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甲午戰爭時,清政府花了6000萬兩軍費,你知道日本花了多少嗎?

由 費玉榮 發佈於 經典

19世紀末,在遠東地區發生了一場決定兩個古老國家國運的戰爭,這就是人盡皆知的甲午戰爭。這場戰爭影響深遠,如果大清政府贏,幾年後的八國聯軍侵華大概率不會出現。但史實是日本贏得了戰爭,則藉此一戰實現對東亞的主導權,躋身世界強國之林。

清政府打輸甲午戰爭的原因很多,無論是技不如人、武器落後、政府組織管理能力低效,還是軍隊指揮不利、戰術不當,都能説得過去。但是還有一點往往為人所忽略,那就是清政府、日本兩國在這場戰爭上的支出。

戰爭,説白了就是燒錢,比誰更有財力堅持下去。從1874年日本侵略台灣失利開始,為了這場戰爭,日本足足準備了20年。日本整軍備戰,大力發展海軍,日本明治天皇節衣縮食,削減開支,把省出的錢都投入了海軍建設。戰爭爆發前夕,日本政府年收入5000萬兩白銀,相當於清政府的六成。羽翼漸豐的日本政府已決定跟清政府攤牌,角逐出誰才是東亞的王者。

為了應對戰爭開銷,日本政府制定了《軍費意見》,規劃了三種預案,即假定戰爭半年內解決,日本需要軍費5000萬日元,戰爭為期1年,預計需1億日元,戰爭如持續一年半,則需軍費1.5億日元,按照當時的價格估算,大約在一億兩白銀。

當時日本政府財政結餘約2600萬日元,剩餘的錢從哪出呢?日本實行的發行公債籌集軍費,首先發行了年利6%的軍事公債5000萬日元。此後,預算又一再追加,到1895年3月,日本戰爭預算累計達2.5億日元。在日本民間也興起捐款助戰熱潮,百姓紛紛解囊,企業捐款捐物。

面對迫在眉睫的戰爭,清政府又是如何應對的呢?李鴻章上書清廷,提出招募士兵、添購軍艦等方案,並要求户部撥款白銀三百萬兩充作軍閥。可笑可悲的是,清政府一開始只拿出了18萬兩白銀充作軍費,還沒有慈禧六十大壽開銷的零頭多。

最後,經過反覆的拉鋸戰,翁同龢操控下的户部只答應負責籌措150萬兩,這些錢也就相當於日本娼妓為支援政府戰爭支出捐出的金額。兩廂對比,實在是讓人臉紅啊!

甲午戰爭爆發後,隨着戰爭的深入,清政府不得不通過“息借商款”的名義向民間募集資金約3000萬兩白銀。後來因為軍費緊缺,前方將士人心浮動,清政府又只好向英國匯豐銀行借債,一共借了兩次,分別為1千萬兩和1800多萬兩白銀。

整個戰爭中,清政府前後耗費軍費近六千萬兩白銀,反觀日本在這場戰爭中雖然耗費8000萬兩白銀,比清政府還高。但是其軍事預算卻高達2.5億日元,摺合白銀1.6億兩。這也就是説戰爭結束時,日本政府為這場戰爭籌備的軍費只花了一半,如果繼續打下去,日本依然耗得起。

中日議和後,清政府賠償日本白銀2.3億兩,不但填補了日本戰爭期間的鉅額開支,還賺了1.5億兩白銀,相當於日本三年的財政收入。

考察甲午戰爭,充足的資金保障是日本取得戰爭勝利的核心因素,清政府求和是現實的選擇,也是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