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項羽起義經過介紹 劉邦建立漢朝是怎麼死的?
劉邦項羽起義
劉邦和項羽都是歷史上有名的人物,特別是劉邦項羽起義,可以説是對滅秦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相傳在剛開始的時候,劉邦並沒有想過起義的事情。那個時候的劉邦只是一個無賴,在沛縣謀了一個小吏的職務,有一次劉邦奉命壓着一羣犯人去咸陽,這個時候,陳勝還有吳廣正好起義。於是犯人人全部都逃跑了,劉邦看好像沒有辦法阻止,就乾脆請犯人們喝酒,説自己願意和他們一起幹。
劉邦項羽
其實在這個時候,劉邦就已經邁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步了。後來劉邦拿到了沛縣,又拿下了豐縣。這才有了後來的豐沛集團,豐沛集團中包含了大量的人才,包括樊噲,夏侯嬰等人,也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存在,讓劉邦在打天下的時候,有了比較強大的整體基礎。豐縣叛亂之後,劉邦投靠了項梁,拿回了豐縣。只是項梁看上了劉邦,卻不中意項羽
在抵抗秦軍的時候,項梁計劃兵分兩路,一路是項羽,宋義,一路是劉邦。但是在抵抗章邯的時候,宋義不願意打仗,項羽就把他給殺了,自己一個人打敗了秦軍,從這裏我們也可以看出來,項羽確實是一個武藝高強的英雄人物。項羽大敗章邯,對消滅秦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劉邦那一路的進展也非常順利,至少比項羽要順利,因為秦軍的大部分主力都去對付項羽了,劉邦那一路相對就比較輕鬆。這就是劉邦項羽起義的過程了,這個時候劉邦和項羽還算是和諧,不過後來,因為劉邦的作風問題,才有了後面的鴻門宴。
劉邦身邊的人
劉邦能夠戰勝項羽,並不是因為他自己的能力是多麼的強,是因為他順應了歷史的潮流和懂得運用身邊人的才華,並且能夠做到虛心納諫。幫助劉邦爭霸天下的大功臣有三個,他們分別為韓信、張良、蕭何,沒有這三人,劉邦想要得到天下,無異於痴人説夢。
劉邦身邊的人
韓信,漢初名將,秦末農民起義之時,投軍於項梁大軍之中,項梁死後,又繼續追隨項羽,但沒有受到什麼重用。由於項羽多次否定自己的建議,韓信獨自出走,投奔劉邦的漢軍。來到劉邦手下,劉邦對這個背叛自己主公的降將沒有多好的觀感,也只是安排了一個小的官職給他。感覺前途渺茫的韓信在一個夜裏獨自騎馬出漢軍大營,準備投奔別處,後被蕭何追回,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由來。後來劉邦在蕭何的勸説下,開始重視韓信,韓信的才能也得到很好的發揮,沒過幾年就被劉邦拜為大將軍。
張良,一個能忍的人才,面對着國仇家恨,他能夠隱忍下來,沒有坐那荊軻,而是選擇了做那伊尹。劉邦之所以能夠屢敗屢戰,這和張良在其中的勸阻時分不開的。
蕭何,劉邦最早的謀士,也是因為他,劉邦這才能夠得到韓信這個不世帥才。劉邦爭霸天下的時候,總是很放心的將自己的後方據點交給蕭何去打理,而蕭何也沒有讓劉邦失望過。
韓信、蕭何、張良三個人都是古來少有的大才,古來有才之人都是有些脾氣的,而劉邦能夠忍受這些人的脾氣,這就是一種才華。上位者,勞別人,劉邦就做到了,所以劉邦才能在身邊人的幫助下,建立四百年江山的大漢帝國。
劉邦善於用人
劉邦能夠從一個一無所有的小小亭長,到最後獲得天下爭霸的勝利,與他身邊擁有着眾多的人才是分不開的。比起項羽,劉邦最大的能力就是善於用人,他能讓他身邊的人都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劉邦畫像
劉邦用人有八大特點,分別為知人善任、不拘一格、招降納叛、不計前嫌、坦誠相待、用人不疑、論功行賞、暗中控制。
知人善任首先要知己知彼,後才能做到知人善任,劉邦就是擁有自知自明的人。他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身邊的那些人才,但是他知道把這些人放到什麼樣的崗位上,能發揮他的最大價值,這就是知人善任。
劉邦對於身邊人能夠做到不拘一格,舉個例子。有一天,劉邦和韓信聊天,劉邦問韓信:“如果讓我帶兵,你覺得多少合適?如果是你,又能夠帶多少?”韓信回答道:“您的話,十萬兵就可以了,至於我嘛。當然是多多益善了”。劉邦聽着這大逆不道的話,哈哈大笑。
劉邦身邊很多人都是從項羽的大營之中叛逃出來的,劉邦對於這些人都不計較他們的前身,根據他們的能力安排相應高低的職位。劉邦給予了降將尊重,降將也對他報以尊重。對於以前那些得罪過他,後來又為他效力的人,劉邦不計前嫌,在得到天下的時候,也像普通的功臣一樣受到了封賞。
當然,為了防止手下人的反叛,劉邦對於身邊的人也會有猜忌,只是這種猜忌不會表現在自己的臉上。對於那些遭到他猜忌的人,他會加大監控力度,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會採取行動。
一個好的領導人,不但自己要有才,而且還要善於運用身邊的有才之人,後者要比前者重要的多。
劉邦是英雄
劉邦在楚漢爭霸之中,打敗了當時的大英雄項羽,建立了綿延四百年的大漢帝國。很多人都會説劉邦只是一個歷史的偶然,這個草莽出生的流氓,能夠當上皇帝,不是靠他自己,是靠他身邊的人幫助。
劉邦劇照
毛主席曾在歷代帝王評價裏給了劉邦最高的評價,他説“劉邦是封建皇帝裏邊最厲害的一個”,這是毛主席在歷代帝王評價中給出的最高評價了。後世很多人認為劉邦不是英雄,是將他和世人所熟知的大英雄項羽放在一起對比的,他們認為劉邦沒有項羽那樣大氣、正義凜然。相比較項羽來説,劉邦是差了很多,但是劉邦也不是一無是處的,他也有着英雄必備的幾個特點。
什麼是英雄,英雄者,有凌雲之壯志,氣吞山河之勢,腹納九州之度量,包含四海之胸襟,能救萬民與水火之中,有傲視羣雄之氣勢,有敢於與天下為敵的勇氣。劉邦他有凌雲壯志,在秦始皇出巡的時候,他發出“大丈夫該當如此”的豪言壯語,他也有攜千軍萬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他的度量比之項羽可是要大很多,雖然有時候這種度量是裝出來的,但是他是真的做到了。
劉邦對待民眾也比項羽好了很多,他不但能夠讓百姓吃飽肚子,還能讓他們的後代享受安寧的生活,這就是救萬民於水火。劉邦所缺的就是一人戰一軍的霸氣,但是,英雄的評價標準不能片面的從一個方面來進行。
真正的英雄,不僅要有不朽的功績,有蓋世的武力,還要有與之相匹配的智慧,要對當時的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劉邦建立漢朝
劉邦,又名劉季,西漢王朝的建立者,在建立西漢之前,劉邦曾當過四年的漢王,後來在帝位八年,於討伐叛逆英布的戰鬥中受傷,最後傷病復發身亡,享年55歲,被後世稱為漢高祖。
劉邦登基
公元前206年,項羽違反和楚懷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封先入關中的劉邦為漢王,封地在環境惡劣的巴蜀之地。項羽自稱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項羽分封之後,諸侯動亂,劉邦又乘機佔領了關中等地,與項羽分庭抗禮,進行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
公元前202年,項羽被劉邦困於垓下,在烏江自刎而死,楚漢之爭以劉邦的勝利而結束。同年二月,劉邦在汜水登基稱帝,建立大漢帝國,史稱西漢,定都洛陽,後來又遷到長安。劉邦建立西漢之後,開始論功行賞,分封了大量的異性王侯。但是,後來這些異性王侯中叛亂者居多,其中最出名的是大將英布和彭越的叛亂,劉邦就是在討伐的英布的時候受傷的,後來因為創傷復發去世的。
消除了大部分的異性王侯之後,劉邦分封了大量的同姓王侯,用來鞏固自己的集權統治。劉邦在位期間,實行重農抑商的,與民休息的政策,注重普通民眾的生活。政府號召那些因為戰事躲進深山的人,返回自己的家鄉,進行相關的生產活動,有爵位和田產的返鄉者全部恢復之前的爵位和田產。戰爭期間,被迫賣身為奴的,全部削除奴籍。另外,戰爭時期參加軍隊的士兵,可以選擇去留,離去的士兵給予田產和撫卹金。劉邦還任命朝臣修改《秦律》,制定新的《漢律》法典。
漢朝統治初期,社會安寧,國家處於一個穩步發展的過程之中,雖然飽受少數民族的侵略,但是由於漢朝政策得當,整個大漢帝國的發展沒有受到多少影響。
真實的劉邦
劉邦,大漢帝國的建立者,後世對他的評價分為兩個極端,有黑他到底的,也有捧他上天,有説他是流氓的,也有説他是英雄的,有説他能當上皇帝是一個偶然,也有人説他當上皇帝是歷史的必然。
劉邦(陳道明飾)
真實的劉邦是怎樣的呢?我們沒有生活在他那個時代,我們不知道真實的他是怎樣的。但是隻要我們不帶自己的偏見去看劉邦的一生,也許我們可以慢慢了解這個人。
在見到巡遊天下的秦始皇的時候,劉邦和項羽都説了一句話。項羽的話是“彼可取而代之”這句話盡顯楚霸王的無雙霸氣,劉邦説的是“大丈夫生當如此”充滿了對秦始皇的羨慕,這句話的大意其實和項羽那句意思差不多,但是表達的更加隱晦,這時真實的劉邦是一個將野心深藏心中的人。
每次遇到投奔他的人才,劉邦都能做到禮賢下士,對於這些賢才的那些小脾氣他都能忍受。蕭何在月光之下追回了不得志的韓信,劉邦能夠放下自己的身段,誠懇的向韓信道歉。然後,二人促膝長談,劉邦被韓信的軍事才能所折服,開始重用韓信,沒幾年就拜韓信為大將軍。此時的他在人們的眼中,是一個禮賢下士,尊賢重才的開明主公。
劉邦和項羽兩軍對壘之際,項羽將劉邦的老父親押至軍前,要將他活活煮死,劉邦卻對項羽説:“你我曾以兄弟相稱,你煮死了我的父親就相當於煮死了你的父親,請到時候分我一杯肉羹”。此時的他,又是一個為了目的不折手段的無恥厚臉皮之人。
劉邦之所以能成功,除了知人善用之外吧,還有就是他能很快的適應自己的身份,什麼身份做什麼事情,這才引起後世多他這個人的評價相差巨大。其實,真實的劉邦就是一個普通的人,和我們沒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