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調查表“暗藏玄機”,瞭解家庭經濟水平,多少家長中過招?
不少家長感慨:以前自己上幼兒園父母多輕鬆,時間一到就把孩子往老師那裏一丟,到時間就接回家,不像現在的幼兒園,各種奇葩作業不説,節假日的親子活動也能把家長這把老骨頭折騰廢了。
這些都忍了,最讓家長忍受不了的就是孩子還要填寫家庭調查表,這讓家長不免擔憂,如果自己職業不好或者收入不高,會對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有影響嗎?老師會戴着有色眼鏡看孩子嗎?
這個是幼兒園的套路,想要了解孩子的家庭經濟水平,不少家長都上當了
前兩天李女士去接女兒回家,路上女兒跟媽媽説老師佈置了作業是要跟家長一起完成,平時幼兒園的老師也經常留一些作業要求家長參與,李女士知道這個是為增進親子關係而設置的。
“老師佈置了什麼作業要跟爸爸媽媽一起做呢?”
“是一張表,老師説要寫我們家的車,大車車。”
聽到女兒的話,李女士心裏不免嘀咕:調查表不是寫房子就是寫車,上次家庭作業是家裏的房子,她已經覺得這作業過於奇葩,真不知道老師想幹嘛。
幼兒園的作業“調查表”的內容總讓李女士覺得不舒服,自己以前上學的時候從來就沒有這樣的作業。回家後就把這件事情跟老公説,兩人都覺得這作業感覺像是從側面像調查孩子的家庭情況。
不然這作業上面要求寫車子可以坐幾人,加油或者充電,車牌號、車標等問題是什麼目的?
一般孩子的作業簡單又充滿童趣,如果要寫家裏的車大可以佈置個塗鴉作業,這樣的調查表已經詳細到要把家庭情況一一上報了。
想到幼兒園裏面的老師會有意無意的打聽園內孩子的家庭情況,李女士感到非常生氣,但又很無奈:要去質問老師是不是想着調查家庭經濟狀態那是不可能的,鬧得太過對女兒在學校也不好,只能以後遇見這種調查表多些心眼。
此事件也給很多家長提了醒:原來孩子從幼兒園拿回來的調查表格暗藏了這麼多玄機,是不是平時一些自己沒有注意到的情況也是調查套路?
幼兒園“調查”家庭經濟情況,慣用3個套路,有不少家長中招了
1:調查表
孩子入園時幼兒園是會要求填寫家庭住址、工作單位、聯繫方式等信息,但也有不少家長髮現別有用心的老師變着法子從居住地址、工作單位分析孩子家庭經濟情況,這種也還算隱晦。
但入園學習後,孩子會從幼兒園內帶回各種各樣的調查表,調查表上有不同程度的涉及家長工作單位、收入情況等,幾乎都是打着“收集信息方便管理的旗號”,因為大多數都是從生活、娛樂側面收集信息,很多家長基本都不會放在心上,就算有的家長覺得不舒服,大多數也是會略過。
2:詢問孩子在家日常
孩子在家的日常生活習慣,也是幼兒園調查家庭狀態的常見手段:
平時父母帶你出去玩嗎?都去了幾次呢?
平時父母帶你參加什麼活動,都在哪裏,去了幾次呢?
這些問題,表面看來很正常的關心孩子日常動向,引導孩子的思維總結能力,但如果被別有用心的老師引導,那就是從孩子的日常生活習慣側面調查家庭情況:經濟條件相對好的家庭娛樂活動消費水平都會不錯。
3:留奇怪作業
幼兒園孩子的作業應該是偏向簡單易懂,但有不少作業是畫自己家房子、車子、保險櫃等等。作為家長也百思不得其解留這種作業幹嘛,還不如留多一些動物、月亮太陽的給孩子,他們也不懂車子、房子、保險櫃怎麼畫。
如果家裏沒有這些“作業內容”,孩子自然不知道怎麼畫,因為沒有見過,這樣以來無形中家裏的經濟情況又一次被調查了。
雖然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會做這樣的事情,但畢竟人心難測,這樣類似的新聞層出不窮,讓許多家長氣憤又擔心。
小編碎碎念
因為如果在幼兒園中有老師以家庭經濟狀態區別對待孩子,在孩子性格養成的敏感時期,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有的還是一輩子的陰影:
1)孩子學會虛榮:幼兒園內存在攀比現象,長期下來孩子會有虛榮心;
2)可能會自卑:這樣的調查會讓一些家境不好孩子與其他人在交流中抬不起頭,產生自卑感。
我們送孩子去學校是為了孩子學習知識,而不是願意看到個別的教育工作者把成人的規則帶給孩子。
所以家長們在面對幼兒園的各種“調查”時,不管初衷是什麼,要留些心思不要中招。
你的孩子在幼兒園有拿過調查表回來嗎?你認為這張表的背後藏着玄機嗎?歡迎在下方留言區討論,如果你喜歡本文,請點贊或者分享給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