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詩作晚春賞評 韓愈業精於勤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晚春韓愈
《晚春》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詩作,為《遊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此時韓愈已年近半百,描寫晚春之景無半點百花稀落、暮春凋零的傷感之情,卻是一番草木留春呈現出萬紫千紅的生機畫面。
韓愈塑像
從韓愈生平為人來看,他既是“文起八代之衰”的宗師,又是力矯元和輕熟詩風的奇險詩派的開山人物,頗具膽力。他能欣賞“楊花榆莢”的勇氣。此處或並非存心託諷,而是觀楊花飛舞而忽有所感觸,隨寄一點幽默的情趣。詩的妙處也在這裏,韓愈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文人晚春遲暮之感,募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向世人展現了滿目春光,令人耳目一新。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有情有趣,草樹知春將不久而歸,百花爭豔,各呈芳菲,運用擬人手法,揉花與人於一體,將人的惜春之情附加於草木之上。“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湊熱鬧的還有樸素無華的楊花榆莢,像飛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飄舞。人言草木無情,詩偏説它們有知,能“知”能“解”還能“鬥”,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想象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這是此詩明白有趣之處,堪稱平中翻新,頗富奇趣。
韓愈業精於勤
“業精於勤”源自韓愈的《進學解》一文,原句是“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大致的意思就是,學業和事業一樣,是在勤奮和勉勵當中日漸精通和旺盛的,然而它們也很容易在極易上癮的遊戲享樂中被荒廢和淡忘;良好的道德行為是在平日裏沉心靜氣的思考中,漸漸養成的,不過這也很容易在跟隨世俗,對自己要求不嚴下敗壞。
“業精於勤”書法
在《進學解》一文中,韓愈做出此句,是為了勸解文中的學生勤奮刻苦地學習,從而能充實自己的學識,才能被羣賢畢集的上層所選拔出來治國。之後才好引出學生藉由先生本身的不幸境遇來反駁先生先前的一套認識,這是以一種問答的形式來抒發宣泄作者懷才不遇和屢次被貶的不滿。
不過韓愈本人卻仍是堅守着“業精於勤,荒於嬉”的行為準則,在他的生涯中我們們處處可以看出他的勤奮努力,和對事業的執着追求。由於韓愈自幼就有着紮實的文學功底,所以在其長大後對當時浮華的文風深感憂慮,於是日夜鑽研文學,提出重要的古文運動。韓愈根據自身的文學經驗,並總結了前人的結果,認為文章還是要以表達內容為重要目的,反對一味追求辭藻華麗的駢文體。
經過韓愈的不懈努力古文運動終於發展起來了,並且影響深遠。所以韓愈對中國文學發展的貢獻是無可替代的,這也正是他業精於勤的表現。
韓愈生平
韓愈,字退之,世人稱之為“韓昌黎”或者“昌黎先生”,是唐代時期著名的思想、文學和哲學家。韓愈出生在一個官宦世家,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在朝中或者地方為官過。不過在韓愈三歲的時候,韓愈的父親就去世了,後來韓愈兄長韓會也早逝,韓愈只得跟着兄嫂相依為命。
韓愈畫像
由於韓愈聰明好學,七歲便能言,十二歲就能成文,所以對於參加科考是有信心的。公元789年開始的幾年中,韓愈先後參加了四次了科舉,卻沒有一次中第。後來韓愈的嫂夫人去世,韓愈回到家鄉守喪五個月。
雖然韓愈幾次參加科舉考試均以失敗結束,但是這並沒有打擊到韓愈的自信心。公元796年,韓愈受到董晉的舉薦,從而有機會在宣武軍出任觀察推官一職。在這三年的任職期間,韓愈一邊指導青年才俊的學習,一邊極力推廣自己對於散文改革上的看法和主張。後來董晉去世,韓愈扶着其靈柩離境,就在韓愈走後的四天,軍中發生了變亂,韓愈因此躲過了一劫。
公元801年,韓愈通過了考試,被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後又晉升為監察御史。韓愈為人正直坦率,面對不平之事,他會毫無顧忌的直言説出事情的要害,加上他那鏗鏘有力的語言藝術,使得説理有深度,有力度,時常會讓犯事之人心裏不舒服。關中地區大漢,官員卻封鎖消息,韓愈著文説理,被犯事人污衊,後被流放。
韓愈最為著名的直諫就是諫迎佛骨了。憲宗滿懷欣喜迎接佛骨,卻被韓愈劈頭説道,供奉佛骨是荒唐事,是禍害。這引得皇帝大為惱怒,韓愈因此被又一次被貶。後韓愈逢天下大赦,才被調往中原地區。後來韓愈還以一身凜然正氣和忠義之膽,勸誡了鎮州的叛亂。
公元824年,韓愈請病在家,年底去世,享年五十七歲。
韓愈勸學
韓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和哲學家,人稱韓昌黎。韓愈在文學上的成就是巨大的,唐時就把他和柳宗元合稱為“韓柳”,後世又把他們同宋時的歐陽修、蘇軾等人合稱為唐宋八大家。韓愈曾做過一片關於怎樣教與學的文章《勸學解》,以比喻的形式,展現了韓愈對於人才選用和任用問題的看法。
韓愈
文章《勸學解》全文不過五百字左右,但是其對於事理的分析和見解卻是深刻和精闢的。文章大概講的是韓愈以老師的口吻對他的學生進行勸解,他告訴學生一定要勤於學習,一旦貪玩就會荒廢學業。如果不勤加思考,就會隨着大流而沒有自己的見解。當今的朝堂是羣賢畢集,所以你別擔心沒人來提拔你,你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學業,擴充的自己的學識,自然會有人發現你,將你的才能放到能發揮的地方去。
就在韓愈講解的時候,一個學生不等他講完就笑出聲來反駁韓愈。其實這是韓愈在文章中特意做出的一種安排,韓愈是借“學生”的口吻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學生反駁道,先生你自己就是一個治學嚴謹的人,每年,每月,每日都會伏在案前研究學問,這是夠勤奮了。先生排除異學,弘揚儒學,並且彌補儒學的不足來加以完善,先生可謂是立足了功勞。先生自少年時期就是敢作敢為的人,長大後也是對時政的弊端諫言,但是留給先生的是什麼呢?不還是不被人信任,不被人幫助,你的一舉一動都被人認為是過錯,每在朝中任職都會被人排擠到地方,沒有什麼功績。所以説,你先前説的是有問題的,還怎麼拿來教導別人呢?
文章以“學生”之口結束,留給讀者的是對當時社會弊端的思考。韓愈就是以這種表面平靜,內心實則充滿感情的言語,表達自己懷才不遇的憤懣。
初春小雨 韓愈
《初春小雨》又名《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作者韓愈,這是一首描寫和讚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首句點出初春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準確地捕捉到了它的特點。造句清新優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
《初春小雨》插圖
這是一首描寫和讚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第一句寫初春的小雨,以“潤如酥”來形容它的細滑潤澤,十分準確地寫出了它的特點,遣詞用句十分優美。與杜甫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有異曲同工之妙。第二句緊承首句,寫草沾雨後的景色。以遠看似青,近看卻無,描畫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後的朦朧景象。可與王維的“青靄入看無”、“山色有無中”相媲美。詩中的三、四兩句對初春景色大加讚美:“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東西,遠遠超過了煙柳滿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
寫春景的詩,在唐詩中,多取明媚的晚春,這首詩卻取早春詠歎,認為早春比晚春景色優勝,別出新意。這首詩詠早春,能攝早春之魂,給讀者以無窮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繪畫所不能及的。詩人沒有彩筆,但他用詩的語言描繪出極難描摹的色彩——一種淡素的、似有卻無的色彩。如果沒有鋭利深細的觀察力和高超的詩筆,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煉為藝術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