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對女性貞節的三大桎梏

  其一,嫁人時必須是處女,一點紅決定女子的命運:

  在古代人們的意識裏,女性生殖器官之一的“處女膜”不屬於女人。而是被讓渡給了男性,被男性所霸佔和壟斷。最有説服力的莫過於用“見紅”來檢驗女人。

  “見紅”的“紅”被稱為“元紅”、“新紅”、“喜紅”,備受讚頌和推崇,享有很高的地位。清末民初有一首俗曲“五更調”,唱的是“新出五更裏,新人鬧洞房”,唱出的恰恰是女性的心聲:

  三更裏明月來相照,就好似狂風吹折嫩柳腰,郎愛風流不顧奴年少,忍痛含羞由他來顛倒。­

  弄出一點紅,滴在白綾標,不怕羞拿到燈前照。­

  新郎見喜紅,心中名歡悦,説奴是黃花閨女,喜笑在眉梢。 ­

  由此可見,不但新郎要驗紅,有時外面的男方家長和賓客們都要“眼見為實”地傳看這塊血跡斑斑的“白綾標”,那是新娘貞節的有力證據,眾人交口讚歎,新郎因沒有攤到“假冒偽劣”而揚眉吐氣,新娘因自己是“合格產品”而自豪竊喜,的確稱得上是“深入人心”。 ­


  文學作品中,即使是描寫浪漫愛情的作品,也體現了高度“認同”。比如元人王實甫的《西廂記》裏,張生在初夜事後因見落紅而唱到“春羅元瑩白,早見紅香點嫩色”。而身價倍增,通過了“資格考試”的鶯鶯説:“妾千金之軀,一旦去之,此皆付於足下,勿以他日見棄,使妾有白頭之嘆”。一點紅,決定女子的身價、地位、命運、前途,如果不是“一枝紅杏出牆來”,則“春色滿園全關住”了。 ­

  其二,平時要嚴守男女之防,所謂男女授受不親:

  也就是説,男女不得有任何肢體、肌膚的接觸,甚至連衣服也碰不得。更有甚者,讓男人看一眼也算一次“失節”。《烈女傳》中,有一位貞節烈女,她的胳膊讓男人拉了一下,她氣憤不過,因為這胳膊已被男人弄髒了,不貞了,為了維護貞節,她把自己的胳膊砍下來。­

  就連女性最看重的容貌,在貞節面前也一錢不值。唐代名相房玄齡年輕時,有一次大病將死,他對妻子盧氏説:“你年少,不必守寡。”盧氏卻哭着到他牀前,挖出自己的一隻眼睛,表白自己絕不再嫁。與當今女性的美容、整容相反,歷史上多次出現自願“醜容”、“毀容”的女性,當然是為了貞節。“生命誠可貴,花容價更高;為了貞節故,二者皆可拋”。


  其三,就是要從一而終,烈女不嫁二夫:

  女性的貞節,是從小就要樹立的。從小就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在家裏學習將來為人婦的道理和技能。嫁人時,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自己無權決定,嫁過去之後,要上侍公婆,服從丈夫,夫死守節,從一而終,所謂“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

  十六國之一的前涼王張天錫,有寵妾閻氏和薛氏。一天張重病卧牀,自覺性命不長,對二妾道:“你們將何以報我?我死後,豈可再為他人妻?”二妾答:“你若不避諱談死,妾請求殉死,供灑掃地下,誓無他志。”張天錫病危,二妾雙雙自刎。可是,張天錫的病卻好了。 ­

  南朝梁時,有一個叫杜嶷的納了一個年輕貌美的妾。一天該女收到其父來信,正讀時杜回來,妾羞以家事告杜,將信吞下。杜懷疑是情書,命令剖腹取信,信取出時,妾尚剩一口氣。杜看完信,知道妾被冤枉,但妾已氣斷命絕。 ­

  隋朝有個崔姓婦女,十三歲時嫁給一鄭姓人家,丈夫死時,崔氏年方二十,其父不忍看她年輕守寡,勸她再嫁,崔氏為表白絕不再嫁的決心,截了頭髮,割了耳朵,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讓男人的傾慕和自己的慾念隨着花容毀滅一起煙消雲散。 ­


  有一寡婦,丈夫死的時候兒子還在襁褓之中。兒子長大成人中了狀元,結婚的那天晚上,母親把兒子叫過來,遞給他一個包袱。兒子打開一看,裏面是又光又亮的銅錢,上面的字已經磨損。母親給他講了銅錢的故事:在你父親去世的時候,我還很年輕,我含辛茹苦把你撫養成人,經歷了多少難以入睡的夜晚啊!

  每天夜裏我會想入非非,只有勞累才能使我入睡。於是我每天半夜都要從牀上起來,把這些銅錢扔在地上,在一片漆黑中趴在地上摸索,直到找到每一個銅錢為止,這時我常常累得筋疲力盡,倒在牀上。現在你娶了新娘,希望你別忘了這些。由此可見,“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荒誕到何等地步 ­。


  古代女性被迫:破瓜的那些非常之事!

  周作人《談龍集·〈初夜權〉序言》引錄了清代範寅《越諺》捲上的一首元初越方言童謠:“低叭低叭,新人留歹,安歹過夜,明朝還俉乃。”意思是伊哇伊哇,新娘留下,跟我過夜,明天回家。據説這首童謠反映了元朝時蒙古貴族剝奪漢人破瓜權之事。破瓜也好,破處也好,都標誌着女性少女時代的終結,苦難從此開始。其實,“破瓜”不是打破瓜也不是破爛瓜,它有兩個完全不同的意義:一是比喻未成年少女和老年婦女;二是象徵女子第一次發生性行為。

  第一:少女的破瓜實為“性”的破身:瓜字破之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歲耳。曾寫過《中國房內考》和《秘戲圖考》的荷蘭漢學家高羅佩,在理解中國的女孩的破瓜概念時,他認為是指女孩的二八的年紀,也是和漢字的“瓜”就是兩個“八”字組成的特殊字型決定的。破瓜説女子年十六歲,依據很多。

  《辭源》第三冊2242頁“破瓜”條曰:瓜字可分剖成二八字,故詩文中習稱女子十六歲為破瓜之年。唐皇甫枚《三水小牘》:“唐西京咸宜觀女道士魚玄機,長安裏家女也。……破瓜之歲,志慕清虛。”宋汝南王有妾名碧玉,以寵愛之甚,所以作《碧玉歌》:“碧玉破瓜時,郎為情顛倒。”破瓜女又稱碧玉女,又稱未笄女,指未成年之少女。陸游《無題》:“碧玉當年未破瓜,學成歌舞八侯家。”清瞿灝《通俗編·婦女》:“宋謝幼詞:‘破瓜年紀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歲耳。”


  第二:老年婦女的破瓜實為“年齡”説法:説破瓜是老年婦女也源於清瞿灝《通俗編》:“若呂岩贈張泊詩:‘功成當在破瓜年’,則八八六十四歲。”真是有點意思,同樣的兩個八,即可相乘也可相加,差別卻大得很。

  第三:破瓜含義演變為第一次性行為:後來演變成女子的第一次性行為,也叫破身、開苞,或開處。《聊齋志異·狐夢》:“二姊開口解頤,豪爽調皮,一見三娘就以‘妹子已破瓜矣’、‘刺破小吻’戲謔。”破瓜、刺破小吻的意思都是笑三娘已不是處女。

  抱甕老人《今古奇觀》第五卷“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那杜十娘自十三歲破瓜,今一十九歲,七年之內不知歷過了多少公子王孫,一個個情迷意蕩,破家蕩產而不惜。”就是説杜十娘十三歲開始接客,破了處女之身。明代對飲茶文化頗有研究的學者許次紓在《茶疏》一文中,稱飲茶三巡有不同之境界:“初巡為婷婷嫋嫋,再巡為碧玉破瓜,三巡以來,綠葉成蔭矣,開之大以為然。”以女子喻茶,第一杯如少女,第二杯如少婦,三杯以後就是中年婦女了,各有各的韻味。


  第四:誰來享受破瓜權被神化: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作為丈夫並沒有給妻子破瓜的權利,也就是初夜權,而享有這個權利的是神獸。譬如:古埃及有崇拜“金牛”之風,所謂“金牛”是體上有特別的斑紋的黑牡牛,據説這是生殖之神奧色里斯的化身。

  凡有“金牛”出現,祭司們就把它小心飼養,等過了四個月頭,就送進“金牛廟”。“金牛”初到廟堂的四十天內,男人不能去,只讓女子在廟內裸體供奉,少女們紛紛把下體獻給“金牛”,這是她們的一種宗教責任。享有這個權利的是僧侶、祭司或者國王、酋長、地主、君主,因為他們是神的代表;再如:古代的印度王於新婚的三天內不得與新王妃接觸,這三天要交給最高的僧侶和王妃共寢。


  在18世紀的湯加王國,當地所有處女的初夜只能由國王來享受。1777年時,已經八十歲的老國王平均每天要給八到十名處女破瓜,據統計,他一生給三萬七多名處女破瓜;非洲的利比亞人,把一切女子結婚的第一夜委身於來客,女子本身還認為這是一種榮譽;菲律賓的一些土人之間,有特設的公吏專司此事;新喀利多尼亞的處女在結婚前,要用很高的報酬僱人“破瓜”。

  據日本學者南方熊楠敍述,從前松本正藏遊印度,寄住在某貴族家,有一天主人竟卑躬屈節地請求他為女兒“破瓜”。烏克蘭人也以為男子與處女性交,會發狂而死。所以不少原始民族都想方設法在女子婚前破壞她的處女膜,並且把破瓜權交給別人。但奇怪地是,享有這個權利的往往是有權有勢的人,被剝奪破瓜權的人往往是生活在最底層和被統治和奴役的人。



  第五:對非正常破瓜的處罰十分殘酷:世界上許多民族都特別重視女子的貞節問題,説白了,就是重視女子的處女膜問題。對失貞的女子的處罰都是十分殘酷的。馬來羣島的琅波克人如果發現了未婚女子和男子發生了性關係,就把這對男女背靠背綁着投入有鱷魚的河中。

  古代印度如發現少女在婚前懷孕,就要把她絞死,而且行刑者定為她的母親。尼亞斯島的土人如果發現女兒在結婚前處女膜已經破了,就要把她活埋。中國直到20世紀初還存在把婚後失貞的女子處以沉潭、活埋或以亂石砸死的野蠻做法。位於落基山脈東方的印第安人如果發現妻子不貞,則用刀削去其鼻、使其醜陋,以防止她以後的不貞。


  埃及也曾有與此相似的風俗。烏干達人視通姦罪比殺人罪更重。中世紀的西歐諸國把被捉和他人私通的女子綁於高處,火燒其臀部,或赤裸着縛在馬上游街示眾。據高爾基筆下記載,在俄羅斯農村,直到19世紀末還有這種做法。直到今天,阿拉伯地區的男女通姦,有被亂石打死的危險。

  古人為何忌憚與“黃花閨女”洞房

  在中國古代的稻作民族地區,尤其是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部落,有一種讓人頗為詫異的怪俗,即男人“只與黃花閨女談情,不與黃花閨女洞房”。

  人們視破壞女子童貞為最大禁忌,從內心深處忌憚與“黃花閨女”洞房,通常心甘情願地將新娘的“初夜權”拱手讓給巫覡、部落首領等。這一現象,在世界各地的原始部族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所謂“黃花閨女”,即時下所説的“處女”。古代未婚女子梳妝時喜愛“貼黃花”,或用黃色顏料在額頭、兩頰畫成花紋,或用黃紙剪成花樣粘貼。北朝民歌《木蘭辭》中就有《對鏡貼花黃》一句。“黃花”代表高潔的菊花,引申女子的貞節。

  那麼,古人究竟為何忌憚與“黃花閨女”洞房呢?

  在古代稻作民族部落,巫儺文化色彩濃郁,人們崇巫尚卜,對神靈採取一種矇昧意義上的頂禮膜拜。在原始部族,每當新禾成熟後,人們不敢先吃,必定用“頭生禾”獻祭農神,以表示對農神的虔誠崇拜,同時也祈求農神能保佑來年的豐收。


 

  “新禾祭神”的風俗後來又延伸為讓人難以想象的“殺長子祭神靈”。原始時代婦女的思維邏輯是:只有殺掉長子祭祀神靈,搏得神靈的歡心與青睞,神靈才能賜予她更多的兒女。古籍上稱這一殘忍的怪俗為“殺長子以宜弟”。

  在“神先享用”的矇昧意識支配下,古人便不惜一切代價地給神靈建造最華麗的殿堂,塑造最精緻的神像,供奉最好的祭品。

  這一系列的怪異風俗,還讓人們深信女子的童貞只有神靈才能享用,擅自破壞女子童貞是件非常不吉利的事,很可能會遭受神靈的責罰。於是,與“黃花閨女”圓房便成為一種禁忌,男子只可與“黃花閨女”談情説愛,卻害怕與“黃花閨女”洞房。


  男子迎娶新娘後,給新娘子“開苞”的神聖使命,只能由代表神靈的巫覡、部落首領、酋長或土司王行使,從而讓這些疑似“神靈”享有“洞房花燭”的初夜權。

  這一原始社會沿襲下來的矇昧怪俗,在我國南方某些少數民族地區,直至近代仍有殘存。在元朝時期,蒙古統治者曾強制地讓一等征服者擁有三、四等百姓的新婚“初夜權”,其目的自然是為了改變血統,但最後以失敗告終。

  讓人驚奇的是,在中世紀的歐洲一些國家,曾經荒唐地用法律規定貴族或封建領主、莊園主享有新婚女子的“初夜權”,法國國王便有權擁有任何新婚女子的“初夜權”,這一荒誕之舉也是引發法國大革命的原因之一。當然,這是本文的題外話。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歌管樓台聲細細,鞦韆院落夜沉沉。”這是北宋着名詩人蘇軾一首膾炙人口的七絕。“春宵一刻值千金”,對於普天之下尋常的黎民百姓是如此,而對於那些“一朝選入君王側”皇后嬪妃也概莫能外。

 

  尤其是那些入選為正宮的皇后,更是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大婚時刻的洞房花燭之夜。

  古代皇帝大都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但是,皇帝一般一生也只能結一次婚,此即所謂“大婚”。不過也有例外,如果哪位皇后被廢了,皇帝就還有可能再來一次大婚的機會。也就是説另有一位美麗女子就要歡度皇宮大內新婚的洞房之夜。


  如清順治皇帝福臨第一位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因“與朕志意不和”,便被降為了靜妃,於是,另一個女人便走入了洞房,這第二位女人就是孝惠皇后。除了皇后外,後宮的嬪妃再多,也難享受大婚的排場。

  順治時的董鄂妃,雖然寵冠後宮,但是也只能悄悄地被“迎接”進宮,而不是“迎娶”進宮,連冊封都不敢逾制,冊封時“不設鹵簿,不奏樂,王、貝勒、貝子、公等,不次朝賀禮”。所以,皇帝的後宮的嬪妃,除了皇后這位正妻外,其他都是不需要大婚的妾室。

  一個美麗的女人進入皇帝的後宮而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與民間百姓結婚在程序上大體相同,一般也要遵守《禮記》中約定的“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告期、親迎。不同的是,皇家的大婚儀式更為隆重和講究。


  被選上皇后的女方,也能接到皇帝派人送來彩禮,但皇帝絕不會親自去迎親,而是讓皇后的孃家人隆重地送上門。

  皇帝彩禮對皇后的孃家人來説,是一份真正的厚禮。如在漢代,僅黃金就要送萬斤以上。東漢時權臣梁冀的女兒被選上皇后時,漢桓帝劉志“聘黃金二萬斤,納采鴈璧乘馬束帛,一如舊典”,禮金翻了一倍。

 

  實際上,在完成“六禮”的每一個過程中,皇帝家都要送彩禮。皇帝即便想多結幾次,也是不是那麼隨便的,要花大價錢的。

  皇后與皇帝結婚時也要進“洞房”,但與民間洞房的習俗不一樣,皇后與皇帝結婚的洞房並不在皇帝自己原來的寢宮內,也沒有固定的洞房,一般都把舉行儀式的地方當作大婚之夜的洞房。


  明清兩朝皇帝結婚一般在坤寧宮舉行。坤寧宮是皇宮中後三宮的第三宮,在明朝是皇后的寢宮,清朝時將東面兩間設為皇帝大婚時的洞房,西面五間則改為祭祀薩滿教的神堂。清朝皇帝大婚迎娶皇后的禮儀相當隆重,也極為講究。

  新皇后要從大清門被抬進來,經天安門、午門,直至後宮。而一般妃嬪進宮,只能走紫禁城後門神武門。

  晚清母儀天下的慈禧太后,也未能從大清門走進來,這成了她一生中心頭的痛。慈禧當初僅是嬪妃,公元1851年以秀女被選入宮,先稱貴人,後號懿貴人,因得咸豐皇帝寵幸,公元1854年進封為懿嬪。


  雖然母以子貴,親兒子載淳後來做了皇帝,但也改不變了她與咸豐皇帝那段的婚史。所以,後來,兒媳婦阿魯特氏,也就是同治皇帝的皇后,僅僅是“奴才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的一句話,便惹惱了慈禧太后。同治皇帝死後不久,慈禧便逼她自殺殉葬。

  皇后與皇帝的洞房比尋常百姓家的要高檔豪華多了,但也不能免貼紅雙喜、喜慶對聯的習俗。洞房的主題也是大紅色,形成紅光映輝,喜氣盈盈的氣氛。

  牀前會掛“百子帳”,鋪上會放“百子被”,就是繡了一百個神態各異小孩子的帳子和被子; 牀頭懸掛大紅緞繡龍鳳雙喜的牀幔,帝王之家也希望“多子多福”。

  隋唐時,皇宮大內的洞房不僅要鋪設地毯,而且要設置多重屏障,龍鳳大喜牀的四周有布幔,可見,當時皇宮洞房的私密性很好。


  在清朝,洞房一般設在坤寧宮的東暖閣,牆壁都是用紅漆及銀殊桐油髹飾的。洞房門前吊着一盞雙喜字大宮燈,鎏金色的大紅門上有粘金瀝粉的雙喜字,門的上方為一草書的大“壽”字,門旁牆上一長幅對聯直落地面。

 

  從坤寧宮正門進入東暖閣的門口,以及洞房外東側過道里各豎立一座大紅鑲金色木影壁,乃取帝后合巹和“開門見喜”之意。

  洞房內金玉珍寶,富麗堂皇。東暖閣為敞兩間,東面靠北牆為皇帝寶座,右手邊有象徵“吉祥如意”的玉如意一柄。前檐通連大炕一座,炕兩邊為紫檀雕龍鳳,炕几上有瓷瓶、寶器等陳設,炕前左邊長几上陳設一對雙喜桌燈。


  東暖閣內西北角安放龍鳳喜牀,喜牀上鋪着厚厚實實的紅緞龍鳳雙喜字大炕褥,牀上用品有明黃緞和硃紅綵緞的喜被、喜枕,其圖案優美,繡工精細,富貴無比。

  牀裏牆上掛有一幅喜慶對聯,正中是一幅牡丹花卉圖,靠牆放着一對百寶如意櫃。現在故宮開放了,有機會大家可以去看看這間皇帝的洞房。

  皇后與皇帝的大婚自然沒有鬧洞房的規矩,但禮節是少不了的。那皇后與皇帝入洞房後,首先要做什麼?在民間,新郎新娘一入洞房可能就急不可耐地上牀了。皇后與皇帝可不行,得把全套的活動進行完畢才能共度春宵。


  據《新唐書·禮樂志八》卷十八“皇帝納皇后”條款的記載,唐帝、後的大婚相當複雜,入洞房後先要祭拜神靈,向天、地、祖宗表達敬意。實際上,這種祭拜活動在進洞房前就開始祭了,要入同牢席,婚後數天也都要進行不同性質的祭拜活動。

  在新房東房間的西窗下設有餐桌,桌前列有像征夫妻同席宴餐的豆、籩、簋、籃、俎,這意思與民間“以後吃一鍋飯”是一個意思。進入洞房後的祭拜活動在行合巹禮前進行,是夫妻倆一起祭。

  這每祭一次,新人便要一起吃一次飯,這樣真的到了上牀前肚子也飽了,不至於食色兩飢了。因為飲了點酒,還可以把雙方的情趣調節到位,也算是上牀前的一種調情手段。


  所謂的“合巹禮”,就是民間所謂的“喝交杯酒”。 “合巹”,本意是把剖開的瓠合為一體,古時多用之盛酒。把帝、後各自瓠內的酒摻和到一起,共飲,即是“合巹”。

  這種交杯酒可不是現代婚禮上互飲對方的酒杯,而是各自喝摻到一起的酒,現在的喝交杯酒形式應該是鬧新房的產物。

  當然,行合巹禮後,就是喝了交杯酒後,下面該上牀了。但是皇帝當新郎官,那牀可不能隨隨便便就上的,要分先後順序的。唐朝皇帝納皇后入洞房是這樣上牀的:尚儀北面跪,奏稱:“禮畢,興。”帝、後俱興。


  尚宮引皇帝入東房,釋冕服,御常服;尚宮引皇后入幄,脱服。尚宮引皇帝入。尚食徹饌,設於東房,如初。皇后從者餕皇帝之饌,皇帝侍者餕皇后之饌。

  皇宮的洞房之夜,新婚的皇后與皇帝喝了交杯酒後,皇帝被侍寢的宮人帶到房間,脱下冕服,換上便衣;而皇后先被宮人引入帳內,宮人先將她的禮服脱了,這才把着便衣的皇帝引入內,與皇后睡到一張牀上,共度花燭良宵。

  在清朝,皇帝大婚入洞房上牀前講究更多。清皇是滿族,信奉薩滿教,但祭拜神靈也是少不了的,如還要跨火盆什麼的。上牀前要到洞房西旁的神堂祭拜神靈。祭祀儀式,由一名薩滿老婆子主持。


  皇后入洞房不久,皇帝亦身穿龍袍吉服,由近支親王從乾清宮伴送至坤寧宮。揭去皇后頭上蓋巾後,皇帝與皇后同坐龍鳳喜牀上,內務府女官在牀上放置銅盆,以圓盒盛“子孫餑餑”恭獻。

  這“子孫餑餑”是一種麪食,就是一種特製的小水餃。然後設坐褥和宴桌,公主、女官恭請帝、後相對而坐,由福晉四人恭侍合巹宴。合巹宴上,帝、後對飲交杯酒。這時殿外窗前,有結髮侍衞夫婦用滿語唱《交祝歌》。

  合巹禮成,然後坐帳。晚上,內務府女官、福晉等侍候帝、後吃長壽麪。面吃完了,皇后按規矩先脱光衣服上牀,然後皇帝再脱衣上牀,這樣皇后與皇帝才能開始享受男女的魚水之歡。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久早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此乃人生四大樂事也。但對皇后而言,大婚往往是一種政治婚姻,有時很痛苦,也很無奈,難以體會到洞房花燭之夜的魚水之歡。

  皇后與皇帝平日並不住在一起,大婚後的一段時間可天天晚上住在一起,同牀共眠。如清宮有規定,大婚後皇帝皇后在坤寧宮東暖閣住滿一個月,然後各人就要回到各自的寢宮。但清代的皇帝中真正住滿一月的只有康熙皇帝一人。

  同治皇帝只住了兩天,光緒皇帝也不過住了六天,而末代皇帝宣統溥儀的大婚是在退位後才舉行的,不過也與其他的皇帝隆重的大婚無異,但他當晚便移居養心殿的體順堂,感覺在洞房不習慣不舒服,致使兩位同入洞房的新娘子一整夜都沒能和溥儀上牀。


  在清代諸位皇后中,在洞房最難過的當是光緒的隆裕皇后。光緒皇帝在洞房內心事重重,根本不想與自己的表姐隆裕皇后上牀。

  最後他趴在隆裕皇后的懷裏號啕大哭,表示只能永遠敬重她,大婚以後好長時間光緒不跟隆裕皇后同牀。原來光緒最愛的是珍妃,但慈禧卻逼着他娶了表姐。隆裕皇后無疑是這場政治婚姻的犧牲品。

  揭秘古人行房時都有哪些注意事項


  食色性也,就連孔子都説了“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見性有多麼的重要。但是性不能太過放縱也不可以過度的節制,否則就會出現問題。那麼,古人在行房事的時候都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酗酒同房導致死亡

  西漢齊國(劉邦庶子劉肥的封國)有一個叫成的侍御史患了頭痛病,淳于意珍視後對他弟弟説,你哥哥得的是疽病,這種病五天後會瘀腫,再過八天就會吐膿血而死。他弟弟一聽嚇得不知所措忙問,怎麼得的呢?有辦法醫治嗎?淳于意給他分析説,這是酗酒後行房事而得,沒有辦法醫治。八天後那個叫成的侍御史如期而死。


  房事不潔大小便堵塞

  齊國有個叫循的郎中令有病,三天不能大小便,請了很多醫生都沒看好,後來請淳于意醫治,淳于意察言觀色,問詢號脈之後説,你這病是湧疝,是房事不注意造成的,這種病使人不能大小便。郎中令説,的確,我三天沒大小便了。淳于意開了三劑湯藥,服第一劑大小便就下了,但尿色是赤紅的,第二劑大小便暢通,第三劑就痊癒。

  生氣後行房事瘋狂暴亡

  有個叫曹山跗的人生病,先請來齊國太醫診治,太醫給他針了灸,然後讓他服用半夏丸,結果病人腹瀉如注,太醫又換了學位針灸,導致病人更加虛弱。淳于意珍視後對他的家人説,病人想幹啥就幹啥吧,你們滿足他最後的願往就行了。家人問得病原因,淳于意説,他這病是大怒後行房事造成的,三天後他就會發瘋發狂,到處亂跑,五天後必死,任何人都無法妙手回春,你們家人也該吃吃該喝喝有事別往心裏擱,隨他去吧。後來果如其言。


  生活不加節制尿血而死

  中尉潘滿小腹疼痛,淳于意給他切脈後對太僕和內史説,潘中尉如果再不停止房事,最多還能活三十天。潘中尉對淳于意的話不加理睬,依然恣意放縱,結果十天後,潘中尉開始尿血,一直尿了二十天,最後痛苦地死去,淳于意説,這就是天天酗酒後又對房事不節制的結果啊。

  女人得了婦科病應禁止同房

  齊國北宮司空的夫人病了,請了很多醫生診治都説是風氣入侵體中,肝、肺有病,淳于意不同,他認為是疝氣病,主要表現在膀胱,影響大小便,小便赤紅,受了寒氣就會遺尿,而且小腹腫脹,在這種情況下她依然不禁絕房事,所以才得了這種病。淳于意在她相關的穴位上紮了兩針,遺尿立即好轉,小便清澈,腹痛停止,然後服用火劑燙,三天後痊癒。


  從淳于意醫治病人當中,我們不難歸納出行房事應該注意的內容,比如:酗酒、生氣、患病等等,但除此之外,《呂氏春秋》的一段話也是應該牢記的,《卷二仲春紀》曰:是月也,日夜分,雷乃發聲,始電。蟄蟲鹹動,開户始出。先雷三日,奮鐸以令於兆民曰:「雷且發聲,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備,必有兇災。」這明確的告訴我們,男女同房不僅要注意季節還要避諱天氣,春分和打雷是必須忌諱的日子,如果這個時候行男女之事,生下的孩子必然不正常,一定會有災禍。影視作品裏每當出現不軌行為時總是電閃雷鳴,大概就是受《呂氏春秋》的啓發。

  雖然縱慾不可過度,但熟男熟女到了時候也不可完全斷絕性事,因為這是人的本能之一,一旦違背生理規律,那麼,人也是要生病的。在淳于意的治療檔案裏就有這樣的例證:濟北王的侍女腰痠腿痛,高燒不退,眾多醫生都診斷是“寒熱”,扎針吃藥都不見效果,淳于意珍視後對她進行了藥物香薰療法,很快病癒,眾人不解,淳于意説,她這病是慾望沒有得到滿足的原因,生理上她需要男人,但實際上沒有得到,所以造成生理失調、月事不下。這個病例應驗了那句話,食色性也。

  古代房中術為何衰落:縱慾淫樂以女子為試驗品


  關於什麼是房中術,有許多不同的説法需要加以剖析。

  所謂房中術,對之有廣義和狹義的兩種理解:廣義的理解是,房中術是中國古代性科學的總稱;狹義的理解是,房中術是研究性交技巧的一門學問。現在多數人的理解傾向於後者,因為中國古代性科學的範圍實在太廣了,不是房中術所能概括得了的。

  説房中術是研究性交技巧的一門科學,這是對的。但是,許多人認為講究性交技巧只是為了滿足性的需要,獲得性的快樂,而古代房中術不僅有滿足性的需要、獲得性的快樂的一面,還包括節制情慾,而這一切都圍繞着養生長壽。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244 字。

轉載請註明: 古代對女性貞節的三大桎梏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