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支球隊告別!“破”了的中國足球,還能立得起來嗎?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29日,備受外界關注的國內職業足球聯賽准入名單終於靴子落地。
江蘇隊、北京橙豐、泰州遠大、內蒙古中優……一連串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也伴隨着一紙公文,在2021年的春天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這些全新的俱樂部中性名還沒來得及正式亮相賽場、還沒有經歷過主場球迷的齊聲吶喊,就這麼冷冰冰的出現在了“死亡名單”上。
從數字看,相比去年三級聯賽共14傢俱樂部退出而言,今年的數字下滑到6家,倒是頗有“進步”。但從退出球隊的量級看,遠大於去年。
江蘇隊是2020賽季中超冠軍,衞冕冠軍轉年解散,這是一個出圈出到國外的轟動性事件,放在世界足壇都很罕見。
而北京橙豐,也就是之前的北京人和,這支輾轉過上海、陝西、貴州、最後落户北京的球隊,雖然一路漂泊不定,但也有過沖進亞冠、足協盃奪冠的高光時刻。在恆大入主廣州隊前,當時名為陝西滻灞的他們,一度被譽為“中國皇馬”,擁有着場場爆滿的魔鬼主場。
不過,這些記憶,都要隨着解散的他們消逝在歷史的塵埃中。就像逐漸被人們淡忘的“十冠王”遼足、風光一時的天津天海,風格鮮明的老牌球隊延邊隊,還有“八冠王”大連實德……
14+6,短短兩年間,就有多達20支職業足球俱樂部銷聲匿跡。以至於現在,江蘇球迷、天津球迷這些當事者痛心疾首,而更多球迷只是司空見慣的麻木,甚至是對於主隊依舊活着的僥倖。
哪怕是中超頂級球隊的球迷,也都變得很“佛系”。放在以往很難想象,每年轉會市場中的購買大户廣州隊變得只出不進時,外界都沒有掀起太多指責聲……
其實但凡理性的球迷,都深知進入到後金元時代的中超,再也回不到那個動輒幾千萬歐元引進大牌外援、國內球員的時候了。有穩定的投資商和陣容,球隊還能繼續活着,就是最大的幸福。絕大多數隊伍,隨時都有可能重蹈衞冕冠軍們的覆轍。
這種麻木非常可怕。而究其根源,主要是俱樂部自身經營、股東戰略調整,以及疫情之下經濟環境的變化相疊加的影響。最直觀的感受就是金元足球帶來的投資環境惡化,俱樂部長期入不敷出式的鉅額投入終究難以為繼。金元退潮過程裏,或許還將有下一支球隊走向崩盤。那些金元時代被衝上天的歡慶者,轉瞬就會摔得遍體鱗傷。
近十年最成功的中超球隊當屬廣州隊,但根據俱樂部公開財務資料顯示,2013年,廣州足球俱樂部虧損5.76億元;2014年虧損4.83億元;2015年虧損9.53億元;2016年虧損8.12億元;2017年虧損9.87億元,2018年虧損高達18億,2019年虧損19個億。
當然,鉅額虧損的不只是廣州隊,拿出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只是因為廣州足球俱樂部在新三板上市,每年會有公開的財報發佈。至於其他金元時代瘋狂砸錢的俱樂部營收狀況如何,可想而知。
金元時代湧入的資本,營造了紅火的景象,但並沒有給中國職業足球俱樂部帶來預想中的發展,俱樂部們沒有太多成功的商業開發,反倒更依賴於投資商輸血,在一片虛假繁榮和紙醉金迷中迷失了自我。
亞健康的運營模式斷然不可能長期持續下去,而如今,金元泡沫破裂的節點不期而至,隨之而來的陣痛感亦令不少人感到窒息。
都説不破不立,但破了的中國足球,真的還能立起來嗎?
在幾天前的採訪中,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表示中國足球需要找到一條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這確實是中國足球亟待解決的問題,這條道路包含許多方面,比如俱樂部商務開發、青訓、聯賽運營等方方面面。但如今的中國足球,距離找到這條道路還相差很遠,這些距離由一個個細節組成。
比如之前浙江隊新賽季中甲球衣發佈,整體設計靈感取自白居易《春題湖上》“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峯圍繞水平鋪”,球衣上還印有俱樂部所有註冊會員的名字,整體美感十足且具有內涵。
但假如遞補進入中超後,浙江隊就將被迫換成這些年被外界屢次吐槽毫無設計的耐克版隊服。當兩版球衣放在面前時,孰優孰劣一眼便知,球迷自然也會用自己的錢包去投票。
外界一直有聲音表示中國球迷的購買力不足,問題是俱樂部本身的球迷周邊和比賽服,真的在設計、營銷環節走心了嗎?誰會願意為那些不盡如人意的中超周邊產品埋單?
中國足球職業聯盟暫代CEO黃盛華在此前的採訪中表示,新賽季中超廣州賽區有望帶動10億GDP。作為受眾基數重大的足球項目,在經濟效益方面確實有不小的潛力。
下賽季中超將擴軍至18支球隊,按照2019賽季23300名場均現場觀眾人數來計算,如果完全恢復主客場,屆時將有703.8萬人次走進球場觀賽,將會在票務、球隊周邊、餐飲、出行等諸多方面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而根據2020賽季中超觀賽數據統計顯示,中超聯賽共吸引3.89億電視觀眾,累計電視觀眾數量16.5億人次。
總體來看,中國足球受眾基數並不小,只是如何激發這個羣體的消費能力,為聯賽和俱樂部帶來經濟效益,這需要從業者更多的智慧,也需要更加腳踏實地的為球迷提供更好的服務和觀賽體驗。
作為職業足球聯賽,這都是脱掉偽職業標籤、更加獨立造血的必經之路,也只有這樣,中國職業足球才會有出路。但在如今中國球員青黃不接的節點上,觀賞性不足又為這條路平添不少難度。
但願今年倖存的職業球隊、從業者們,能夠堅強度過這段陣痛期,早日找到適合中國足球的那條前進軌道。(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