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泰達説什麼都不願意繼續“玩”了,正在申請解散;江蘇蘇寧也在尋求低價轉讓,並且會考慮“0元出售”。為什麼這些中超球隊突然之間都不想參與中國足球了呢?還不是讓“中性名”給鬧的。
而據更多的足球媒體人透露,要退出的並不只是天津泰達與江蘇蘇寧這兩支中超球隊,預計未來一段時間之內會出現更多的中超、中甲、中乙俱樂部退出。著名足球解説員董路更是放話:再過兩年,就只有4支球隊參加中超了!
現在中超16支球隊,除了山東泰山、上海海港、北京國安這些具有中資背景的球隊之外,很多民資球隊都停止了引援工作,今年的轉會市場那是一片蕭條,中國足球真正的寒冬已經降臨。
見到貴為中國足球頂級聯賽的中超都如此慘淡,足協可能是感覺到“怕了”,連日來足協主席陳戌源更加是連面都不敢出了。見此情況,《足球報》李璇為足協辯解道:中性名並不是足協強硬要求的,而是另有“其他部門”出手的。
李璇還表示,她並不是要為足協“洗白”,而且中超的俱樂部都知道這件事情。在我看來,李璇説的話有可能是真的,但是足協想要徹底從這件事情上“摘”出來,也是不可能的。
現在事情發展到這一步,中超、中甲、中乙別説擴軍了,可能連現有的數量都要保不住了,足協的責任難辭其咎,他們肯定也是“怕了”。為此,我特意找到了幾年前的一份《足改方案》,方案上寫的是“鼓勵具備條件的俱樂部逐步實現名稱的非企業化”。
明明是“鼓勵”中性化,但為什麼到了足協這裏就是“一刀切”呢,這難道不是足協“拿着雞毛當令箭”嗎?現在又想把鍋甩給“其他部門”,不得不説,足協實在是太精明瞭。
中超既然是職業聯賽,放開了市場,那麼就要參與的企業有利可圖才行,然而現在足協禁止企業冠名,全面推行中性名,這就是從根本上拒絕了企業的投入。
好的,沒有了企業,我們球迷也表示認同,畢竟歐洲足球也是這樣發展了一百多年,但是問題是現在誰來養活這些中超、中甲、中乙球隊呢?我們也希望多一些國資企業來投資,但是不可能每一家都會像上港、魯能這樣大公無私,不要名不要利造福一方球迷。
不得不説,中國足球職業聯賽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足協在這過程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我們也是一清二楚的,現在他們想“全身而退”了,有人會答應嗎?
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經歷了近十年的高光時刻,本身確實發生了不少問題,比如國足戰績不佳、金元足球橫行等等。對於足協的一些限投、限薪、限轉會等規定,我們大多數是贊成的,但是這個“中性名”改革真的需要如此“激進”嗎?我個人對此表示明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