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取而代之的故事揭秘 項羽寶藏12金鑼真的存在嗎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項羽取而代之是説的項羽少年時代的一個小故事。項羽是秦末漢初一位稱雄一時的霸主,更是一位驍勇善戰的武將,項羽少年時代就擁有非同一般的志向,表現出了與很多人不同的看問題的方式和方法,項羽取而代之講述的就是項羽的與眾不同的看法,也説明了項羽自幼就具備了領導人的氣質,下面就説一下這個小故事。
項羽畫像
秦始皇時代皇帝是至高無上的,是受命於天的,是一般百姓無法企及的神一樣的人物,但是在項羽的心中卻不是這樣的。秦朝的時候秦始皇總是喜歡巡遊四方,有一次秦始皇巡遊到了南方,秦始皇的車馬儀仗路過會稽,也就是今天的浙江一帶,眾多的百姓站立在道路的兩邊看着秦始皇的車馬儀仗浩浩蕩蕩、威風凜凜的通過,少年的項羽與自己的叔叔項梁也在路邊的羣眾之中,這個時候項羽看着秦始皇的車馬儀仗隊伍説了一句:“彼可取而代之也!”
項梁聽了嚇了一跳,立即用手捂住了項羽的嘴,並説:“別亂説!你不怕全家合族都要殺頭嗎!”雖然項梁表面上這樣説,但是從內心裏開始對項羽刮目相看,覺得項羽是一個可以成就大事的人,其實當時在項梁的心中早就已經有着想要推翻殘暴的秦朝的想法,只不過項梁的心思沒有像項羽那樣説出來罷了。後來項梁與項羽投身到反對秦朝的戰爭之中,項羽後來憑藉着自己的勇猛和智慧推翻了秦朝,項羽取而代之的預言被項羽自己實現了。
項羽有沒有孩子
一代梟雄,西楚霸王項羽有沒有孩子呢?關於這個問題,史無明載,只是《史記·陳丞相世家》中載有陳平與劉邦的一段對話,稱項羽在用人方面“任其所愛,非諸相即妻之昆弟”,即項羽用人唯親,不給籍籍無名的懷才人士機會之意。一句“妻之昆弟”,顯然闡明瞭項羽有妻子,既然有妻子,那自然也應該有一男半女吧?因而後世猜測項羽有沒有孩子,多半還是傾向於“有”。
項羽劇照
史料典籍上多記載虞姬是項羽畢生最愛的女人,然而卻未必是唯一的女人,據有關資料顯示,項羽在娶虞姬之前,很可能有過婚姻,因而他與虞姬夫妻多年,也並未計較虞姬是否有生育這個問題。況且兩人在一起時,正是天下大亂,戰火紛飛之際,每天過的都是刀尖舔血的日子,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有了子嗣,則無疑會增加其危險性,對於志在奪得天下的項王來説,並非明智之舉,因此,虞姬與項羽之間沒有孩子的説法,應該是站得住腳的。
其實,有關項羽有沒有孩子這個問題,不光後人關心,處在當時的歷史時期,還有另一個人也十分關心,那便是項羽的死對頭,漢高祖劉邦。
據説劉邦奪得天下後,對項羽的黨羽展開了一系列追殺清剿活動,意在斬草除根。在劉邦追殺的目標中,除了項羽的親信部將外,當然也包括大有可能繼承項羽遺志,日後捲土重來的子嗣。在劉邦的大舉清剿下,即便項羽有孩子,恐怕也很難逃脱被搜捕殺害的命運吧。
項羽射中劉邦
項羽射中劉邦發生在鴻溝合議之前,當時劉邦採用了離間計離間了項羽和范增,使得項羽相信范增對自己有二心,氣憤至極的范增離開了項羽,在回家鄉的途中去世了。項羽從此失去了唯一的謀士,成為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正是因此,項羽步步落入劉邦的謀臣張良的算計之中,最終失去了天下,下面講一下項羽射中劉邦的故事。
項羽畫像
范增離開項羽之後,項羽取得了滎陽戰役的勝利,成功的打敗了劉邦,使得劉邦四處逃竄,最後劉邦進入了成皋,後來項羽再次攻打成皋,劉邦於是再次逃亡到了鞏縣,之後派重兵把守,使得項羽無法前進了,這個時候,彭越渡河攻擊東阿,項羽的大將薛公兵敗身死,項羽於是親自率軍來到東阿攻打彭越,彭越當然不敵項羽,於是敗走,但項羽離開之後成皋卻被劉邦趁機奪下。項羽像是一個救火隊員一樣回軍與劉邦在廣武對峙,相持了幾個月。項羽前去挑戰,但是劉邦堅守不出,這個時候的項羽糧草已經供給不暢,而劉邦卻是兵精糧足,但是就是不出戰,項羽非常的着急。
項羽要劉邦出來單挑,劉邦不肯,項羽派壯士挑戰,卻被劉邦的守城大將射殺。項羽大怒,再次披掛上陣前去挑戰劉邦,劉邦聽説之後,出來和項羽對話,項羽要求劉邦挑戰出城戰鬥,劉邦不理睬,於是項羽射中劉邦的胸部,劉邦退入成皋。但是劉邦的傷情並不嚴重,休養過後仍然是神氣活現的繼續與項羽為敵,最終在垓下打敗了項羽,項羽最終自刎與烏江邊上。
項羽大戰章邯
項羽大戰章邯,兩個人一個是秦朝末年的名將,另一位是西楚時期的霸王,他們的碰撞伴隨的是沙場狼煙鐵蹄踐踏。項羽大戰章邯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鉅鹿之戰。
項羽大戰章邯還原圖
項羽大戰章邯,起因是項羽的叔父項伯被章邯率領的秦軍剿滅,項伯死在了章邯的手下。項羽對章邯新村怒火,正好藉着解圍趙王的機會,出兵對付秦軍,對付章邯。
項羽大戰章邯,引出了歷史上著名的破釜沉舟,項羽率軍渡過黃河,為了增加士氣,顯示必死的決心,他下令將帳篷房屋全部燒燬,只帶了幾日的口糧就上了戰場,不勝不歸,絕無退路。這一招很奏效,項羽的軍隊經歷了九次激戰之後大敗章邯。
項羽大戰章邯能夠成功其實也在於章邯沒有遇上一個好君主,章邯被項羽打退之後,秦二世派人來到軍中責問,章邯於是讓司馬欣回去覆命,但是怎料宦官趙高奸詐,向秦二世進讒言,秦二世拒絕見司馬欣,司馬欣在宮外滯留三天仍不見秦二世只能回軍中。章邯知道之後心涼了,無論獲勝還是失敗都逃不過一個死字,思索之下他和項羽簽訂和約。但是和約沒有談攏,項羽在污水率兵打敗了秦軍。
項羽大戰章邯勝了之後,因為擔心秦軍會重整旗鼓,將章邯帶來的降卒都殺了,這件事情被後世詬病,顯得項羽這個人的性格殘暴,不是一個為君者應該有的態度和作風。
項羽敗給韓信
一場曠日持久的楚漢之爭,終以西楚霸王項羽的兵敗自刎而落下帷幕。當漢高祖開國奠基以書寫中國歷史上大漢王朝的壯麗篇章之時,又有多少人為昔日“力拔山兮氣蓋世”的一代梟雄項羽的悲壯結局而唏噓感慨。
項羽劇照
世人只道項羽敗給了劉邦,又有誰知其實項羽敗給韓信,想來垓下兵圍之際,韓信以一支洞簫一夜吹散了項王的八千子弟兵,項羽又豈會想到,自己英雄一世,竟會惜敗於這個曾經在市井之中受過屠夫胯下之辱的懦夫。
項羽敗給韓信,與其説敗在智謀,不如説敗在眼界格局。
項羽乃蓋世英雄,天生神力,武藝超羣,同時手握西楚百萬大軍,是一位登高一呼從者如雲的霸氣領袖。這樣一位身居“神壇”之上供人仰望的人物,卻有個致命的弱點:丈夫能伸不能曲,難以承受挫折。
項羽不光自己承受不了挫折,更視他人的一時受挫為人生奇恥大辱,好比韓信過去曾從屠夫胯下鑽過的可恥經歷,在項羽眼中簡直是永遠無法洗去的污點。韓信在項羽麾下一直不得重用,很大程度上與這段經歷有關。
項羽敗給韓信,實因性格所致。比之項羽,韓信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種英雄,他懂得審時度勢,在一時失意時收斂鋒芒,決不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糾結,他心中有更大的世界,不會輕易揮霍自己的情緒,所以他度過了人生的低谷,以“齊王”的身份王者歸來。
而面臨同樣挫折的項羽,卻選擇了成全自己的氣節,將一腔熱血與悲憤盡付濤濤烏江之水,雖成一曲壯志悲歌,卻連從頭再來的機會也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