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月夜全文解讀 絕句杜甫江碧鳥逾白
月夜 杜甫
《月夜》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律詩,當時詩人受困於長安,正是他望着明月思念故鄉的情景。杜甫在此詩中依靠想象寫出了妻子對自己的思念,同時也抒發了自己對於妻子的思念之情。
杜甫 月夜
首聯中,杜甫描寫的是自己想象中的場景,即妻子在家鄉望着明月十分掛念着自己,鮮明地透出了詩人身在他鄉長安的思親之情。頷聯講述的是兒女雖然跟隨在母親身邊,卻完全不能理解母親對於親人的思念,是詩人心繫妻子以及兒女的表露。頸聯中詩人想象的畫面是妻子望着明月深思,心中滿懷悲傷。而最後的尾聯則是詩人寄希望於未來,期盼在不久後的將來,能夠與家人團聚一同賞月,再回過頭來反襯今日的憂思。
全詩大意表達是,今晚家鄉的月亮一定也如同我眼前的這般圓滿清潤,遙念家中的妻子,唯有獨自一人默默欣賞。只可惜家裏年幼的孩子,怎麼能夠理解並分擔他們母親思親的心酸。這空氣中的屢屢濕潤霧氣,也許將妻子的頭髮沾濕了,這寒涼的月色,正映襯着妻子潔白的手臂。什麼時候才能舉家團聚呢,到那時我們一同靠着紗帳欣賞這輪月亮。那時候的月色也一定美麗動人,我們互相依靠在一起,就讓月光靜靜地將彼此臉上的淚痕拭去。
杜甫的這首詩歌構思立意極為獨特新穎,章法緊湊,言語通俗卻顯得真情實意,十分打動人心。
絕句杜甫江碧鳥逾白
《絕句·江碧鳥逾白》是唐代詩人杜甫在進入蜀地之後所作的詩歌,詩文的前面的一、二兩句用以描寫景象,而第三、四兩句則用來抒情,全文託景抒情,意味深長。杜甫在這首詩中借美好的樂景來訴説哀情,用客觀景象與自身感受的反差對比來強調詩人自己思鄉之情的深厚,令人感受到別具一格的韻味。
江碧鳥逾白
詩歌的主要意思表達的是,翠綠的江水將小鳥的羽毛襯托得更為潔白了,青山蒼翠欲滴,鮮豔的紅花有如即將燃燒的熊熊烈火一般。眼看今年的春天就要這樣過去了,到底何時才是我回歸故鄉的時日呢?
杜甫的這首詩創作在安史之亂時期,他在蜀中躲避戰亂。幸得朋友們的幫助,他在成都西郊的一處地方建起一座草堂,顛沛流離的一户人家得到了暫且的安定。然而在杜甫的一生中,在浣花草堂的這些時日算是他為數不多的一段美好時光。然而由於杜甫心繫國家憂國憂民,因此即便在這罕有的安定中,他也無時不刻不在擔憂着這場未能平息的戰火,時刻都深切期盼着能夠早日回到故里。因此在這首詩歌中,詩人通過描寫春天裏的美好景象,來表達自己深沉的對故鄉的思念。
這首詩在寫法上是典型的觸景生情的表達,其藝術成就主要在於情景交融的描述,前兩句將景色寫得清新秀麗、沁人心扉,深有朝氣;而後兩句筆鋒一轉,表現了春光雖好卻匆匆過境,最後一句則是從內心深處表達了濃濃鄉愁。
八陣圖 杜甫
《八陣圖》是唐朝大曆元年,杜甫在到達夔州之後,所創作的一首緬懷諸葛亮的詩。杜甫的作品中寫諸葛亮的詩文不少,甚至有二十多首都有所提及,可見他對孔明先生的傾心與仰慕之情,這樣真摯的崇敬,在唐朝詩人中再找不到第二個。
杜甫 八陣圖
據悉八陣圖是用來操練軍隊的圖形陣,當時夔州武侯廟江邊有一處八陣圖,傳聞是諸葛亮在三國年間為了排兵佈陣所作,而向來敬仰諸葛亮的杜甫便以此為題抒發情感了。此詩的前兩句中詩人讚頌了諸葛亮在為國效力時所創下的豐功偉績,尤其強調了他超高的軍事才幹。而後面兩句中,詩人對於劉備吞吳失利,從而使諸葛亮統一中原的宏圖壯志未能實現,表達了強烈的痛惜。全詩的尾句與開頭照應,二三兩句相呼應,在詩文內容上,不僅緬古,也抒發了情懷,情中有意,言外有語,其風格在絕句中獨樹一幟。
該詩的譯文大意表達的是,三國年間三足鼎立,其中要數諸葛亮的功勞建樹最為顯著。由其所創的八陣圖更是揚名天下,名垂千年。哪怕江河湖海再如何肆意沖刷,岸邊的礁石都依然穩穩如故,未曾發生變動。而諸葛亮抱憾終身,至死都未能達成滿懷的宏圖壯志,要歸咎於劉備欲吞吳而未成的失策。
這首詩在寫法上,前兩句對仗工整,八陣對三分,自然妥當;結構上,前兩句開門見山,後兩句點名主題,更進一步讚頌孔明功績,最後的憑弔更是提升作者感情,給人一種餘恨未盡之感。
蜀相 杜甫
蜀相是杜甫搬入成都草堂居住之後,於第二年在武侯祠遊歷時的一首詠史懷古詩,假借舊時的古建築,表達了對於諸葛亮雄才大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感嘆,同時也對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痛惋之情。全詩既寫出了尊蜀為正的觀念,也含有懷才不遇的感慨以及借景思人的情懷。
杜甫 蜀相
蜀相這首七言詩,工整密湊,婉轉曲折,前兩聯寫景,十分灑脱大氣;後兩聯敍述,談事論人,陰鬱重重。全詩由景及人,由起初的前瞻到尾句的回顧,感慨緬懷至淚沾滿襟,抑揚頓挫,豪邁又迂迴,層層疊疊,意藴悠長。我們在通讀詩歌時能夠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所懷、所感是何其悲壯與沉鬱,極具震撼人心之力。
全詩的意思大概如此:成都城外遍佈着蒼松翠柏,要到哪裏去尋找孔明的祠堂?綠草與庭階相映襯,盡顯春色盎然;層層葉裏透露着黃鸝的歌聲。劉備三顧茅廬,最終請出卧龍先生為其出謀劃策共商天下事,孔明先生連續兩朝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代名相,滿懷的壯志未酬便先亡故了。自古以來,英雄同哀,我就在此地緬懷孔明先生,忍不住淚流滿面,濕了衣襟。
杜甫的這首蜀相,以問答展開,情感起伏,抒發了詩人對孔明先生才德兼備的佩服以及對壯志未酬的惋惜,融情、景於一,既含史評,又喻現實,幾乎是世代所有讚頌諸葛亮詩文中的絕唱。
登樓 杜甫
《登樓》是杜甫所作的七言詩歌,是一首感時撫事之作。詩歌描寫了詩人在登樓時看見了無限美好的春光,並由此聯想到當今社會岌岌可危,國家憂患多難,便忍不住心生傷感哀痛之情。
杜甫 登樓
在此詩中,詩人覺得朝廷如同天空中的北極星一般,在人們心中有着不可動搖的地位,哪怕外敵入侵,也不會改變百姓心中的正統思想。在詩歌的最後,詩人流露出了自己想要如同諸葛亮那樣為國家效力的願想與抱負,深具澄清天下的氣魄。該詩全文運用寓情於景的手法,通過描寫登樓的感想,在俯視遠眺所見的山河古蹟中,融入自己的所思所想,情景合二為一,言辭語境壯闊博大,情感深切,情、景都從空間上入手,將詩人抑揚頓挫的詩文風格展現無遺。
該詩的大致譯文為,面臨着滿樓的花朵,我心中竟然徒增悲傷。在這種國家身陷憂患的時刻,登上高樓我的心中五味雜陳。秀麗的成都春光,如同從天地之間湧來,雲朵層層疊疊地飄蕩着,就好像是歷經了千年以來的滄桑。唐朝的江山有如北斗星辰一般屹立不倒,不容動搖,儘管吐蕃隨意入侵也是難以改變的的境況,外敵定然失敗。劉禪歸回祀廟之中,多麼可悲。黃昏時刻,格外懷念諸葛丞相。
這首詩歌作於764年,杜甫寫於成都,當時社會動盪,國家政權不穩。該年杜甫聽聞嚴武復任原職,於是心生喜悦,便趕回成都草堂,登樓時有感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