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楊堅有一畸形感情,導致李淵有機可乘,史書都不好意思記載
隋朝末年天下大連,起義造反者數不勝數,而最終以李氏的勝利而結束,建立大唐。
其實李淵起兵初期,手中只有3萬人的部隊,反觀隋煬帝三徵高句麗的軍隊,動輒都是上百萬之多。雙方軍隊數量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李淵又是為何能夠取勝呢?
隋朝時期,高句麗(朝鮮半島上的一個國家)發展迅速,對東北地區的安全產生很大威脅。早在隋文帝時期,隋朝就曾派兵前去鎮壓。後來到了隋煬帝時期,楊廣為了徹底消除隱患,於是率領百萬大軍前去攻打,但由於隋煬帝指揮不當,隋軍反而大敗而歸。
後來隋煬帝決定發動第二次進攻,眼見就要取得成效的時候,後方忽然傳來大國柱楊玄感兵變。於是隋煬帝“調轉馬頭”開始平叛去了。
接連兩次出征高句麗,再加上平定叛亂,隋朝百姓已經怨聲載道,全國各地起義事件以頻頻發生,最好的辦法就是偃甲息兵發展民生。
不過隋煬帝似乎與高句麗“槓”上了,於大業十年(公元614年)二月,再次下詔徵天下兵。《資治通鑑》記載:春,二月,辛未,詔百僚議伐高麗,詔復徵天下兵,百道俱進。面對隋朝的三次出征,並且每次都是百萬大軍,高句麗估計都有罵人的衝動了:“這誰受得了!”於是象徵性的抵抗了一下,就開城投降了。對此,隋煬帝很是開心,也不做任何部署,就這麼樂呵樂呵地撤兵了。
等隋煬帝回到西京的時候,為了炫耀自己的戰績,於是就派使者徵召高句麗王高元入朝拜見,然而高元卻拒絕前來。這可氣壞了隋煬帝,然後就“敕將帥嚴裝,更圖後舉(《資治通鑑》)”準備進行第四次出征。
隋煬帝的這一舉動估計把大臣們嚇個半死,一個個冒死上書勸説隋煬帝,最終才算是阻止了隋煬帝。
不過即便是沒有第四次征戰,隋朝已經被折騰得千瘡百孔了。因為百姓們不滿隋煬帝的“窮兵黷武”,賦税嚴重,各地起義事件不斷,每次出征的時候都有大量士兵、百姓逃跑。並且前面提到的楊玄感兵變時,百姓們都“爭獻牛酒,子弟詣軍門請自效者,日以千數。”由此可見,隋朝已經盡失民心。
還有一組數據很關鍵,在隋文帝時期,人口總數為5000萬左右,《通典卷食貨七》記載:“末年離亂,至武德有二百餘萬户。”古代一户大致為6-10人,這樣計算的話,隋朝末年的人口總數最多也就是2000萬人了。隋煬帝在位的十幾年裏,人口數量竟然鋭減3000餘萬,隋煬帝給百姓們造成的負擔可想而知。
對於這一點,李世民看得很透徹,他料定隋朝必亡,於是暗中招兵買馬,並勸説李淵起事。以3萬部隊起家,然後對內以自身的人脈以及地位的優勢佔據關中;對外結交突厥,牽制隋朝大部隊,最終成功推翻隋朝,建立李唐。
在這裏需要給大家講述一下李淵的“對內策略”,這其中還要牽扯到一樁皇室醜聞。
北周、隋、唐三朝皇室的關係比較亂,容我慢慢給大家捋。
李淵的夫人竇氏,其舅舅為北周武帝宇文邕。宇文邕很寵愛自己的這個外甥女,將其接入宮中撫養,竇氏也從小耳暈目染,對政治很是敏鋭,幫助北周武帝處理過很多事情,堪稱一個政治小能手,舅甥兩人關係很好。
可惜宇文邕英年早逝,長子宇文贇即位,是為周宣帝,周宣帝的皇后是楊堅的長女樂平公主楊麗華。宇文邕酒色放縱,荒淫無度,很快就病逝了,其子宇文闡即位。後來楊堅奪權,逼迫宇文闡禪位,也算是奪走了女婿家的皇權。
竇氏對於楊堅的行為很是不齒,對此大哭道:“恨我不為男,以救舅氏之難。”此刻竇氏的心中就已經埋下了滅隋的種子。
説完李淵的夫人竇氏,筆者再講一下李淵與隋朝皇室之間的關係。
李淵的姥爺叫做獨孤信,獨孤信的女兒可了不得,長女為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四女獨孤氏嫁給了唐國景公李,後來生下了李淵;七女兒獨孤伽羅嫁給了隋文帝楊堅,也就是説,楊堅是李淵的姨夫。
不過楊堅與李淵的關係不僅僅如此,楊堅喜歡人其實是李淵的母親獨孤氏,而不是獨孤伽羅,只不過因為種種政治原因,無法與獨孤氏結為夫妻。雖然未能娶得獨孤氏,楊堅對獨孤氏的心意並未改變,在獨孤氏死後,就將獨孤氏的兒子李淵接入宮中,賜為“執御製千牛寶刀”,類似於“御前帶刀侍衞”的官職。這個官職可以説是李淵的金鑰匙,他能夠隨時追隨在皇帝身邊,結識人脈、側聽朝政,以至於他對隋朝的兵力部署以及諸多環節都瞭如指掌,這也為他後來的造反成功幫助頗大。
楊堅死後,皇位傳於楊廣。或許是知道父親楊堅對李淵的這種畸形情感,楊廣對李淵很是針對,經常當着眾人的面羞辱他,就比如給李淵叫“阿婆面”,還有一次是李淵因病未參加一場活動,楊堅就對李淵的女兒説“可得死否?”。
也正因為楊廣的百般針對,妻子竇氏以及兒子李世民的勸導讓李淵騎兵謀反,而隋末盡失民心,再加上李淵對隋朝的政局瞭如指掌,促就了他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