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楊永華在辦公室熟悉比武規則。 袁超 攝
中新網貴陽9月25日電 題:裁判“黑旋風”:見證比武場上消防員訓練成長的過程
作者 袁超 吳青玲
“14年了,‘黑旋風'在貴州省消防救援總隊的比武場上做了整整14年的裁判員。”
“黑旋風”名叫楊永華,是貴州省消防救援總隊訓練與戰勤保障支隊副支隊長。因為皮膚黝黑,做事雷厲風行,隊友給他起了一個外號:“黑旋風”。
2007年,楊永華從貴州省消防救援總隊安順支隊調到總隊訓練與戰勤保障支隊,參與到每一次的全省消防比武,14年中,他始終以公平公正的工作態度扮演好技術裁判、發令員等角色。
圖為楊永華與隊友在檢查裁判員裝備。 袁超 攝
記者初見楊永華,他正在辦公室翻閲比武裁判員手冊,為9月27日舉行的2020年貴州省消防救援隊伍全員崗位練兵比武競賽做準備。從參賽隊伍到比武項目,再到項目的評定標準,每一欄都標註了裁判的細則。面對每次的比武,楊永華所在的裁判組都必須把評判標準提前“吃透”。“因為比武的項目較多,且評判標準都不一樣,所以每一次裁判組都會提前進行準備。”楊永華説。
“各就各位,預備……”為了能夠更好地將評判的細則運用到實際中,楊永華帶着其他裁判員,換上正式的裁判員裝備,在比武場地進行實地的試裁試判,模擬正式比武時的評判場景。
跟隨裁判組的演練,記者發現整個過程非常細緻、嚴謹,如每個項目的裁判員人數設定、站位以及裁判信號的對接。在每個項目試驗完畢後,楊永華都會召集該項目的裁判員進行討論。楊永華告訴記者,比賽現場,出現突發狀況是難免的,所以,要提前去預想突發狀況,找到解決方法,如何快速處置,如何正確判定?
圖為楊永華與隊友在比武場上進行試裁試判。 袁超 攝
“對於裁判員的判定,或多或少還是會受到選手提出的爭議。”有了爭議,這也代表着裁判組在比武場上多了一個任務:除了要嚴格評判,還要開導失利的消防員。“年輕的時候我也參加過比武,失利的心情我也體會過,確實不好受。”楊永華説,為了不讓消防員因為失利而出現負面情緒,他們會利用空閒時間與消防員一起分析在此次比賽中所引發失誤的問題。“每個消防員都不容易,短時間內完成的操法,消防員平時訓練時要付出成倍數的血汗。”
在楊永華看來,比武競賽爭奪名次是次要的,而讓消防員掌握牢固的基本技能才最為重要,練而為戰,消防員才能真正在出警的時候發揮好技能,全力保護被困者的生命。
“喲,又是我們黑哥親自發令。”“老黑,你還要當多久的裁判喲!”“你還拿得穩這個發令槍不啊!”……比武場上,看到楊永華帶隊在進行裁判預演,現場正在熟悉場地的消防員們紛紛跑過來。“説是過來和我打招呼,實際上就是‘調侃’我”。在楊永華看來,這是親密關係的體現,更是隊友對他的一種肯定。
“這隻耳朵算是個代價吧。”由於在比武時,擔心發令前出現緊急情況,楊永華在打發令槍時,索性不戴耳塞鳴槍,長此以往,槍聲對耳朵的聽力帶來了一定的影響,右耳的聽力弱於左耳。“問題不大,不影響我的正確判斷。”楊永華説。
圖為楊永華與隊友在比武場上進行試裁試判。 袁超 攝
在這片比武場地,楊永華見證了隊友們無數次咬牙堅持和汗流浹背的場景。一聲發令槍響後,隊友們就開始進行緊張的比武角逐。每當看到消防員比武的用時縮短時,是整個裁判組最為激動的時刻。“消防員的能力素質高,我們也挺驕傲的。”楊永華如是説。
消防員的比武競賽,從類別劃分:分為支大隊、骨幹隊、普通隊、專職隊、信通隊、裝備隊等,從項目劃分:細化到各類救援操法。做了14年的裁判,楊永華最大的感受就是比武競賽越來越貼近實戰,也更注重作戰訓練的安全性。
進入秋季,貴陽連綿不斷的雨裹着冷空氣襲來,結束完賽前的籌備工作會議後,楊永華回到辦公室泡了一壺熱茶。回看14年的裁判生涯,楊永華笑言:就像這杯茶一樣,茶香四溢,回味甘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