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的覆滅,看似偶然實屬必然,原因就在宋江身上

然而,不得不説很多讀者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或多或少地都被”好漢“二字所誤導,《水滸傳》裏”好漢“的含義,絕非我們一般意義上的那個褒義詞,就比如有人就曾解讀文中所謂的好漢其實就是指那些敢於殺人放火之人。所以,對於梁山的覆滅,一味地將之歸咎於朝廷,恐怕也就有必要重新思考一下了。

梁山的覆滅,看似偶然實屬必然,原因就在宋江身上

在小説中,水泊梁山起初之主乃是秀才王倫,後來晁蓋一行到來以後,因為王倫的狹隘心胸導致林沖怒髮衝冠站了出來,殺掉王倫以後尊晁蓋為王。其實王倫的想法也不無道理,他不接納晁蓋等人,一來是因為擔心自己的一把手地位動搖;二來是因為晁蓋等人畢竟剛剛犯下滔天大罪,接納了他們無疑是引火燒身;三來也是因為他不想讓梁山風頭太盛,那樣一來可能就會引起朝廷的關注,讓自己、讓梁山走上毀滅之路。

不得不説。王倫固然是有些明哲保身之心,但是卻也情有可原,但是宋江就不一樣了,他的立場可以説與王倫截然不同。也正是在宋江的帶領下,梁山之覆滅,其實已經是註定的了。

梁山的覆滅,看似偶然實屬必然,原因就在宋江身上

在小説第58回時,有這樣一幕,當時魯智深和史進被賀太守所擒,由於這華州城“城高地壯,塹壕深闊”,難以攻打,宋江正在憂愁之際,卻不料手下有人打聽到朝廷派人前往西嶽少華山燒香拜佛,當下吳用便想到一計,扮作這些人的行頭來攻破這固若金湯的華州城。

不得不説,吳用這個智多星在前70回的時候,這些小謀小略的算計上面還是很不錯的,在他的指揮下,梁山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宿太尉一行人,將他們截到了山上。而就在宿太尉驚慌失措之時,宋江説了這樣一番話:

宋江原是鄆城縣小吏,為被官司所逼,不得已嘯聚山林,權借梁山水泊避難,專等朝廷招安,與國家出力。今有兩個兄弟,無事被賀太守生事陷害,下在牢裏。欲借太尉御香儀從,並金鈴吊掛去賺華州,事畢拜還。於太尉身上並無侵犯。乞太尉鈞鑒。

梁山的覆滅,看似偶然實屬必然,原因就在宋江身上

宋江的這番話,其實簡單來説可以包含三層意思:

其一,宋江承認自己當年犯下的罪行,但是他非但沒有悔過之心,反而將自己犯了罪以後然後嘯聚山林説得那麼理所當然,並且還厚顏無恥地説了“專等朝廷招安,與國家出力”這樣的話。

那麼試問宋江,當初你在押司任上的時候,為何沒有一心一意地為國家出力,反而是尸位素餐、在其位不謀其政,整日地就想着去與一些匪人結交,只為贏得那所謂的好名聲呢?再者,如他所言的犯了罪“不得已”嘯聚山林,那是不是隻要有人犯了罪就可以上山為賊,然後再反過來讓朝廷來招安呢?

梁山的覆滅,看似偶然實屬必然,原因就在宋江身上

其二,宋江視大宋法度為虛設。

有兩個兄弟被關在牢裏,相信賀太守也不會無緣無故和他過不去,必然也是因為犯了什麼事才將這二人關了起來。可是呢?就因為他們是宋江的兄弟,宋江就要救,而絲毫不顧及朝廷的法度。那麼這樣一來,就會讓人覺得梁山儼然已經凌駕於朝廷之上,這樣的人整天還以“忠義”妄稱於世,是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其三,宋江的以己度人,實乃小人之心。

在宋江看來,自己這番動作,只是想借用一下“御香儀以及金鈴”去救自己兄弟,世畢之後物歸原主,宿太尉自己並沒有什麼損失。這一點,可以説是宋江一以貫之的以己度人,他不會考慮宿太尉身為朝廷命官身上所擔負的責任,他也不會思考宿太尉把這個東西借給他之後所會引發的嚴重後果,反而還充好人一樣對宿太尉來説這樣的話,連金聖嘆都忍不住説道:“宋江之惡如此!”

梁山的覆滅,看似偶然實屬必然,原因就在宋江身上

宋江的這番話,可以説是將自己、將梁山送到了萬劫不復的道路上。

在宋江看來,自己犯罪以後上梁山並無不可之處,只是借梁山水泊避難;自己對於宿太尉一行人絕無惡意,只是想借他們手中的道具一用,事後還會物歸原主,並贈以金銀財寶,宿太尉他也沒有什麼損失。他的如意算盤打得不可謂不好,但是可惜他太小看了朝廷、太小看了這些當朝官員。

梁山後來的招安,其實也是朝廷的不得已之舉,試想你已經把朝廷逼到了不得不向你低頭的地步,朝廷可能讓你善終嗎?再者,宋江後來招安過程中最為倚重的牽線人之一就是宿太尉,但是宿太尉對他之前的威逼利誘豈會不懷恨在心?餘下的蔡京、童貫、高俅等都和梁山積怨已深,他們怎麼可能不報復?

所以,梁山的覆滅,其實在宋江上了梁山之時,可以説已經是註定了的。

參考書籍:《水滸傳》;

《金聖嘆批評本水滸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47 字。

轉載請註明: 梁山的覆滅,看似偶然實屬必然,原因就在宋江身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