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爸媽盒子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顧明遠曾説過:“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最大的區別,是家庭教育沒有教材,沒有課堂,它的教育力量就在於父母的榜樣作用。”
如果孩子想要做成一件事情,那首先要具備認真對待的態度,如果他能夠在家長的身上看到這樣的態度,那對他今後的選擇和成長都將會有極大的幫助。
兒子喜歡打遊戲,鄧亞萍幫考察電競隊:“教練式育兒”怎麼看?
説到鄧亞萍,很多人都知道她是著名的乒乓球運動員,曾經拿過多次世界冠軍,被稱為“初代大魔王”,對自己的要求非常嚴格。如今身為人母的她會如何教育孩子呢?
前陣子,鄧亞萍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談到她幫兒子考察電競隊的故事。
她對記者説,她的兒子很喜歡玩電腦遊戲,還説想要走職業電競運動員的道路,鄧亞萍並沒有打擊孩子,也沒有嘲笑孩子的愛好,因為她去了解過,兒子打電競的水平確實還行。
於是她對兒子説,電競運動員也是運動員,也一樣可以拿世界冠軍,並主動幫她兒子去考察國內的兩家頂級電競俱樂部訓練營,看看別人的訓練方式和作息。
當她考察回來以後,告訴她兒子,電競運動員一天要高強度訓練12小時,並且職業生涯僅在18-23歲左右,要是兒子真的有這個想法,那她可以答應送他去進行培訓。
聽完後,兒子就主動放棄了當電競運動員的想法,因為覺得太苦了,而且職業生涯極其短暫。
在這點上鄧亞萍説得很清楚:玩就是玩,而職業是沒有退路的。
相對於很多家長“苦口婆心”式的教育,鄧亞萍的“教練式育兒”更讓人眼前一亮,她在面對兒子想要打電競的想法的時候,沒有加以勸阻,而是很認真幫幫兒子考察之後然後告訴兒子實情,並嚴肅地讓兒子自己做選擇。
這種方式也引起了不少家長的重視,畢竟很多家長都在發愁,很多喜歡打遊戲的孩子還不懂得行情,就口口聲聲説自己想要當電競運動員,同樣也有不少平時喜歡看點動畫片的孩子,揚言自己要學動畫製作,實際上仔細一問:“你知道這個專業要學習什麼課程嗎?”他們一問三不知。
家長覺得孩子只是心血來潮,於是打壓他們的理想,一上來就否定他們的喜好,這樣反而會起到嚴重的反效果,孩子覺得跟父母無法溝通,以後自己的決定也不願意跟父母説了。
與其這樣,不如試試鄧亞萍的“教練式育兒”,既能嚴肅地對待孩子的喜好,又能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非常重視、支持孩子的想法的。
“教練式育兒”對孩子的成長有什麼幫助?
能夠讓孩子學會認真對待事情,尊重別人
很多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矛盾,大多都來源於溝通和決策,孩子時常怨恨父母一味地用權威幫自己做決定,從來不過問自己的意見。
其實孩子怨恨的並不僅僅是自己的訴求得不到相應,而是自己的意見被忽視和不被尊重。
鄧亞萍的處理方式就非常高明,她認真對待了孩子的訴求和願望,並且親自去考察而相應俱樂部,讓孩子看到了自己並不是應付糊弄,而是把兒子放在一個平等的地位,讓孩子感受到了充分的尊重。
當孩子感受到家長的認真和尊重的時候,孩子也一樣會像同樣的態度回報給家長。
因為家長的處事方式,就是孩子最好的學習模板。
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認清自己的內心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做的決定都是胡鬧,不懂事的。
因為孩子還不具備充分的社會閲歷,很多選擇都是一時的頭腦發熱就嚷嚷着去做。
鄧亞萍的方式就很高明,她選擇的“能行動,就不多廢話”的方式。
與其苦口婆心地勸説孩子不要去做某事,還不如親身實踐以後,將結果告訴孩子,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因為實踐就是最有力的説服力。
如果鄧亞萍沒有去考察俱樂部,不瞭解真實電競運動員的真實訓練情況,那她就沒有底氣去和自己的兒子“談判”和説教。
更重要的是她的兒子也正因為她的實踐,而看清楚了自己的內心,如果自己真的熱愛電競,那一定會不畏任何艱難險阻都會勇往直前。
但他在瞭解以後,反而退縮了,這也讓他知道了自己其實並沒有那麼地喜歡電競。
當然,不一定每個孩子都是這樣心血來潮,曾經在網絡上聽過一個女孩的親身經歷,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這個女孩從小就特別喜歡畫畫,而且很有天賦,在學校裏一直都負責黑板報,上了中學也經常參與到學生報的設計製作。想到自己的成績在班裏處於中游,在美術上比較有信心,她的夢想就是當一個藝術生,希望能進入高等美術學院進修。
可她的父母一直把她的愛好當成心血來潮,不僅否定她,還排斥她畫畫,認為就是因為畫畫成績才會一直在中游,後來一看到她畫畫,就會怒罵她不務正業,逼迫她好好學習:“你畫那玩意以後能當飯吃?”吵到氣頭上,甚至還把她在家裏的畫撕了。
女孩也因此沒能如願,只是考了個普通高校。愛好常年遭到父母的反對,導致她再也不願拿起畫筆,繪畫永遠是她心裏的一道疤,天賦不能當飯吃,失去練習後畫技也一落千丈。
在她大學畢業後,工作也很普通,拿着不多不少的工資,過着平凡的日子。
一天,親戚家孩子因為畫畫在市裏拿了獎,媽媽聽了很羨慕,後來在家裏收拾出她小時候畫的畫,輕飄飄地對她説:“其實你那時候畫得也挺好的嘛,早知道那時候也送你去學。”
女孩聽完當場就崩潰了,至今我都不敢細想女孩那時是什麼樣的心情。
與其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評價孩子的愛好,不如主動去了解孩子的愛好,向鄧亞萍一樣把現實呈現在孩子的面前——職業前景如何,職業生涯如何,取得成就的空間如何,付出代價如何等等。
寄語
“一流的父母當教練,二流的父母當保姆”,時代在變化,但教育和核心和本質不會變,家長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是對自己心性的磨鍊。
家長們不能一輩子都幫孩子做決定,有的時候,要學會讓孩子自己如何做正確的決定。
今日互動話題:你同意鄧亞萍這樣的教育方式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