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黃道婆紀念館是怎麼樣的 黃道婆是哪個朝代

由 豆更生 發佈於 經典

黃道婆紀念館是怎麼樣的,黃道婆是哪個朝代。根據黃道婆的經驗與方法,織出的布深受廣大人民羣眾的喜歡,淞滬地區迅速發展成為紡織業的中心,甚至有松江布匹“衣被天下”的美譽,並且拉動了整個長江流域的紡織業發展,然而黃道婆的紀念館正好也就位於上海。

黃道婆紀念館

因為黃道婆的功績,後人為表懷念和尊重,在順帝至元二年就為黃道婆立了祠堂,但是後來因為戰亂被毀了。後來明熹宗時期,張之象為黃道婆在寧國寺立了塑像,嘉慶年間,在上海渡鶴樓邊上的西北小巷,也為黃道婆立了一個小廟。現在黃道婆的紀念館在上海徐家彙華涇鎮東灣村,在紀念館旁邊的就是幽靜的黃道婆墓了,兩地相伴,也算是後人對黃道婆最崇敬的敬意了。

該紀念館於2003年3月對大眾公開,整館佔地面積三百平米,一踏進院中就能看到高達二米二的黃道婆塑像,兩邊掛有其對聯,中間則是由周谷城先生所寫的“衣被天下”。

紀念館共有三個展廳,主展廳主要展示的是黃道婆的簡介、生平事蹟以及她對於我國紡織業所作出的歷史貢獻;另外兩個展廳則分別展示不同年代的紡織具以及紡織品。在紡織工具的展廳中,有着彈花用的、紡織用的、織布用的種種機具,造型千秋各異,一共三十多台,令人眼花繚亂。而在棉紡織品展廳中,各式各樣的棉土布、印花布、棉衣褲、被單套等等,共有三百多建,甚至有不少清朝的時期的傳世珍品,令參觀者眼前一亮。

黃道婆發明了什麼

黃道婆自從進入黎族以後,憑藉自己的聰明與勤奮,很快就熟悉了所有的紡織工序與工具,因此回到自己的故土後,她將先進的技術帶給鄉親們,除此之外,她不僅傳承了優秀的紡織技藝,她還是個發明家,那麼黃道婆發明了什麼呢?

黃道婆發明的紡織機

一方面,她全面改革了棉紡織工具,比如帶來了新的剝棉花擀籽法,她教婦女們吧籽棉放在石板上,用小鐵棍來攆,這樣就不必再用手一顆一顆地剝籽棉,一次性就能有個六七個,方便多了。但黃道婆並沒有因此就滿足,她不斷尋求更好更便捷的方法,某天她突然想到腳踏車的原理,心中豁然開朗,經過幾天琢磨後,她造出了一台軋棉機,一人喂棉,兩人搖柄,棉絮與棉籽被快速分離到兩側,又快捷又省力,鄉親們都開心極了。

除此之外,黃道婆還改進了彈棉花的工具,她加長弓身,弓弦以繩代線,用棒椎代替手指來擊弦,這樣彈出來的棉花又松又幹淨。還有紡紗工具,她造出了三錠腳紡車,能同時紡出三根紗,是當時全球最為先進的紡車,是一個十分了不起的發明。關於織布方面,黃道婆發明了什麼呢?我們如今能穿上用上各式各樣的花布料全都要得益於她的革新。她將我國傳統的絲織技術與崖州被的織法相結合,研究出配色、織染等工序,最終創造出多種多樣的花紋圖案,豔麗如畫,聞名全國。


 

黃道婆紡織

黃道婆,這名字聽起來倒像是某位媒婆的稱呼,可她卻是一位為世人敬仰的傳奇人物。黃道婆又被稱為黃婆,還有後人尊其為黃母,在當時的松江烏泥涇上生活,也就是今天的上海徐彙區下面的華涇鎮人。在歷史上被稱之為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著名棉紡織家和改革家。

黃道婆紡織工具

歷史書中對於黃道婆這一人都有所介紹,可見她在棉紡織行業和棉紡織器具改革方面的重要歷史地位。黃道婆紡織之間之所以會結下不解之緣,主要源自於早年生活所迫。黃道婆十幾歲時便因為家中貧困被父母親賣去給別人做童養媳,後來背井離鄉,幸虧得到當時的黎族這一族羣的接納,黎族熱心助人的同胞們還交給了她紡織技術,而黃道婆紡織也極其具備天分,後來根據前人的紡織技術和自己紡織經驗的積累,不斷改進紡織技術並對紡織工具進行改良。

當時整個中國正處於農耕時期,但是已經出現小農經濟體制。所以人們一旦掌握了紡織技術,不僅可以養活自己,而且可以通過這門技藝獲得生活來源,也就是可以通過紡織賺錢。而早已掌握先進紡織技術的黃道婆所想的並不只是自己可以生存生活,她也毫無保留的將這些技藝傳授給他人,並推動了當時紡織技術的發展以及滬地紡織經濟的進步,使其成為當時全國棉織業的中心地帶。所以黃道婆在紡織行業具備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後來的清朝,更被尊稱為布業始祖。

黃道婆的精神

有的人滿腹私心,只一心向社會索取,他們人雖活着,卻有如死去一般;而有的人終身奮發向上,一心為社會的進步而不斷努力,即便他們的生命停止了,但其精神卻永遠留在大家心中。而黃道婆就是後者,黃道婆的精神是我們全社會不斷前進的明燈。

黃道婆塑像

黃道婆的精神之一是堅持,黃道婆是中國紡織第一人,教會了人們製作制棉工具,以及崖被的織法,為中國當時的紡織技術做出了巨大貢獻,世人都很崇敬他,這一切的成就都是她不畏艱苦,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得來的。她的頑拼搏、持之以恆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向她學習,她就是我們在困難時的榜樣。

黃道婆的精神還有頑強、樂觀,她雖然出身貧苦,在那樣戰亂的年代,家人也很早就離開她,留下她一個人面對世上的起起落落。但是黃道婆一點都不怨天尤人,而是很努力的讓自己活下去,跟着大人們,下田、包棉花、彈棉花、織布,不管什麼重活累活都幹。在殘忍的現實面前,她學會了自力更生。

此外,黃道婆的精神還有革新,她只要一有時間就鑽研她喜歡的紡織,但是那個時候長江一代的技術都很落後,黃道婆嚮往更先進的技術,就出逃至閩廣一代學習已相當純熟的紡織技術,並且不安於現狀,不斷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創新,為世人創造了無數先進的工具與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