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李鴻章生平簡介 一個被污衊了百年愛國的英雄
晚清名臣李鴻章生平簡介,一個被污衊了百年愛國的英雄。李鴻章,晚清政府三朝重臣,以內閣大學士(中堂)聞名,世稱李中堂。出生於安徽合肥一個殷實的家庭,自幼通讀經史,在成年後通過參加科舉走上仕途。相較於其他學子,李鴻章獲得的人際關係遠比官職更為重要,例如他的恩師曾國藩。
李鴻章照片
咸豐年間,李鴻章通過鎮壓太平軍進入了軍中,隨後因清政府江南兵力的薄弱而受命組建淮軍,以曾國藩的湘軍為骨幹,淮軍通過鎮壓太平天國、捻軍等農民起義勢力,軍事力量不斷擴大,在湘軍解散後,淮軍仍舊是江南最精鋭的部隊。這支地處江南的武裝力量成為李鴻章擁有清政府話語權的根本。
同治年間,李鴻章與左宗棠等人試圖在封建帝制下進行資本主義改革,發起了近代中國資本力量的啓蒙,建立清政府國有企業,改變晚清朝廷關於近代科學、軍事和經濟的態度。洋務運動期間,以李鴻章為主的清政府外交部門一度在列強國家面前獲得主權。
光緒年間,李鴻章開始組建清政府的海軍力量,北洋水師的成立代表洋務運動的巔峯,然而終因政治制度的腐朽,後勤補給極為落後的北洋水師在甲午海戰中全軍覆滅,同時也標誌着李鴻章奮鬥半生的改革以失敗告終。
晚年,李鴻章擔任兩廣總督期間,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李被晚清逃亡政府逼迫,前往北京。重病纏身的李鴻章在簽訂辛丑條約後身心俱喪,病逝於北京,諡號文忠。
李鴻章身高
説到晚清人物,你可能會想到很多人,但是有一個人絕對被提及的最多,那就是李鴻章。他是晚清時期的重要人物,人們對於他的評價也是譭譽參半,有人説他為了清朝嘔心瀝血,也有人説他是最大的賣國賊。
李鴻章畫像
不管李鴻章是一個怎樣的人,但是有一點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李鴻章在國際上的形象是很好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的身高。
關於他的身高濮蘭德有過這樣一段描述:“我從議院出來時,突然與李鴻章打了個照面,他正被人領入聽取辯論。他像是來自另外一個世界的身材奇高、容貌仁慈的異鄉人。他的藍色長袍光彩奪目,步伐和舉止端莊,向他看到的每個人投以感激優雅的微笑。”
這是濮蘭德在他的書《李鴻章》中記載的,那時候的李鴻章已經74歲了,能以這樣的高齡還保持這樣的身材和易容,説明李鴻章是一個個子很高的人。
據歷史記載,李鴻章的身高確實很高,達到了一米八三,這樣的身高在當時的中國來説是非常高的。因為雖然當時清朝自稱天朝上國,但是百姓的生活還是很苦的,長期營養不良,而李鴻章又是中部地區人,生活更是貧困,能有這樣的身高相當不容易。
也正是因為李鴻章這樣良好的形象出現在國際上,讓世界上對中國瞭解不多的人對這個神秘的東方國家產生了良好的印象,這應該也是李鴻章的功勞。
一個真實的李鴻章
曾經接觸過李鴻章的人物筆記,文中李鴻章是一個很重視生活品質和精神興趣的人,喜歡嘗試西方先進科技和外來事物。因為他是清政府對外交流的第一人,且又手握大權,很多外來科技在進入中國之後一般都是他先使用,進行評判一番後推廣給友人親朋。
李鴻章畫像
李鴻章對於中國古典文學造詣深厚,同時也是一名書畫古董的收藏家,對金石器物頗有研究。他在近代中國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修養值得學習,接觸西式文化的同時也加強自身傳統文學的學習,並未如同後來的國人一樣迷失學習方向。
李經述(李鴻章幼子)曾説李鴻章遇人不淑,意指李鴻章對於袁世凱極為看重,認同袁世凱編練新軍。李鴻章看透了袁世凱的為人,卻並未看透袁世凱的野心。袁世凱在民國後對李鴻章後人極為優容,卻也依然叛清自立。
李鴻章晚年對維新派和革命黨極為優容,曾經庇護維新人士外逃,也曾經接見過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然而對富國強兵付出了半生的老人並不能接受革命黨人的空談。李鴻章注重強國在於實際行動,不以理想主義而改變信仰。
在簽訂《馬關條約》後,李鴻章的政治低潮是自己洋務改革理想的破滅所致,隨後李鴻章在晚年期間以自我放逐的方式牴觸朝廷的任命,不斷遠離清政府的政治鬥爭,轉而向兩廣地帶繁榮地方,通過沿海地區試圖繼續洋務運動未盡之事。因他不在朝中,清政府頻頻失誤,最終喪權辱國,《辛丑條約》這項罪名卻又加諸在他身上。
李鴻章政改筆記
李鴻章的政改筆記出自雪珥,全面分析了李鴻章利用洋務改革拯救腐朽的帝國,在這段時期李鴻章的敵人內有封建政敵和滿清貴族,外有帝國主義壓榨,而李鴻章通過“以夷制夷”和培養軍方後人來擴大洋務運動的影響力和改革進度。
李鴻章政改筆記
在政改筆記中,我們看到李鴻章是如何成為清政府的一代權臣,在國內的反對中通過政治鬥爭在夾縫中求生存,利用貪官污吏達到國內各大勢力的平衡,經歷低潮仍舊不改初心,從而完成洋務改革的既定目的。
李鴻章並非漢奸,國內逼迫希望談和,國外列強進行壓迫恐嚇。在《馬關條約》談判期間李鴻章甚至遇刺,同時父子生命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因為李鴻章擴建海軍、修建鐵路等試圖保護清朝的海疆安全,此事讓日本對李鴻章極為忌憚。然而這次不平等條約的簽訂讓李鴻章陷入了政治低潮,洋務運動也開始偃旗息鼓。
李鴻章曾經進行了一次驚心動魄的西行,為政改積攢知識。在各國遊覽期間,李鴻章受到了各國的驚歎,對於這個沒落的東方大臣擁有近代其他人所沒有的眼光和政治手腕錶示認同,這讓李鴻章受益匪淺的同時也為未來的外交賣國罪名埋下災禍。
在李鴻章低潮時期,他對中國未來可能會出現的民主或君主立憲表示認可,認為這極有可能會發生,同時他也期望未來的政治領袖謹記國家統一對於崛起的必要性。
李鴻章怎麼死的
李鴻章在晚年時期擔任兩廣總督,不久後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通知廣東,將李鴻章改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全權負責戰事。淮系以《馬關條約》一事進行勸阻,然而北方局面無法控制,首都淪陷,朝廷逃亡。李鴻章接受朝廷旨意,前往北京進行談判。
李鴻章劇照
到達北京後,李鴻章在議和初期就患下重病,隨後列強制定了耗盡清政府國力的和談目的,強迫李鴻章和慶親王奕劻簽下《辛丑條約》,定下所有事宜後,李鴻章被全國上下一致聲討,簽字歸去後李鴻章的病情越發嚴重。
俄國試圖通過這次侵華事件併吞中國東北,東北滿洲仍舊在抵禦俄國侵略,其餘西方列強極力阻止俄國在中國的利益擴大。李鴻章斡旋於列強之間,意欲拖延至東北戰事結束或列強中阻止俄國侵佔東北。
俄約制定完畢,俄國從東北撤軍,但擁有隨時向東北進兵權利。李鴻章不允簽字,仍舊商談中俄條約事宜,然而身體已然支撐不住。在前往俄國使館談判期間,俄國公使態度蠻橫地要求李鴻章儘快簽字。在歸去之後,李鴻章開始嘔血,“紫黑色,有大塊”,“痰咳不支,飲食不進”,醫生經過診斷認為是胃出血。
清政府下旨允他休息,等到病體痊癒後再度談判,孰料李鴻章心力交瘁,翌日便已經病逝了,朝廷下旨諡號為文忠。臨死之前李鴻章仍舊心有感嘆,試圖挽救這個沒落的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