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鏗鏘玫瑰”是怎樣煉成的
虎年新春之際,中國女足的姑娘們在2022女足亞洲盃賽場上奪冠,時隔16年再次站在了亞洲之巔,“鏗鏘玫瑰”又一次把國人的足球熱情點燃。
在這屆女足球員中,唐佳麗、張馨、趙麗娜、楊莉娜這4名隊員都來自上海市普陀區。普陀女足“一條龍”的訓練模式,為她們鋪就了成才之路。“鏗鏘玫瑰”不斷湧現,正是深化體教融合、全面加強學校體育工作“上海模式”的生動縮影。
以育人為本的普陀女足“一條龍”
“只要不放棄,奇蹟一定會出現!”亞洲盃奪冠之後,張馨在個人社交媒體上這樣寫道。“做好人、讀好書、踢好球”,張馨和她的隊友們不僅做到了,而且還用頑強奮鬥,永不言棄的拼搏精神,為普陀女足“一條龍”的隊訓精神做了最生動的詮釋。
普陀女足“一條龍”訓練模式起源於1993年。起初,在金沙江路小學擔任女足教練的錢慧希望她培養的“好苗子”能夠保持隊伍的穩定。後來,在普陀區教育局和體育局等部門的支持下,這些女足小隊員有了升學通道。經過20多年的探索,最終形成了以金沙江路小學、新普陀小學、曹楊二中附屬學校為基礎,梅隴中學女足為龍身,曹楊二中為龍頭的“一條龍”訓練模式,並逐步形成“小學做大、初中做實、高中做強”的發展體系。
“一條龍”採取集中訓練、集中學習、集中住宿的“三集中”訓練方式,教練員在訓練之餘還負責運動員的學習和日常生活,與運動員們同吃同住,在一定時間內最大程度保證訓練的完整性。
“‘一條龍’人才培養模式的最大特點,在於按照體育運動規律和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來強化各學段培養的全面性、系統性和持續性。從小學、初中到高中,讓學生可以在某個項目上獲得連續培養,並實現全面發展。”上海市教委體衞藝科處處長陳華介紹。
以育人為本,還體現在了學校對學生文化、品德、意志品質等綜合素質的培養。“能不能讀好書,既是學生、家長和社會關注的焦點,更是‘體教融合’能不能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曹楊二中校長周飛説,這些女足隊員招進學校後,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都極為負責。為減少訓練比賽對正常學習的影響,學校還制定個性化學習方案、加強輔導,讓學生練球學習兩不誤。
普陀女足“一條龍”訓練模式已累計為國家隊輸送運動員53人,輸送至一線及俱樂部49人,輸送至二線運動隊176人。除了專業隊員外,曹楊二中培養的部分女足隊員還考入復旦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華東師大等名校,實現了文化成績與運動成績雙豐收。
“盤子做大了,頂尖的孩子才能出來”
不僅是普陀女足,上海學生在各項體育賽事中均表現優異。在去年舉行的第十四屆全國學生運動會上,上海代表團取得71金44銀28銅的佳績,金牌數、獎牌數、總分三項位居第一,這正是上海不斷深化體教融合,推進學校體育“一條龍”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取得的成效。
自2019年起,上海開始明確推進高中階段學校按一定比例與初中、小學組成基本的“一條龍”佈局,實現教學、訓練系統銜接。目前,上海已完成首批市級學校體育“一條龍”高中階段學校佈局,在大同中學等67所高中佈局了93個體育“一條龍”項目並進行專項評估。項目類型涵蓋三大球、三小球、田徑、游泳、武術等9個重點項目,以及冰雪、擊劍、射擊、射箭、健美操、棒壘球及賽艇等7個推進項目。學校以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為主,涵蓋少數市特色普通高中,未來還將開展第二批區級學校體育“一條龍”高中階段學校佈局,繼續強化重點項目,並支持區域特色發展。
“盤子做大了,頂尖的孩子才能出來。以足球為例,目前上海的註冊學生運動員只有幾百人,未來可能突破10萬至20萬人。”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表示,“我們的主要想法,是要讓孩子們更多地參與到高水平的體育訓練當中,通過長時間從事某一個體育項目,從而形成愛好,甚至成為特長。”
在上海體教“一條龍”的藍圖中,涵蓋了課程、師資、場地、比賽、科研及評價等多方面內容。按照方案設計,一所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階段學校,按照具體項目與至少2~3所初中、4~6所小學共同組成一個“一條龍”佈局單位,形成相關項目的高品質、系統性供給,促進實現各學段間學生培養的有序銜接。
籃球在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以下簡稱南模中學)有着近百年的傳統,學校的“南模杯”籃球聯賽至今已有40年曆史。在徐彙區體育局和教育局的共同推動下,目前已形成以南模中學為龍頭,以南模初中、五十四中學、高安路一小、交大附小為基礎的“一條龍”寶塔型培養體系。
“實施‘一條龍’後,作為龍頭學校的南模中學會與這些學校進行資源共享,比如教練、場地、課程建設資源,也會把南模的校園籃球文化向外輻射和推廣。”南模中學副校長浦正權説。
深化體教融合改變了什麼
“這就是打籃球的男孩在九班的生活,相信許多年後一定會懷念這樣的十七歲;無數的試題、晝夜顛倒的夢境、球場上的歡呼……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在不久前的一次籃球聯賽上,一位輸球的高中二年級陽光男孩在班級公號上發出了這樣的表述。
體育具有獨特的育人價值。比賽的冠軍只有一個,但享受比賽的可以是每一位參與者。在南模中學,籃球已成為每一位學生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籃球是需要傳遞的——要相互協作;籃球是圓的——要團結起來;籃球比賽是在爭搶中進行的——要有競爭意識;籃球最終要投進球的——要有明確的目標;籃球是講規則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浦正權看來,獨特的校園籃球文化給學生們帶來了潛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與南模中學同樣有名的,還有上海市市北中學的排球特色教育。市北中學具有近百年曆史,是上海市首批命名的實驗性示範性高中之一。學校的男子排球隊自20世紀50年代成立至今,先後向上海男排輸送了大批優秀運動員。在第十四屆全國學生運動會上,以市北中學男排為主組建的上海中學生男子排球隊,實現了在全國學生運動會上的“三連冠”。
“這些比賽的勝利會在同學中產生很大的影響,每次大型比賽回來,運動隊的同學們都要在國旗下演講,與全校師生進行經驗分享。”市北中學校長陳軍介紹,體育是“五育”的基礎。在市北中學,班班有球隊,人人會打球,學校提倡“學友文化”和“登攀精神”,同學們在一起打球的過程中提高了平等合作意識,增強了進取心。
七寶二中是閔行區辦學規模較大的一所公辦初級中學。在“快樂學習、自能發展”這一辦學理念的指引下,學校始終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積極促進學生自能發展。足球項目就是這樣逐漸成了學校的體育品牌特色項目。
去年剛實施的“雙減”政策使七寶二中女足姑娘們有了更加寬鬆的訓練環境,“申時校園”活力倍增。學校安排的課後延時服務訓練活動,確保了隊員們更充分的訓練量;“雙減”減去了作業負擔,保障隊員們能夠兼顧訓練和學業,家長們更放心也更支持。
體教融合,讓越來越多的普通孩子享受到了運動的快樂,也使得越來越多的專業運動員從校園中走出。“隨着體育成為人們日常普遍的生活方式,未來的專業人才將更多地在普通人中產生,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可能是醫生、是教師、是公務員。”陳軍説。
(本報記者 任鵬 顏維琦)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