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不腐的黃河鐵牛,31年來為何一直露天存放,專家就地保護!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國,這造就了文物多樣性的現實。但在數不清的文物之中,開元鐵牛卻稱得上第一重量級文物。因為它實在太重了,只是一頭鐵牛就重達三十噸,如果再加上底座,就有七十噸之巨。可是,這樣重量級的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大國,這造就了文物多樣性的現實。但在數不清的文物之中,開元鐵牛卻稱得上第一重量級文物。因為它實在太重了,只是一頭鐵牛就重達三十噸,如果再加上底座,就有七十噸之巨。可是,這樣重量級的
古代黃河渡輪蒲津渡口位於黃河東岸之外的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的黃河東岸,是古代的重要渡口之一。世界著名的蒲津橋和開元鐵牛也位於這裏。據當地老年人説,在1940年代,枯水季節時人們在黃河中還能
大家好,我們的邦德侃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70噸黃河鐵牛被撈出後,為何露天放置不保護?知情人:誰敢動手?自古以來黃河水患就為禍兩岸人民,到了唐朝
文·段宏剛中華民族的發祥地在黃河流域,因此,黃河歷來被當作我們的母親河來對待,但是,黃河的水量很不穩定,在一年四季表現出極大的不同。每到雨季,黃河水量大漲,就會變成一頭憤怒的野獸,波濤滾滾,大有吞噬
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達75萬平方公里。在我國古代,黃河有好幾個有名的渡口,蒲津渡就是其中一個。在唐代的蒲津渡,有過一座叫蒲津橋的浮橋。固定這座浮橋的,曾經有八隻鐵牛。可是,這
725年,為穩固蒲津浮橋,維繫秦晉交通,在蒲州城西的黃河古道兩岸鑄成了四尊鐵牛,後人稱“黃河鐵牛”,上世紀八十年代,考古人員等從黃河中撈出四尊重達70噸的黃河鐵牛,黃河鐵牛栩栩如生,讓所有人都感到無比
725年,為穩固蒲津浮橋,維繫秦晉交通,在蒲州城西的黃河古道兩岸鑄成了四尊鐵牛,後人稱“黃河鐵牛”,上世紀八十年代,考古人員等從黃河中撈出四尊重達70噸的黃河鐵牛,黃河鐵牛栩栩如生,讓所有人都感到無比
小學有一篇經典的課文名叫《撈鐵牛》,在北宋時期的一天,山西地區黃河發了大洪水,結果把一座橋給沖斷了,其中栓橋用的八隻大鐵牛被衝進了河裏,人們都毫無辦法,結果被一個名叫懷丙的和尚想了辦法,最後才讓這八隻
大家好,今天會給大家帶來哪些看點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不少珍貴文物,它們大多被安放在博物館之類的文物部門進行專門保護,也有被收藏者私家珍藏的等等,但有些文物卻只是露天擺放着,讓很多人
國寶,顧名思義是國家的寶器。在《左傳》中便對其有解釋——子得其國寶,我亦得地,而紓於難,其榮多矣。現在大多數珍貴國寶的歸宿一般都是在博物館中,按照歷史年代和藴含意義分別陳列在地方博物館或者是國家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