導的降薪潮也一度席捲中超,豪門球隊中上港最為積極。但上港欲降薪帶來的後果就是遭到奧斯卡、胡爾克領銜外援的集體抵制。眾所周知,背靠上海港務集團這棵大樹,上港的經營一直處於盈利狀態,但完全靠母公司“輸血”也不是事,有意降薪也是情有可原。
另外一支曾傳出降薪的球隊則是萬達的大連人,隨着中超賽季開打,一切都沒有了下文。但從這些豪門或者土豪球隊的動作來看,中超這個無底洞讓母公司也有些力不從心,如今蘇寧被曝光一度欠薪,直到俱樂部緊急補發欠薪才平息事態來看,高薪、超高轉會費或許將成為歷史,而讓蘇寧歸化特謝拉,也不是一件現實的事。
當然,在如此之多土豪球隊都出現窘境之前,足協已經為中超“降火”去泡沫,先後制定了限制高價引援政策,以及限薪令。但去泡沫需要一個過程,目前尚有合同在身的球員,依舊可以享受高薪。恆大俱樂部的2020年上半年財報中就明確表示,球員的薪水依舊處在較高水準,導致俱樂部的運營成本居高不下,一直處於虧損的狀態。
由恆大引領的中超燒錢浪潮已經進入偃旗息鼓的階段,進入2020年,除了申花和深圳佳兆業2傢俱樂部之外,其他球隊幾乎都是談錢色變。而3年前,各隊還以曝光外援的轉會費、薪水之高為榮,如今即便引進成色不錯的外援,也絕口不提轉會費和薪水。足協政策的高壓是一方面,引起“反感”也是各隊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當一個聯賽,錢成為最為忌諱的話題,尤其是從以往只談錢,到如今談錢色變,就意味着這絕不是一個健康的聯賽,也不是一個職業的聯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