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第一部電影 想想都令人激動

  《橋》是新中國第一部電影,我身為編劇,現在想想都令人激動。 1946年,我離開延安,輾轉到了哈爾濱。當時一看,啊喲,這麼美麗的城市是我們的了。東北電影製片廠的老友都在,把手言歡,我也成了他們中的一員。

新中國第一部電影 想想都令人激動

  《橋》是新中國第一部電影,我身為編劇,現在想想都令人激動。

  1946年,我離開延安,輾轉到了哈爾濱。當時一看,啊喲,這麼美麗的城市是我們的了。東北電影製片廠的老友都在,把手言歡,我也成了他們中的一員。

  脱下破棉襖,換上新棉軍裝,輕、軟、暖,從頭頂一直暖到腳尖。那叫一個精神!

  1947年12月,毛澤東主席發表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其中有兩點值得特別關注:我們已經從內線作戰轉入外線作戰,從防禦轉入進攻;另外,把十條作戰方針公開告訴了國民黨。主持廠務工作的袁牧之和陳波兒都有政治敏感,提出電影必須緊跟形勢,不能只拍新聞片,要試拍故事片。我負責寫劇本,選擇到工廠體驗生活。這是必然的,因為我參加過延安文藝座談會,“為人民,首先為工農兵”的主旨牢記在心,至今我還信奉這一條。

  我來到哈爾濱機車車輛廠,這是當時哈爾濱最大的廠子。一進廠門,我就給震住了,火車頭都開到廠房裏,吊車像龍一樣在空中飛,機器像個巨人立在那裏……哇,偉大、巍峨、壯觀!這一切都是我們的了!其實,當時噪音很嚴重,不像現在都信息化了,但是在我聽來像美妙的音樂。當時工廠由中蘇共管,中方廠長叫宋金聲,一把鉗子起家。他跟我説,在修江上的大鐵橋時,缺器材,有一種介於橋墩和鋼樑之間的大鋼墊,俗稱“烏龜蓋”,是必不可少的,但黃金也買不到。怎麼辦?造!當時東北全境正在鏖戰,一些技術人員不敢出頭,幾個工人挺身而出,不斷摸索,夜以繼日,造出的“烏龜蓋”爬上橋墩,幫助解放軍打了天下。

  他的講述激發了我的創作熱情,在工廠體驗了3個多月,我決定動手寫劇本。省招待所單人間都滿員了,就住多人間。難覓寧靜,無法寫作。招待所原是一處醫院,有大廳,大廳中有圓柱,圓柱周圍是環形的椅子。我“佔領”一個圓柱和環形椅,膝蓋是我的寫字枱,環椅是我的寶榻。夜裏,我屈身而卧,如蝦米狀,翻身時,要站起來,轉一個方向,再抱柱而眠。這樣持續了一段時間,直到空出了單間。《橋》的初稿約大半是在膝蓋上完成的。

  劇本交出後,很快就投入拍攝。導演是我自幼的好友王濱,演員有於洋。我沒有參加拍攝過程。後來在放映時,每回全場都響起雷鳴般的掌聲,上海工人看完電影還遊行了。不管如何,這是新中國電影人打響的頭一槍。周總理説過,不管這部作品有什麼欠缺,它總是我們自己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3 字。

轉載請註明: 新中國第一部電影 想想都令人激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