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中的700億產業:平民上馬,“貴族”下沉

最近,一位叫做丁真的藏族小夥和他的小馬“珍珠”頻頻登上熱搜。微博網友稱,一些選秀節目已經開始與丁真接觸。但丁真卻在接受四川觀察直播連線時説,他的夢想,是當一個“賽馬王子”。

丁真對賽馬的熱情,正是藏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賽馬文化興盛的縮影。我們無法用數據呈現他們對賽馬的熱愛,但卻能通過了解當地的賽馬習俗來窺探一二。

事實上,除了少數民族賽馬文化的昌盛,我國馬產業也在世界範圍內擁有相當的優勢。由農業農村部、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印發的《全國馬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下文簡稱《規劃》)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馬存欄367.1萬匹,佔世界總存欄的6%,位居第5位,馬業全產業鏈產值約700億元。

然而,在大部分國內城鎮居民的日常生活中,能感知這“700億元產值”的渠道少之又少,無非就是影視綜藝、休閒娛樂和馬術培訓3個。真正能讓全民關注的馬術運動,還要追溯到12年前的北京奧運會馬術比賽。

北京奧運會的馬術淵源

2008年8月9日至21日,北京奧運會馬術比賽在中國香港進行。8月的香港,氣温直逼40℃,這次比賽不僅是史上首次在極端濕熱條件下舉行的世界級馬術比賽,也是中央電視台首次轉播奧運馬術三項越野賽。同時,華天也成為首位“中國騎士”,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變化中的700億產業:平民上馬,“貴族”下沉
▲華天在2008年奧運會賽場上。

實際上,除了華天首次代表中國出戰奧運舉世矚目,北京奧運會馬術比賽為何移至香港舉辦,也是人們彼時關注的話題。2005年確定易地舉辦馬術比賽後,中國馬術協會曾在官網刊發一篇新華社的文章,向公眾道出原委。

原來,從申奧到籌備奧運會場地期間,由於一系列原因,中國尚未恢復在世界動物衞生組織(OIE)的合法權益。中國內地地區在OIE的認知中屬於“疫區”。一旦身價千萬的馬匹進入疫區參加比賽,它們將永遠無法再返回本國,這對參賽國和選手來説都難以接受。此外,如果一定要在北京舉辦本次馬術比賽,北京奧組委還需特地建立“北京市無特定馬屬動物疫病區”,即場地方圓35平方公里範圍內不能有其他馬匹和可能有傳染性的馬屬動物,以及需要興建馬匹醫院、制定犬貓疫病控制策略、建立動物疫病預警系統等等。一系列繁瑣的程序,無疑增加了在北京舉辦馬術比賽的難度。

相反,遠在南方的中國香港卻滿足這一切條件——中國香港的賽馬業發達,也能為此提供不少幫助。一番權衡之後,北京奧組會還是做出異地辦賽的決定。當時,香港成立了北京奧運會馬術委員會,委員會以公司形式成立了一個執行機構——北京奧運會馬術比賽(香港)有限公司,來負責籌辦事宜。

為了支援本次辦賽,香港賽馬會捐出8億港元建造賽場。華天的父親,馬術自媒體人華山還提到,“兩個星期的奧運馬術比賽花掉了約20億元”,其中北京奧組委出資5.9億人民幣。

最後,這場跨越兩千多公里的馬術比賽圓滿結束。但當年北京奧組委馬術項目主管王薔回憶起這件事時,還是感嘆道:“最後決定在香港辦,其實我們還是有點失落。如果是在北京辦的話,肯定對內地的馬術運動有極大的提升。”

變化中的700億產業:平民上馬,“貴族”下沉
▲2008年的王薔(左一)。

馬術培訓挑起重擔

儘管馬術培訓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在我國開始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北京奧運會對馬術比賽的轉播,讓國內的馬術運動有了更長足的發展,不少愛馬人士也開始參與到產業建設中,盧新羽就是其中一位。2006年,她回國創辦高端馬具品牌ELLA。

變化中的700億產業:平民上馬,“貴族”下沉
▲ELLA門店內部。

“當時創辦ELLA的時候,國內的馬術俱樂部和比賽都比較少,非常奇怪,我覺得我們本身馬術的歷史和文化這麼深,其實可以把它做得非常優秀。於是我就希望借ELLA跟大國內的家分享馬術文化。” 盧新羽告訴懶熊體育,剛回國時,她邀請好友騎馬休閒,偶爾會有人因為覺得危險而拒絕。

或許受到古裝影視劇的影響,不少人對騎馬時的保護措施和裝備並不瞭解。事實上,當下國內的馬具行業已經發展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國產馬具品牌依靠性價比已然打出自己的優勢。據國內馬具連鎖品牌“八尺龍馬具”某店長對懶熊體育介紹,近幾年到店購買馬具的人越來越追求性價比,不少家長或孩子都是為了學習馬術前來購買護具,性價比更高的產品更符合他們的需求。

發展到今天,國內也不乏一些國產高端馬具品牌,ELLA就是其中之一。但據盧新羽介紹,她創辦ELLA也不單單是為了賺錢。她在奧運會之前就創辦了ELLA,原因就是希望將馬術運動帶來到北京,將自己的熱情在中國點燃,讓國人也可以體驗到美好的馬術生活。

像盧新羽這樣因為熱愛而入行的人不在少數,王薔也是其中之一。在成為北京奧組委馬術項目主管之前,她就創立了北京天星調良馬術俱樂部。

天星調良馬術成立於1999年,到目前運營已超過20年。但據王薔會議,天星調良馬術並不是國內最早創立的馬術俱樂部。早在上世紀80年代,國內就已有2至3家馬術俱樂部正式運營。成立至今,天星調良馬術已從傳統的馬術教學拓展到行業(專業)培訓、承接賽事、馬文化藝術傳播等方面。

變化中的700億產業:平民上馬,“貴族”下沉
▲天星調良馬術場地俯瞰。

天星調良馬術的教學業務採用會員制收取年費,據王薔介紹,隨着近些年學習馬術的人羣越來越多,傳統的馬術教學業務已經開始逐漸盈利,這也是天星調良馬術的主營業務。但由於近些年俱樂部開始有意地、規律地舉辦各種規模的賽事,所以每年也需要“靠傳統業務和主營業務的錢來養賽事”。由此可見,儘管“馬術培訓”這一環節已開始呈現市場化、大眾化趨勢,但其延伸的上下游產業商業化情況仍然堪憂。當然,一定程度上這也是國內小眾運動的普遍問題。

但值得慶幸的是,馬術培訓項目——尤其是青少年馬術培訓——的火熱,無疑讓馬術運動有了一個被更廣泛瞭解和認知的切口。目前,國內的馬術培訓形式以英式為主,加之輔以具有機構特色的內容。一些比較知名的俱樂部——例如天星調良馬術則是與英國馬會(BHS)簽約,獲得其資格認證並引入其訓練體系。

《馬術》雜誌發佈的《2019中國馬術行業發展狀況調查報告》顯示,2019年,馬術俱樂部的會員年齡分佈以青少年為主,其中兒童、青少年的會員總佔比77%,俱樂部課時費平均為488元/節;從區域分佈來看,華東、華北地區的馬術俱樂部居多。華東地區佔比32.48%,華北地區站29.01%,這兩個地區佔全國馬術俱樂部總比例超過一半以上。這一傳統意義上的“貴族”運動,正在變得越來越親民。

這同時也證明着一個趨勢:人均GDP越高的地區,馬術運動發展更蓬勃。而在這些地區,也演變出了一些全新的業態,例如商場單店業態的馬術培訓、結合語言或素質教育的馬術培訓等等。懶熊體育旗下公眾號「運動連鎖指南」,曾做過一篇《把馬術館開進商場,這可能是目前最貴的兒童運動》的調查,武漢、杭州、重慶、上海等城市均有開進商場的馬術俱樂部,不少機構已然形成連鎖趨勢。位於上海的騎劍殿更是將馬術培訓和素質教育結合起來,希望藉此培養青少年的團隊擔當等品質。發展到今天,馬術培訓早已不是狹義上的技術培訓,而正在逐漸成為一種家長教育孩子的手段和人們的生活休閒方式。

截至2019年8月31日,全國共有2272家馬術俱樂部,其中關閉112家,現有2160家,增長率17%。從2017年起,全國的馬術俱樂部一直保持着兩位數的增長趨勢。可以確定的是,隨着一系列影視綜、2022年亞運會等渠道的推廣和曝光,馬術培訓行業還將持續增長。而這一項目的發展,也勢必將聯動馬產業其他細分行業的崛起。

崛起,任重道遠

雖然越來越多人開始瞭解並參與到馬術運動當中,但阻礙其發展的問題也不在少數。《規劃》中就提到:馬品種資源挖掘利用不足、生產方式整體落後、產業鏈各環節聯結不緊密、市場培育尚不成熟4方面問題。其中,有3個方面都存在於馬產業上游—馬匹的質量問題。

業內人士告訴懶熊體育,儘管近年來國內馬廄也開始注重優良品種的繁育,但目前大部分騎手的參賽馬匹都是從法國、比利時和英國進口而來。國內品種較好的蒙古馬和伊犁馬也各有特點,適合供給不同人羣教學使用。但這兩個品種的馬放在高級別賽場上,其實還相差很遠。

這一問題,一方面與國內畜牧繁殖習慣有關。國內散養的馬匹繁殖,大多是自然繁育;但在國外,每一匹品種馬的父母、生日、血統等信息都有機構統一收集管理。優質的品種之間會相互交配,繁育出更加優質的血統。例如,純血馬耐力和爆發力較好,一些馬種性格比較温順,將這兩種馬匹的優點相結合,就能培養出適合比賽又穩定的賽馬。但該業內人士也表示,這樣的繁育往往需要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國內目前還不存在這樣的繁育體系

制約馬術運動發展的原因遠遠不止馬匹質量一個。杭州伯駿馬會城西銀泰城店長周揚認為,當下最大的問題是“土地”。“開設一個馬術俱樂部佔地面積很大,同樣面積的土地,開發商拿去作為商業用地會更值錢。站在商業的角度,做馬場的回報率沒有那麼高,除非是真正的愛好者或是有一定資本積累的人,其他很少會投資馬場。”周揚提到。

儘管上文提到,華東和華北地區的馬術俱樂部數量和學員偏多,但我國真正有更廣闊土地的地區卻是在中西部。日漸緊張的土地和日漸發展的經濟在給予馬術運動嘗試更多新玩法的同時,也在限制着馬匹的活動空間。要解決這一問題,只能等待政策的傾斜。

在王薔看來,國內馬術要想有長足發展,當務之急則是儘快建立一個適合本土市場、社會環境和各方面條件,同時又能與國際要求接軌的體系。這樣一來,不管是馬術運動員、從業者、業餘愛好者還是學員等,都能在這一體系下獲得應有的利好。

與制定其他產業規則不同的是,馬產業不僅要考慮“人”,還要考慮“馬”。在國際要求中,馬匹福利是一項非常高要求的原則,這也是一個區域內馬產業能夠良性運轉的前提,這就需要規則制定者考慮更多。

變化中的700億產業:平民上馬,“貴族”下沉
這同時也是馬術行業目前沒有大規模接受資本湧入的原因之一。對於一個處在上升期的行業而言,資本介入是好事,但一定要符合行業規律。懶熊體育在與馬術從業者交流的過程中,最深的感受之一就是:他們並不是把馬當做賺錢的工具或流水線上的產品。相反,他們與馬之間的相處更像是同伴、朋友。或許在當下的社會環境,所謂的“馬匹福利原則”種種條款還不足以被所有人接受,但試想,如果從業者違背馬的意志和生理底線,濫用這一核心資源,又能給自己帶來多久的利好呢?

不過,近年來類似於《快樂大本營》、《三十而已》等影視綜或是丁真這樣的流量大户對馬術運動的傳播,也更多人開始理解如何正確使用馬,並將週末交給馬場。八尺龍馬具某店店長也提到,因為門店開在郊區馬場附近,每週週末也是他們訪店人數最多的時間。此外,北京市朝陽區設置的“崔各莊馬道”也已經開始試運營,能在林間小道騎馬賞景,別有一番滋味。

變化中的700億產業:平民上馬,“貴族”下沉
▲《三十而已》顧佳説服兒子學習馬術。

我國對馬術的支持也一直在路上:《海南省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區發展規劃》中賽馬項目赫然在列,武漢“東方馬城”也在逐漸成為國內賽馬新地標;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杭州亞運會馬術無疫區管控也已啓動。從北京奧運會到杭州亞運會的轉變,不管是馬術培訓行業的增長還是體育賽事對馬術的愈發重視,或許都在預示着這項運動正在更加走進普羅大眾。

延展閲讀:

北京國際馬術文化周開幕,賽展結合開啓馬術產業新模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445 字。

轉載請註明: 變化中的700億產業:平民上馬,“貴族”下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