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兜轉轉,反反覆覆,CBA新賽季還是大概率要回到賽會制了。從上賽季的賽會制,到兩個月前確定主客場制,再到如今風頭再度轉向賽會制,看來主客場制的迴歸,至少本賽季難以實現了。
無奈反覆
CBA上賽季實行的就是賽會制,結果各俱樂部、球員、球迷和贊助商都怨聲載道:各隊失去主場門票收入,球員長期封閉身心俱疲,聯賽關注度下降,贊助商權益受損,聯賽總營收減少,各俱樂部分紅也減少,球迷也只能在電視和電腦前為心愛的球隊隔空加油。
為給各俱樂部減輕經營壓力,CBA新賽季將調整“工資帽”,本土球員頂薪從800萬元下調至600萬元,外援薪水總額也從700萬美元下調至500萬美元。但是大多數俱樂部仍難以承受外援薪水方面的壓力,所以在兩個月前,捨棄外援採用“全華班”,儘可能推動恢復主客場賽制爭取創收,幾乎成了各俱樂部心照不宣的默契。
圖説:上賽季CBA比賽就是賽會制 新華社圖 下同
今年6月中旬,CBA聯盟曾發佈公告不再實行賽會制:“綜合各方面考量,下賽季CBA聯賽在努力恢復主客場制的前提下,將根據實際情況從前期擬定預案中確定最終賽事方案。目前擬定的多個候選方案中,包括了下賽季先行由本土球員參賽、待時機成熟時恢復使用外援的方案。”
不過當時體育總局主要精力都在東京奧運會上,CBA新賽季的主客場+全華班的方案一直沒有獲批——如今東京奧運會已經結束,但各地疫情仍不時出現零星反彈現象,客觀上已經讓CBA的主客場制“胎死腹中”。
圖説:CBA聯盟6月中旬的公告
據悉,CBA聯盟已經向上級主管部門提交了新的賽制方案,如今賽會制已是大勢所趨,就看最終是否會讓外援參與了。
此外,CBA公司已經開始抓緊接洽有意賽會制比賽的城市,除了2019-2020賽季承辦過比賽的青島和東莞,廣州和西安也有意承辦。西安下月要舉辦全運會,之後無縫對接承辦CBA聯賽也不錯,畢竟場館、防疫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可以保證CBA聯賽如期舉行。
可能縮水
上賽季的CBA賽會制比賽,常規賽一共打了56輪,球迷不能到場,球員封閉訓練和比賽長達幾個月,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影響。有此前車之鑑,已經有俱樂部向CBA公司提議,新賽季如果仍要打賽會制,可以考慮壓縮常規賽場次。同時,讓季後賽名額增加至16席,這樣可以給更多俱樂部季後賽機會。
圖説:CBA公司已經開始接洽有意賽會制比賽的城市 新華社圖
因為疫情影響,2019-2020賽季的CBA季後賽大幅縮水,半決賽之前都是一場定勝負,最後的決戰也不過是3戰2勝制。不過當時CBA直到去年6月20日才重啓,因此季後賽縮水也是情有可原。沒想到到了上賽季,CBA常規賽一場不少,季後賽卻還是大幅縮水——漫長的常規賽總共超過500場,而更為精彩的季後賽最多隻有17場。
疫情影響的特殊情況下,賽季縮水也有好處。一方面是有助於確保球員們的身心健康,另外也客觀上有助於為國家隊留出更多集訓時間。新賽季的CBA賽季期間,將有兩個國際籃聯比賽窗口期,本就需要抽調CBA球員去國家隊備戰和比賽。另外,2022年夏天還有杭州亞運會,中國男籃在主場作戰不容有失,所以國家隊大概率也要提前集結,所以將聯賽縮水也是一種選擇。
圖説:去年的CBA總決賽
當然,要讓聯賽縮水也有一定難度,因為這會影響各贊助商的利益,進而也會影響各俱樂部的聯賽分紅。
不過贊助商這塊的阻力並不算太大,雖然各俱樂部會因為縮水而被扣除一部分分紅,但是各項支出也會相應減少。此外,俱樂部和球員是聯賽的根基,球員的身心健康和俱樂部的可持續運營是最重要的,新賽季的賽制、賽程制定也應該以此為前提,縮水也是合理選擇。(新民晚報記者 李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