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怎麼讀 揭秘詩人姜夔做什麼壞事了
想必大家都知道南宋有位著名詞人叫做姜夔的,然而很多人聽過這個名字,也知道發音和大概印象,而並不會寫出這個“夔”字;當然還有另外一派人,見過“姜夔”二字,只知道這是一個人名,叫江什麼,或者胡亂給個發音。那麼,這個字究竟讀作什麼呢?這裏先賣一個關子,我們先來理解一下這個字的筆畫。
姜夔 畫像
姜夔,“姜”字自然就是姓氏,無需過多解釋。那麼這個糾結的“夔”字,筆畫數多達21筆,涉及筆畫裏面的點、撇、橫、豎、橫折、提、豎彎鈎、捺等多筆,實在是一個難寫的字。還是先不來研究這些橫豎彎鈎的筆畫,咱們先來研究一下這個字在字典裏面它究竟是個什麼意思。
“夔”字作為名詞,有兩個含義,一方面是指上古時期的一種傳説中的怪物,大概是在商周時期,是一種只有一條腿的怪物。另外就是用作地名,在今天四川省奉節縣有個叫做夔州的地方。
説了這麼多,最後揭曉一下這個“夔”字的正確讀法,讀作(kuí),所以説我們經常聽到的南宋文學詞人姜夔就是我們在文字裏面書本里面看到可能不會發音的(jiāng kuí )。不過,還好姜夔活在古代,古人們取名字都喜歡找一些罕見的字詞,如果放在如今,那孩子長大了還不得跟父母長輩急,怎麼給取了這麼個名,筆畫太多而一般人看到都不會發音,估計上學期間老師要麼不敢點這個學生的名字,要麼認識的天天叫這個學生回答問題。
姜夔做什麼壞事了
姜夔是為南宋著名詞人,一生貧困潦倒,胸懷大志且才多識廣,甚得文人賞識,但卻屢次參加科舉考試不及第,深感入仕吳王的姜夔便將全身心投入創作和隱世的事情上,其創作的詞風清幽空靈,甚得嘉譽。但卻被王國維認為是華而不實的詞人,那麼究竟是姜夔做什麼壞事了,接下來讓我們一探究竟。
姜夔畫像
王國維評價姜夔為““白石如王衍口不言阿堵物,而暗中為營三窟之計,此其可鄙也。”王國維以王衍和“狡兔三窟”的人和事來形容姜夔表面清高麼,實際上俗不可耐,而説到王衍這個人是一個雅緻高遠之人,認為談錢是件俗世,遂其妻為了探其究竟,便將銅錢繞其牀周圍,隔天早晨王衍起牀見此以“這個”形容錢。
而“狡兔三窟”講的是戰國時期齊國的宰相孟嘗君得馮諼相助,不僅受百姓愛戴,且有齊王的愛惜,甚至有齊兵把守可免戰擾,因此以此説明謀略深,為自己設置了很多後路。
故不是説姜夔做了什麼壞事讓王國維記恨和不恥,而是王國維認為姜夔背地裏一套,而呈現的又是另一套,表裏不一的樣子讓其不屑。當時姜夔家困,常四處遊歷求得朋友們幫助才能不受飢寒之苦,而在他的作品中,又常表現自己遠大的志向和隱世情懷的高尚情操,與他現實中受嗟來之食的行為很不搭調,遂有此説法。
以上便是關於姜夔是做了什麼壞事的解釋,並沒有姜夔做壞事的資料,而只是王國維對姜夔的行為的不屑而已。
姜夔是哪個朝代的
姜夔,是一位有名的文學家和音樂家,後人敬仰他的才華贊稱他為白石道人,對他的文學作品賦以極高的評價。姜夔作為一名才華卓絕的詩人,不僅擁有很多令人敬仰的詩詞歌文傳世,而且還有很多關於他的精彩傳説。姜夔到底是哪個朝代的人呢?是怎樣的家國背景成就了他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姜夔畫像
古代的文人墨客通常會通過進官取士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家國抱負。身處南朝國家的姜夔自少年起便一心考取功名,但不知是由於考運不佳沒有發揮出真正的水平還是天意弄人屢次考取功名都沒有中第,一直無法如願以償的當官進士。多次名落孫山的姜夔放棄了求官輾轉流入江湖,在山水之間自由地抒發自己的情懷胸臆,怡然自得,雖然清貧倒也過得快活。
南宋時期,政局平穩,百姓安居樂業,一派平和之象。姜夔在江湖中自由遊歷的時候,心中仍然沒有忘懷自己不得於世的感慨,自己滿腔的熱血和才華沒有得到發揮的地方,這讓他十分苦悶,因此在他的詩文中到處充滿着家國胸懷之情。空靈含蓄的詩文風格加上姜夔對於詩文、音樂、書法等的熟練應用,讓他的作品迅速得到了世人的讚賞。可以説姜夔是一位繼蘇軾之後的有一位全能型人才。
姜夔是哪裏人
姜夔一生家困潦倒,滿腹才華,且精通音律,是為全才,但由於姜夔所處年代常以門閥制度用人任職,遂出生落魄官宦之家的姜夔在仕途上並不能很好的被舉薦和賞識,故其一番才學不能用於其政治抱負。且説姜夔一生飄蕩遊歷,歷經多地,最後遠離其家鄉而居,接下來就讓我們看下姜夔是哪裏人吧。
姜夔動畫形象
姜夔於公元1154年出生在饒州鄱陽之地,也就是現如今的江西省鄱陽,那時姜夔之父為小官員,姜夔也算得上為官宦子弟,生活清貧但還閒趣。不料姜夔還很年幼時其父便病逝,家中失去經濟支助的姜夔便只能隨着姐姐到其姐夫家生活,這年的姜夔方才14歲。姜夔便在漢川縣山陽村生活了長達20年的時間,在這裏度過他的青春時光,在這裏有了他的滿懷壯志,在這裏留下不少文學創作。
且説姜夔是為饒州鄱陽人,後雖離開家鄉,但姜夔還是沒有忘記自己是哪裏人,曾經回到家鄉參加科舉考試,一參加便是4次,雖均無功績,後便開始四處遊歷,曾經在江淮一帶遊學,其中結識不少文人,對他後期創作頗有一方影響。
且説姜夔學識和才華深得中文人賞識,雖沒有從仕,但姜夔也是收穫了很多好友,也得這些還有相助才能不受飢寒之苦。姜夔曾在湖州暫居長達10年的時光,最後舉家遷至杭州,在這裏度過最後歲月。
通過以上介紹,關於姜夔是哪裏人大家應該很瞭解,姜夔的一生輾轉,雖曾至多地,想必家鄉才是他最思念的地方吧。
姜夔的詩
姜夔作為南宋年間極具個人風格的詞人,但除了詞以外,他的詩歌在南宋時期也是最為突出的,雖然篇幅不多,但格意不輸於範、陸。姜夔的詩早年間效仿黃庭堅,後來轉而學習陸龜蒙,字句遂精心雕琢,但是沒有刻意的痕跡,詩風清秀悠遠,其中他的代表詩作《除夜自石湖歸苕溪》,就盡顯其詩文風格。
除夜自石湖歸苕溪 詩歌賞析
《除夜自石湖歸苕溪》為姜夔所作七言絕句,一共十首,詩文平易淺顯,韻律華美,作者以極其平實真切的手法描述了由石湖歸返時的沿途所見,勾勒出一個幽冷、清淨、縹緲的境地,靈魂彷彿隨着細細的流水與靜靜的幽香而漂離。作者運用了許多物象名詞,將梅花寫得生動傳神,甚至連畫作都難以相比。
當時,作者在除夕夜與老友告別,興致高昂地坐船歸家,內心充滿歡悦,因此整篇詩作也是輕鬆快活。首句通過描寫歸途近景從而做出鋪墊,點明瞭除夕之夜,正逢春來冬往、雪消草長的時節。第二句中,作者寫到了他乘坐的小船飛快地行駛,不一會兒,那輝煌高大的吳宮就被漸漸隱沒進了茫茫大霧中。第三句作者寫的是眼前的景緻,飛快的小船,穿過高雅、潔傲的梅花叢,別有一番樂趣。第四句發揮樂承上啓下的作用,指出了梅香了一整夜,又點明瞭正在過石橋,詩歌寫到這裏,作者內心的得意之情已經展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