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每日讀一畫晉王旬《伯遠帖》!

由 完顏翠琴 發佈於 經典

【名稱】伯遠帖
【年代】晉
【作者】王晉
【現狀】北京故宮博物院
【尺寸】387X27CM
【材質】紙本手卷
《伯遠帖》,是東晉王珣書寫的一封信,信上47個字。隻言片語中似乎訴説着縈懷的回想和與友人天各一方的悵惘。此帖書跡俊逸流暢,勁健靈動,其結字縝密,而又大小參差,疏密有致,正是信手寫來,更顯風流之美。帖後還有明書畫大師董其昌的題跋,亦為乾隆帝所珍視。
《伯遠帖》行書紙本,因首行有《伯遠》二字,遂以帖名。此帖為晉代真跡,王珣書,故列希珍之寶。此帖行書,筆力遒勁,態致蕭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書風,是帖明末在新安吳新宇處,後歸吳廷,曾刻入《餘清齋帖》,至清代時歸入內府,並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同列為三希堂法帖之一。
東晉文人書法家集中在名門望族,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王、謝、郗、庚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為王氏一門最耀眼的人物。王羲之之子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善書法,王羲之的堂兄王恬、王洽等人也均有書名。王洽長子王珣,王羲之的侄子,留下了現今唯一得見的東晉文人書家真跡——《伯遠帖》。
《伯遠帖》在北宋時為內府所藏,著錄於《宣和書譜》,後來流散於民間。董其昌見到這本墨跡的時候非常高興的題跋》:既幸予得見王珣,又幸珣書不盡湮沒,得見吾也。“乾隆年間,乾隆帝以此貼與唐臨摹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米芾臨王獻之的《中秋帖》一起稱之為”三希“,並建立了三希堂。清朝滅亡後,《伯遠帖》從宮中流出,為收藏家郭寶昌所得,後來又典當給香港一家國外銀行。1951年底,典當期滿,周恩來總理知道後,指示用重金收購回歸國家所有,現在收藏與北京故宮博物館。
晉人的尺牘作品最能體現其情致韻度的”風流“。寥寥數語,都是尋常瑣碎之事,可是到了晉人的壽禮,不僅言語簡淡,而且翰墨精妙。《伯遠帖》正是這麼一例。
東晉王珣《伯遠帖》引首乾隆御題:行書“江左風華”
東晉王珣《伯遠帖》前隔水乾隆御書:
1、家學世範,草聖有傳,宣和書譜。
2、唐人真跡已不可多得,況晉人耶!內府所藏右軍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繭紙家風信堪並美!幾餘清賞亦臨池一助也。御識。
3、乾隆丙寅春月,獲王珣此帖,遂與快雪中秋二跡並藏養心殿温室中,顏曰:“三希堂”,御筆又識。
乾隆御繪枯枝文石及董其昌跋文
東晉王珣《伯遠帖》後隔水乾隆御繪枯枝文石及董其昌跋文:
乾隆御繪題文:王珣帖與其昌跋皆可寶玩,即裝池側理亦光潤堪愛,漫制枯枝文石以配之。乾隆丙寅春正,長春書屋御識。
董其昌跋文:晉人真跡惟二王尚有存者,然米南宮時大令已罕,謂一紙可當右軍五帖,況王珣書,視大令不尤難覯耶!既幸予得見王珣,又幸珣書不盡湮沒得見吾也。
東晉王珣《伯遠帖》高清大圖及全貼釋文:
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羣從之寶。自以羸患,志在優遊。始獲此出意不克申。分別如昨永為疇古。遠隔嶺嶠,不相瞻臨。
東晉王珣《伯遠帖》王肯堂題記
東晉王珣《伯遠帖》王肯堂題記:
右晉尚書令諡獻穆王元琳書,紙墨髮光,筆法遒逸,古色照人,望而知為晉人手澤。經唐歷宋,人主崇尚翰墨,收括民間珍密歸於天府,不知其幾矣!而尚有遺逸如此卷者,即賞鑑家如老米輩亦未之見,吾於此有深感焉!元琳書名當時頗為弟珉所揜,故為之語曰:“法護非不佳,僧彌難為兄。”法護,珣小字;僧彌,珉小字也。此帖之繞頗為近世王穉登山人濫觴,其劣於乃弟得無謂是!己巳冬十二月,至新安,吳新宇中秘出示留賞,信宿,書以歸之。延陵王肯堂。
東晉王珣《伯遠帖》董邦達配圖山水畫
東晉王珣《伯遠帖》沈德潛行書《三希堂歌》
東晉王珣《伯遠帖》沈德潛行書《三希堂歌》:
江左風流數王氏,司徒以後多聞人。羲獻父子樹清節,法護文學超常倫。勳名一家著史冊,翰墨百代留精神。快雪時晴洵書聖,中秋姿媚中藏筋。伯遠一帖推後勁,遒逸自足追前塵。東晉至今十六代,離合聚散同煙雲。太清樓空幾泯滅,寶晉齋廢疑沉淪。至寶閲世永不壞,鬼神呵護留乾坤。從來法物聚所好,歸之秘府紛羅陳。聖皇勤政得清暇,披玩卷軸時討論。一字品題物愈重,圖球並作天家珍。三希名堂世希有,何啻採鳳兼白麟。吾皇寄意別有在,字同義異窮聖真。寓意於物匪留意,頤神養性常欣欣。遊心理窟無心步,濂溪易通曾有云:唯士希賢賢希聖,聖人希天直欲探天根。萬里雖遠終可到,立志恢廓無涯垠。士人黽勉臻上達,而況上聖德性通高旻。法書珍重只簡翰,游泳六藝緣依仁。小臣拜手敬瞻玩,摩挲那敢指掌捫。昔人筆墨貴鳳髓,睿藻箴勖揚龍文。承命作歌識卷末,疑有寶光騰起爛爛輝星辰。乾隆丙寅春三月,臣沈德潛奉敕敬題。
作者簡介:
王旬(350年至401年)字元琳,小字法護,山東臨沂人。官至尚書令,晉代著名書法家王導之孫、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王旬以文詞書法稱絕,但書跡傳世絕少。傳至今日,僅存《伯遠帖》卷(真跡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一卷海內孤本!是“三希”中惟一的晉人真跡!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