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大體協聯隊來了,中國籃球職業聯賽首次有了大學生球隊

由 不新伏 發佈於 體育

北京師範大學女籃隊員、體育教育專業研二學生張敬一,從來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能站在中國女子職業籃球頂級聯賽WCBA的賽場上。

但在11月15日這一天,她與來自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四川師範大學等國內多所高校的共16名大學生球員一起,以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聯隊(以下簡稱“中國大體協聯隊”)之名首次登陸WCBA。

球員們在訓練中。

張敬一與隊友成為見證中國學校體育發展具有歷史性一刻的親歷者,不過,11月15日她們在WCBA的這場首秀,留給隊員們的印象不僅是興奮,也有衝擊。

往常參加學生賽事,作為一名得分後衞的張敬一很少會受到對方球員的圍逼,但在11月15日與聯賽衞冕冠軍內蒙古女籃的比賽中,張敬一發現自己在對方的緊逼式防守下,加上對方球員人高馬大,她經常連自己想要傳球的隊友都看不到。

“職業聯賽的身體對抗性真的太強了,感覺我們的水平確實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張敬一説。

那場比賽,中國大體協聯隊最終以47:97的比分負於內蒙古女籃。不過,這個成績並不讓人意外,從兩隊實力來看,學生軍相比衞冕冠軍肯定有不小差距,而且,中國大體協聯隊參加WCBA的價值並不體現在一兩場比賽的勝負上。

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項目部主任趙興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介紹,中國大體協聯隊能夠參加WCBA有這幾個背景:

一是中國女籃、中國三人女籃在東京奧運會上的成績不錯,但是從中國女子籃球的基礎和發展看還有很大空間,而高校在籃球人才輸送、培養上正發揮着重要作用,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CUBA不斷向國內籃球頂級職業聯賽CBA、WCBA輸送球員;

二是高校的籃球運動發展,從訓練、隊伍建設管理、科研手段等方方面面,與專業體系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是大學生球員通常都是要等到畢業之後才能進入職業體系,接受更高水平的鍛鍊、培養;

三是中國大學生女籃在明年成都舉行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是有望奪牌的,為備戰成都大運會,中國大學生女籃也希望能有一個更好的鍛鍊平台。

由於將在校的大學生球員選派到聯賽各個俱樂部參賽並接受鍛鍊的工作,還面臨很多不便因素,中國大體協籌劃組成大學生聯隊參加WCBA。

趙興介紹,大體協在9月底將組隊參加WCBA的申請發給中國籃協,僅兩三週的時間就得到了中國籃協的積極回應,確定了大體協聯隊參賽的可行性。

根據中國大體協與中國籃協制定的大體協聯隊參加WCBA的方案,大體協聯隊只參加本賽季WCBA常規賽,並且只計成績,不計積分和排名。

趙興表示,此次大體協聯隊能夠參加WCBA還有一個客觀原因,那就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賽季的WCBA繼續以賽會制舉行,加上目前國家對體教融合的大力推進,使得大體協聯隊參加WCBA能夠成為現實。

從11月15日的首場比賽以來,中國大體協聯隊已經參加了今年WCBA的4輪比賽,取得了3勝1負的成績,在球隊主教練李筍南看來,全隊的鍛鍊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李筍南認為,相比起隊員們的技術水平通過參加聯賽得以提高之外,隊員們心理層面的鍛鍊作用更加明顯。

“畢竟比賽的規格不一樣,隊員們的心理壓力也是不一樣的,但恰恰就是這種壓力,才能鍛煉出她們參加大賽時的一個比較好的心態。”李筍南説。

首場與衞冕冠軍內蒙古女籃的比賽失利之後,李筍南更多地是給隊員們鼓勵和安慰,“現在的娃娃們都很聰明,她們清楚自己參賽的任務和目的是什麼,所以不必過多談論比賽的輸贏。”

張敬一回憶那場比賽仍然覺得印象深刻,她看到了自己的隊伍與職業強隊的差距,但同時也知道,這支大學生隊伍很重要的一個使命是通過參加頂級聯賽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參加籃球運動,她和隊友都在努力展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對於大學生球員來説,參賽職業聯賽確實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李筍南介紹,因為隊員們必須兼顧學習,一般是上午上網課,下午訓練,部分隊員晚上還要完成作業或寫論文。不過,學會保持學業與訓練的平衡對於這些大學生球員來説已是必備技能。

張敬一表示,“我們從上大學以來,就一直要兼顧訓練與學習,這次來參加WCBA聯賽並不會因此感到有多辛苦。”

各種機緣促成了張敬一和她的隊友成為了一批幸運的大學生運動員,不過,大體協聯隊能否成為WCBA乃至國內其他職業聯賽的常態仍是一個未知數。

此次大體協聯隊參加WCBA只計成績不計排名,對其他各隊不構成成績上的威脅,這大大減輕了聯賽各俱樂部對大體協聯隊參賽的顧慮。但很難説大體協聯隊是否會一直像這樣對自己沒有成績的要求。

之後的賽季,大體協聯隊是否繼續參加WCBA以及以何種方式參加WCBA仍有待討論,至於國內其他聯賽上會否出現大體協聯隊,也很難從這次大體協聯隊參加WCBA的案例中得出答案。

從國內以往的大賽歷史看,比如全運會,大體協組隊的呼聲一直很高,但始終無法落實,這與全運會已有的參賽單位對大體協組隊參賽的顧慮較重有很大關係。

不過,在國家建設體育強國的背景下,隨着國內學校體育的不斷髮展,體教融合成為趨勢,越來越多的競技體育人才來自校園已是不可阻擋的發展方向,國內的各項職業聯賽與學校體育的對接、合作不斷加強也將是大勢所趨。

來源: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