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戚是誰 齊桓公稱霸的原因是什麼

甯戚是誰,齊桓公稱霸的原因是什麼?自古以來各朝各代能力出眾的人數不勝數,雖然大多數並不像諸葛孔明等人那樣才能人品樣樣俱佳,但是能力不差的人一點都不在少數,而身為一個君主,齊桓公能夠不拘小節,任用這些雖然品行略有缺陷,但是才能出眾的人,因此得以成就霸業,這裏要説的就是甯戚。

甯戚敲牛角

甯戚這個人才能非常出眾,在齊桓公任用管仲欲要拜他為相的時候,管仲就説了光靠我一個人是很難成事的,想要成就大業還需要更多的人才,於是向齊桓公推薦了五個大才,這其中他就有説到比起增加人口增加糧草我不如甯戚。於是齊桓公非常渴望得到甯戚的幫助,而恰好甯戚也想要見齊桓公。

甯戚雖然想見齊桓公,但是他很窮,沒辦法得到舉薦,就替商人趕車來到齊國,晚上住在了齊國的郊外,當時齊桓公正好在郊外接見客人,就讓路上的貨車都讓讓,甯戚看到了齊桓公,莫名地感到悲傷,就唱起了一首悲傷的歌謠,齊桓公聽到之後就讓人把甯戚找來,打算明天接見他。第二天甯戚見到齊桓公之後,一展所長,將自己治理天下的觀點説給了齊桓公聽,齊桓公一聽覺得甯戚確實是一個人才,所以就打算任用他,但是羣臣還有人讓齊桓公再去打聽打聽甯戚情況的,但是齊桓公覺得去打聽一個人肯定是擔心他有什麼毛病,但是為了一點小的缺陷就放棄了他的大才這是不值得的,所以堅持任用他。正是齊桓公這種不拘小節的用人態度才造就了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

春秋五霸齊桓公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的首領,在公元前685年到公元前643年是屬於他的在位時期。他是春秋時代期間齊國歷史上的第十五任君王,他是姜姓,名為小白,他的父親是齊僖公,哥哥是齊襄公。在後來王位之爭中,他和公子糾兩人為爭王位各出其招,最後公子小白贏得了勝利,成為了君王齊桓公。

齊桓公任用管仲當宰相,並且推行改革制度。齊桓公大肆改革以後,從此齊國的國力開始大大的增強,齊桓公也順理成章地開始走上統治霸主的道路。

他先是和鄰國修建友好的鄰國關係,把棠和潛這兩邑歸還給魯國,想讓魯國成為齊國南邊的有力保護屏障,還歸還了很多以前搶奪來的地域,使這些地域原來的主人重新為齊國賣命,保護齊國,免受其他地區的侵犯。這樣的行為既增多了盟友,又保護了自己的疆域不受外來侵犯,可謂一舉多得。

齊桓公還召集很多各方諸侯進行會盟,他是歷史上第一個由諸侯代替盟主,充當盟主的諸侯。後來宋國竟然違背當初説好的盟約,於是齊桓公就以周天子名義,率領其他幾個國家的諸侯討伐宋國,以此去迫使宋國投降求和。

但是晚年時候的齊桓公,他卻變得昏庸而且多疑,自從宰相管仲去世之後,他竟然開始任用起易牙和豎刁這些小人奸臣。後來時局動盪不安,齊桓公在內亂中飢餓難耐,最終的結局就是慘死。

齊桓公稱霸的原因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霸主,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使得齊國成為當時最強大的諸侯,在當時有着巨大的影響力,那麼齊桓公為什麼能夠稱霸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呢?這其中有着什麼樣的主客觀原因呢?

首先從客觀上來説當時的社會環境也是發展到了這種需要這樣霸主式的諸侯誕生的局面,而且齊國具備這麼一個條件,齊國本身就是在東方的大國,盛產魚鹽,經濟實力出眾,有着稱霸的資本,雖然在之前因為齊襄公不恰當的執政,導致短時間內齊國內部的混亂,但是齊國的地理位置還是很優秀的。

而且齊桓公為人有着那種成就大業的基本素質,他能用人,會用人,在當年管仲曾經和齊桓公有一箭之仇,差點就射殺了齊桓公,而齊桓公能夠不計前嫌讓他擔任丞相,總理國家大事,可見齊桓公的胸襟氣度。除了管仲之外,齊桓公還在管仲的見一下任用了隰朋、甯戚、王子城父、賓胥無、東郭牙等人,在這羣人的幫助下,齊桓公積極實施改革,對內整頓國事,勵精圖治,增強齊國的實力,在經濟上積極的吸引外來人口增強齊國的經濟實力,在軍事上實行新的徵兵制度使得齊國軍事力量大增,對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幫助燕國擊退山戎、幫助被狄人殺掉君王的衞國,得到諸侯國和周天子的認可。就這樣齊桓公成為了當時的霸主,走上了稱霸的道路。


 

齊桓公與管仲

春秋時期齊桓公與管仲的故事一直被當做君主知人善任,不計前嫌與臣子誓死報恩,權利輔佐的典型,一直為後人所稱讚。齊桓公與管仲之間和諧的君臣關係也是極為難得的,不過這種關係的形成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齊桓公的心裏也未必毫無芥蒂的,只是管仲是真的有才,齊桓公為了圖謀霸業必須要用上管仲,管仲能為他抵擋來自舊貴族的很大阻力,因為管仲出身平民,沒有什麼背景,也跟朝廷中各勢力之間都沒有交際,所以任用管仲所遇到的阻力要小一些,管仲改革的時候也不會顧及那些反對者的意見,所以齊桓公用着放心,這也是齊桓公能夠善任的一種很重要的原因。

從後來齊桓公與管仲的相處情形來看,他們之間的關係也不是很融洽的,管仲一開始並不被重用,後來管仲藉着齊國動盪的機會向齊桓公進諫,才有了展露頭角的機會。管仲趁機向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號,幫助齊桓公稱霸,這真迎合了齊桓公想成就千秋霸業的夢想。所以説下屬有時候不光要能琢磨事,還要能琢磨人,摸透領導的心思,領導也不用為一點小過節而斤斤計較,因為太糾結於小事上,往往就會矇蔽了雙眼,就會埋沒了真正的人才,領導與下屬是一種相互成就的關係,哪一頭出了問題都不行。這便是我們從歷史學到的經驗。

齊桓公之死

齊桓公一生霸氣沖霄,威震一世,誰能想到晚年的時候齊桓公竟會如此淒涼,甚至淪落到被人囚禁活活餓死的地步,那麼齊桓公究竟是怎麼死的呢?又是為什麼會落到這麼一個悲慘的下場呢?

齊桓公前半生可以説是英明神武,但是就像絕大部分前半生豐功偉績,到了晚年卻晚節不保的人一樣,齊桓公到了晚年也要幹出點讓人驚歎的事情來。晚年時候的齊桓公不再像年輕時候那麼英明神武,開始變得昏聵無能,而且隨着管仲的身死,一大批老臣也相繼去世,齊國上下竟然短時間內沒有了丞相的人才,於是奸邪小人開始趁機作亂,易牙、豎刁等人受到了齊桓公的重用。

這些人和齊桓公的感情其實也不差,其中易牙和齊桓公的交情甚至讓人毛骨悚然。據説當時齊桓公一次無意間跟易牙説到自己這一生什麼美食都吃過了,但是唯一沒有吃過的就是嬰兒肉,本來只是隨口一説,無心之談,但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易牙把這話記下了,回家之後把自己的剛出生沒多久的兒子給清蒸了送給了齊桓公,這也讓齊桓公更加信任他,但試想這麼一個為了自己取悦君王能夠殺死自己兒子的人怎麼能夠算得上是忠臣呢。果然後來齊桓公老了,管仲等人去世以後,易牙和其他的一些奸臣聯合起來把齊桓公“請”到了一個小房子裏,監禁着他,而他的兒子們都忙着爭奪皇位根本沒工夫管他,所以曾經叱吒風雲的齊桓公竟然在這麼一個小黑屋裏面活活餓死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92 字。

轉載請註明: 甯戚是誰 齊桓公稱霸的原因是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