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釣於濮水這個故事到底説了什麼?

莊子這個著作裏秋水非常經典,文章裏有一個小寓言故事,寫了莊子拒絕邀高的故事。莊子在濮水這個地方垂釣,楚國的君王派兩個使者到濮水,向莊子發出邀請。

莊子雕像

使者對他説,我們的君王將治理國家職務託付於你,希望你不辭辛勞能夠接受。他繼續釣魚沒有起身,只是對使者説道,傳聞你們國家有一隻龜獸,已經死去很長時間,你們的君王把龜包裹在錦緞裏珍藏在匣子裏,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這隻龜是願意死了被尊貴的供奉起來,還是願意活着在爛泥沼裏自在的爬動呢?兩位使者回答,當然是願意在泥沼裏爬動。此時莊子大聲説道,你們回去吧,我就想像龜一樣在泥沼裏活着。

莊子曾周遊列國,活得自由率性,後來拒絕了楚王的官職,隱居著書。莊子人和他的思想一樣,反對人的追求功名心,這在古代非常難得。他所寫的文章多為寓言故事,簡短的幾個比喻就將要表達的意思形象生動的展現出來。他認為在朝廷為官,謀取功名權勢,就像雖然身着顯貴之服,身處顯貴之地,但是卻如同死去,而自然而然的活着,雖然物質條件匱乏,卻能讓自己身心舒暢。他有一個名言,指哀莫大於心死,認為精神追求比物質追求重要,這裏也能體現出來。

其實他真的很偉大,有多少文人讀書就是為了得到當朝者青睞,能夠做官顯富貴,而他面對一個君王送上來的官職厚祿卻毫不心動,視為草芥,讀了這個故事,更加佩服莊子的品德。

莊子的著作

莊子寫了《莊子》一書,這本書在歷史與其他經典著作一樣具有同樣地位。後代的君王都莊子尊為聖人,足以説明莊子著作給人們帶來的巨大影響。

莊子雕像

莊子一書,十餘萬字,全書劃分為三個類別。

內為莊子精神核心,表現為對精神追求的自由,認為人應該達到道的境界,對社會形態則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書裏表達的追求自由,不受外界名利束縛的思想特別感染人。認為自身應該在不追求功名利祿無用之人但卻是一個有才有思有追求有抱負的人,不為外界所累,不為外界所擾,保持內心的自由,這是一個人應該有的一生的準則。

大道之理。認為道是天道。得道有兩個方法,一是齊物,天下萬事萬物都一樣按照一定的規律運行,不應該區分對待,沒有尊卑貴賤,這樣才能更好的保持心靈的自由;二是體道,就是去感受去體驗去面對人生所遇之事所遇之人,應該放下成見,正面應對。他對社會體制的認識和觀點。這個理論比較特別,崇尚古代的至德而治,認為無聖則無道,他的國家構想認為應該回到上古時代,主張按自然本性不需要過多的聖和德。

莊子散文則充滿了哲學寓意。內篇的逍遙遊幾乎成千古獨唱,豐富想象力,雄偉的語言境界,然並非脱離根本,所敍述有理有據,震撼心魂。外篇主要是內篇的延伸和解釋,因為和老子思想有共性,外篇文章也結合了老子的思想。外篇寫了許多富有哲理的事蹟。

雜篇包含了許多神話寓言,通過寓言表現莊子思想。

莊子齊物論

莊子著作裏的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二個部分為稱為外篇。外篇主要説的是第一部分本心思想實現的方法論。實現莊子思想的方法有兩種,一個是齊道,一個是體道。齊物論就是齊道其中的方法之一。

莊子雕像

齊物論包括齊物和齊論。齊物就是萬物平等,齊論就是看法觀點都一樣沒有區別,文章從七個方面闡述。

第一,脱離個人而去感受萬物,描述了自然界所有之物奇異聲響;第二,指出個人對社會現象,不同人心不同言論,各種狀態的態度,認為這些存在卻又虛無,不需要被這些不同所迷惑,第三個把這些現象分析,既相對又相一,既有不同可是又沒什麼區別簡單説就是功名利祿為浮雲,有才智並沒什麼意義,第四個就是指出對錯沒有不同,各種言論,判定,看法,都合在一體的,第五説脱離事物本身才能重新審視理清,才能看明白事物,從雜亂中跳出來,看清規律,第六個就是説通過這些方法,把自己提高到虛無循環的大道境界,第七個用兩個寓言表現了齊物齊論,物人合一的境界。

這個文章是具有重用的哲學思維,莊子文章裏提到,事物客觀存在,社會現象既對立,又是統一的,各種觀點又向對方轉化,不會一成不變,這種規律又是確定一樣的。齊物論就是一個論辯,思想引導的過程。他圍繞莊子核心思想作出各種方法的論證,雖然詞句有的地方還不夠完全理通,但仍是很寶貴的思想資料。


 

莊子的三言

莊子曾經提出三言,並且加以運用,來着重表現出他超脱現實的想象和無拘無束的理念。他説:“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表現他不同於尋常的理念和觀點。

莊子塑像

他的代表作《逍遙遊》,就是這“三言”的交替使用,相互結合。這樣子的作品在當時掀起了一股三言的作品風潮,使很多人認同並且運用。其中“寓言”“重言”是敍述描寫手法,“卮言”是議論方法。

莊子的“三言”,不是簡平常的並列關係,而是包擴和交叉的關係。必須相互結合使用,才能表達。

這三言沒有所謂的先後之分和主要之分,只能交融合並,互相輔助。

在特殊環境中,既不能用莊嚴,肅穆的言詞來談論,又不能玩笑似的説明,提示。這就需要運用三言的方式來闡述了。

因此,《莊子》用“寓言”來廣泛地表明事理,開拓思路,擴大影響範圍,這是“以寓言為廣”;用“重言”來使人信以為真,在潛於默化中樂於接受,這是“以重言為真”;用“卮言”來點悟、引用、發揮,這是“以卮言為曼衍”。這三者的相互結合,於是形成了《莊子》超脱物外的言論和思想。

在《逍遙遊》中,莊子發揮出了驚人的想象和理解,虛構出無邊無際的意象,將寓言的特點展現到巔峯。 不與塵世爭風論道,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感悟,遨遊於天地之間,心意自得。這是最超脱事外的感想。

莊子送葬

莊子的一生中,唯一的知己就是惠子。惠子作為他好友,兩人一般的交流方式就是辯論。因為一個問題,很多次吵的不可開交,但是他們的友誼也是因為辯論探討才建立起來的。

莊子塑像

惠子總是在莊子困惑的時候及時出現,並且幫助莊子分析和探討,因此,莊子將惠子視為生命之中很重要的人,這種情誼甚至超越了他對妻子的那種愛護。

莊子的好友惠子死後,莊子心痛的去送葬。

當經過惠子的墓地時,莊子突然回過頭來對跟隨的人説:“我聽説郢地有個人把白堊泥塗抹在他自己的鼻尖上,僅僅只有蚊子蒼蠅的翅膀那樣大小,然後讓他的好友匠石用一把斧子削掉這一個小白點。匠石揮動斧子的動作很大,漫不經心地削這個小白點,但是這個人鼻尖上的白泥完全被削去了而且鼻子一點也沒有受傷。郢地的人站在那裏也若無其事不當作一回事。宋元君知道了這件事,把匠石叫來説:‘你對我也這樣子試試’。這名匠石説:“我確實曾經可以做到削掉一個人鼻尖上的小白點。雖然我會這種技術,但是我的夥伴已經去世很久了,我再也不可以做得到了啊!”

而我,自從惠子離開了人世,我再也沒有可以匹敵的對手了!可以聽我訴説的對象了!可以幫助我解決困難的人了!我再也沒有可以與之論辯探討的知己了!”

莊子悲痛欲絕。莊子送葬,送的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堅持和信仰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68 字。

轉載請註明: 莊子釣於濮水這個故事到底説了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