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國人來中國,給中國改了個“名字”,從此誤導世界幾百年

中國被外人尊稱為禮儀之邦,是世界著名的文明發祥地,上千年的積累匯聚成了如今璀璨的文明,封建統治階段,中原王朝一直都是周邊小國競相膜拜的對象,隋朝時期,眾多使臣來訪,甚至有的國王親自上陣,熱鬧非凡,這種影響力是世界各國無法相比的。

中國封建社會王朝眾多,對於很多遙遠的國度來説,如何稱呼中國是一個難題,唐朝時期的影響力最大,現在很多國外華僑聚集的地方依舊被稱作“唐人街”,後來契丹切斷宋朝與國外的聯繫,很多人因此稱呼中國為契丹。

任何一個稱呼都有其來歷,中國自然也是如此,起初“中國”這個名字是用來稱呼中原地區的勢力,例如説春秋時期周國就被其他諸侯國叫做“中國”,這裏的“中國”範圍非常小,僅僅是割據一方的諸侯國,直到十九世紀,中國才成了我們的代稱。

一外國人來中國,給中國改了個“名字”,從此誤導世界幾百年

中國向來具有包容胸懷,給與周邊很多鄰國無私幫助,這些鄰國對於中原地區的朝代更替非常瞭解,因此同我們一樣也用朝代來稱呼,但是很多偏遠的地區卻不一樣,例如印度遠離中國政權中心,不過雙方之間卻有何密切的聯繫,印度作為一個獨立的文明,並沒有受到中國的輻射,反而是佛教文化在中國傳播深遠。

很多印度知名高僧都曾不遠萬里來到東方傳教,他們對中華文化非常瞭解,自然在稱呼方面也不是一個問題。

古印度多使用梵文進行溝通,與我們所用的文字截然不同,中國被稱為“支那”,在很多人印象中“支那”是一個帶有侮辱性質的詞彙,日軍侵華期間就曾這樣稱呼過我們,説起來也與古印度有關,後來專家考證,佛經當中第一次出現類似“支那”的詞彙,梵文當中的讀音大致為“"cina”。

一外國人來中國,給中國改了個“名字”,從此誤導世界幾百年

著名佛學大師玄奘大師曾在著作當中記錄下了他前往印度求經時的經歷,在與印度戒日王的對話當中我們可以得到,戒日王知道玄奘是來自東方的虔誠信徒,就問他是不是來自摩訶至那國,翻譯過來就是偉大的國度,玄奘大師回答説,支那正式前任王朝的國號,如今已經更名為大唐,這是能找到的最有説服力的案例,後來很多人將“支那”這個詞彙翻譯成思維,其實是不準確的。

作為佛教文化的發源地,印度佛經是最具説服力的典籍,除了佛經當中出現了“支那”詞彙,還在印度最著名的長篇史詩《羅摩衍那》當中出現,不過年代久遠,史詩當中所描述的具體年代已經無從得知了,因此並不能作為最直接的證據來説明“支那”的具體意思。

大家都知道現在中國的英文名字是China,其中的由來就是cina這個詞彙,除了“支那”這個詞彙之外,還有很多正式的翻譯詞彙,例如一些詩經當中出現了“震旦”來代指中國,“震旦”一詞同樣出自印度梵文,翻譯過來就是光明的意思,可見在印度人眼中,中國是一個充滿未來,國力強盛的大國,1902年,外國人出資在上海建成震旦大學,取名時參考的就是這個詞彙。

唐代是一個非常開放的時代,用寬廣的胸懷迎接世界,很多西亞國家的商隊和使團來往不絕,這個階段正是唐朝發展最鼎盛的時期,大唐的繁華富庶和包容心態讓他們從心底感到敬佩,這些人長途跋涉,懷着敬仰之心不遠萬里前來,將這些見聞帶回了伊斯蘭地區,因此這裏的人多用“唐”來代稱中國。

一外國人來中國,給中國改了個“名字”,從此誤導世界幾百年

除了印度這個國家之外,北面的鄰國俄羅斯對中國的稱呼也曾與今天不同,當時契丹崛起,佔據北方大片領土,其勢力範圍遠達俄羅斯和歐洲東部,在外人眼中,契丹就代表了整個中原王朝,畢竟當時信息閉塞,發生這樣的事情在所難免。

關於中國被世界稱為契丹,還與一個人有關,他就是國外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元朝時期他曾到訪中國,把自己的見聞寫成了著名的遊記,回去之後卻興奮地訴説着契丹是如何富庶,間接地説明契丹的知名度超過了元朝,“契丹”就這樣成了中國的代名詞。

一外國人來中國,給中國改了個“名字”,從此誤導世界幾百年

在俄語和希臘語當中,中國整片區域都被稱之為“契丹”,可能當時在歐洲東部,契丹的存在感更強,在一個王朝佔據絕對統治權時,根本就不會有這種喧賓奪主的情形發生,例如漢唐時期,外國人對中國人的稱呼就是“漢人”和“唐人”。

截至目前為止,世界上仍有數十個國家稱呼中國為“契丹”,這些都是馬可波羅留下的後遺症,還有許多歐洲人對於產自中國的瓷器印象深刻,就用China一直稱呼中國,不過用一個小小的契丹就代表了整個華夏民族,實在不合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7 字。

轉載請註明: 一外國人來中國,給中國改了個“名字”,從此誤導世界幾百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