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官宦世之家出來的子弟,李德裕算是青勝於藍的一位了。
含着金湯匙出生,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中,入仕之後,不僅能夠獨當一面,還成了一代名臣。
李德裕出生在唐朝山東的一個世家大族,祖父李棲筠做過御史大夫,他的父親先後做過兩次宰相。
所以李德裕從小飽讀詩書,加上他本人十分聰慧,家裏人也十分喜歡他。
有一次當時的宰相武元衡去他家做客,像長輩關切小孩子一樣,問他在讀什麼書,李德裕沒有理他。
對於這樣不禮貌的行為,他的父親自然要教育他,但一開始也不能直接指責,就詢問他為什麼不回答叔叔的話。
李德裕説:“武公身為宰相,不問理國家調陰陽,而問所嗜書,其言不當,所以不應”,雖然還是孩子,但見解思路清奇,他父親也感嘆這孩子聰慧。
從小就有關心國家事情的意識,或許是受家人做官的影響吧。
唐朝當時做官有兩種途徑,一種是眾所周知的科舉,另一個是憑藉門蔭入仕。
李德裕是靠第二種做官的,拒絕科考,甚至他認為科舉不該存在,其原因就是官宦家的子弟從小就熟悉政務,而靠科考進來的人,很多都不通政務。
不過這一觀點他也就只能想想,如果真的這樣做,那麼真的會階級固化,寒門子弟永無出頭之日。
到了可以入仕的年紀,他的父親正是做宰相的時候,為了避嫌,他先是做了幕僚,後來才慢慢入朝為官。
按照他的家世,再憑藉自身努力跟智慧,為官之路應該很順暢,但是不巧,歷史中著名的“牛李之爭”,説的就是他父親跟牛僧孺的黨派之爭,十分激烈,以至於後來的李德裕也受到影響。
在處理政務上,李德裕還是有點手段的。
李德裕已經有一番成績之後,恰逢宰相選舉,當時他跟牛僧孺都有機會,但因為當時宰相併不喜歡他,就舉薦牛僧孺做宰相,讓他擔任浙西觀察使。
隨後李德裕就趕到了那裏,也就是現在的江蘇鎮江一帶。
那是個爛攤子,前任觀察使把庫府的錢財都用光了,他帶頭節儉生活,減少開支,慢慢地才恢復收支平衡。
除了這方面,還有民風方面的整肅。當時當地的人十分迷信,生病了不去找大夫,全家人也都不管。
李德裕先是找了德高望重的老人,讓他們去教化這些迷信的百姓,不聽的就要接受制裁。
李德裕為人正直,做官清廉也為百姓考慮,做了7年後,被召回京城做兵部尚書,後來一個有名望的官員看中他,引薦他做宰相,他的對家感受到威脅,又搶先一步讓牛僧孺為相,李德裕成為西川節度使,或許心中有不甘,但並不影響他認真負責地對待工作。
雖然他是文官,對軍事上的東西不瞭解,但去那裏後,用一個月的時間學習,隨後整頓軍事,發展農業。
唐朝有很長一段時間僧人的待遇也非常好,所以大力修建佛寺,關鍵是修建這些會佔用農民的土地。
李德裕去了之後,要求拆掉了一些不必要的寺廟跟僧尼的私人房子,歸還給農民。
上上下下都整改了一番後,政績卓然,後來武宗繼位,李德裕得到重要,一路做到宰相的位置。
但可惜的是,武宗做皇帝沒有多少年就病故了,宣宗繼位,但他不喜歡李德裕,上位的第二天就把李德裕給貶了,從這次之後,他的仕途也走向了下坡路。
見他失勢,一些牛鬼蛇神也都出來了。
當時一個叫吳汝的人喊冤,説李德裕幫助李紳陷害他的弟弟吳湘。
武宗還在位的時候,也就是會昌五年,李紳查到吳湘盜用程糧錢,還強娶民女,李紳想依法處死。
吳湘認為冤枉,因為也不是小官,所以驚動朝廷,就派了監察御史去複審,監察御史後來認為他的確盜取了程糧錢,但沒有強娶民女。
李德裕卻認為事實像李紳説的那樣,最後還是處決了吳湘。
現在吳汝找皇帝告狀,宣宗複審之後,就把李德裕再次貶為潮州司户。
在去任上的路中,已經六十多的李德裕一片心酸,在船上的時候,想起當年屈原也是對楚懷王忠肝赤城,最後落得個投湖的下場,不禁想到自己現如今類似的處境,就作了一首詩:“遠謫南荒一病身,停舟暫吊汨羅人”。
心裏的憂愁還沒來得及紓解,到了潮州又被貶了,第二年,64歲的李德裕就鬱鬱而終。
李德裕的經歷挺讓人唏噓的,他雖家世好,但並不紈絝,從小用心學習,無論是天賦還是努力,他都在上游。
為官之後,也十分體恤百姓,做了很多實事,在多年的黨派之爭中,還能做到宰相的位置,也能看出他的能力智慧。
但有時候,成功還與外部的環境有關,不得宣宗的喜愛,讓他從高處不斷下跌,遭受的嘲諷與白眼,史書自然沒有記載,但也不難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