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揭秘劉邦為什麼殺張良 歷史上的劉邦

由 秋長紅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劉邦為什麼殺張良

網上有人問劉邦為什麼殺張良,畢竟劉邦在登基後殺了不少有功之人。自古帝王,都有戰國勾踐那樣兔死狗烹的行為,一旦國家鞏固了,就會猜忌身邊的功臣,想方設法除掉,以絕後患。其實歷史上張良是善終的,與其説劉邦為什麼殺張良不如説劉邦為什麼不殺張良來的貼切。

劉邦與張良

張良是一代謀聖,以他的智謀怎麼會看不出劉邦的心思。他知道劉邦坐在皇位上一直不安心,總覺得要剷除掉那些威脅漢室江山的人,所以認為應儘早離開,就像戰國的范蠡一樣。張良向來身子弱,經常生病,早在劉邦入關後,他就因為生病經常不出門,後來劉邦的江山趨於穩定了,他也就漸漸隱退了。除了參與劉邦想廢立太子一事外,基本上遠離政治核心,在劉邦剷除異性王時也幾乎不參與。

劉邦封給張良的食邑是齊國的三萬户,張良推辭了,只要了第一次見到劉邦的留地就離開了。他説:“秦滅了韓國後,自己就成為平民,現在作為一個平民能夠受封為侯並得到萬户的食邑,已經很知足了。現在國家日漸穩定,朝中事有人謀劃,為韓國報仇和封侯的願望也實現了,此生足矣。”據説張良到張師山附近的黃袍山過着隱居的生活,偶爾也會授課,也有説他去修道了。

劉邦沒有殺張良,一方面是張良自身的因素,他看清形勢,能夠及時隱退,不貪戀權位,協助劉邦奪得江山的主要目的也是為了給韓國報仇和推翻暴政;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劉邦信任張良,數次得到張良的救助,況且張良沒有異性王的兵權,在朝中也沒有實際的權力。

歷史上的劉邦

?劉邦作為漢王朝的開國者,勵精圖治,鞏固朝權,注重與民休息,他所建立的基業對中華民族發展所作出的貢獻難以忽視,在政績上是為偉大的明君。而關於劉邦的評價是主要有兩種説法,有的則是評價其為富有遠見且有領導才能的能人;有的則是稱其為“流氓皇帝”。

劉邦模擬畫像

劉邦被稱為是“流氓皇帝”是有原因的,但綜合觀其能力來説,功大於過。首先劉邦是從農民出生,家境貧寒,據説不喜農耕,常偷懶結交當地地痞,好玩且遊手好閒。雖是如此,當時的劉邦年少不更事,好玩乃是常事,並不能因此論定其為“流氓”。

劉邦十分好酒色,身為農民子弟,初見眾美人,難掩好色之心,但劉邦卻能聽從部下建議“以大局為重”。劉邦稱帝后,常在後宮與妃子們把酒言歡,且對於後宮美色過人的宮女也會納為己懷,但卻沒有因此耽誤何事。

且説劉邦為人狂傲,輕視儒生,想必劉邦輕視的是那些虛有其表的儒生,對於人才他還是很重視的,在他手下便有張良、蕭何等人心甘情願為其賣命。只是在劉邦繼位後,為穩固帝位,將那些異性諸侯均以各種理由除去,雖有“鳥盡弓藏”之説,但卻也是為了集權不得不做出割捨。

而劉邦的政績是有史可見,他雖是貧寒百姓出生,但卻擁有偉大的抱負,也正因為他這樣的出生能夠更好的體會到百姓的心聲,故能制定出為民服務的政策,而且劉邦開始對外和親的策略更是很好的使長期遭受戰爭之苦的百姓們能得到休養。

劉邦建立的漢王朝,在政治、文化等上形成的影響頗深,就如我們現在説的是漢語,使用的是漢字,被稱為漢人説明劉邦對這樣的中華文明形成的作用是不可泯滅的。

劉邦的老婆曹氏

劉邦老婆曹氏在史書中只有很短的介紹,出生年份不詳,是劉邦還沒有當上皇帝之前的婚外女子,早在和呂雉結婚前就相好了,產下了劉邦的第一個兒子劉肥,除此之外,就沒有其他的信息了。曹氏在電視中的形象是容貌美麗,個性直率潑辣,舉止輕佻放蕩,還有些兇悍,是開酒館的,劉邦經常在她那賒賬。

《楚漢傳奇》劉邦老婆曹氏

曹氏與年輕的劉邦相伴了差不多二十年,但是始終都沒有成婚,而劉邦娶呂雉時年紀也不小了。後世對劉邦沒有跟曹氏名分進行了猜測,可能是因為當時出了某些無法解決的事情,具體是緣由也無從得知,畢竟史料就這麼點。

曹氏很早就去世了,她僅有的那點資料也是從兒子劉肥的相關記載中得來的。劉肥之後一直跟惠帝、魯元公主他們一起生活,不過他的年紀大概與呂雉相仿。由於早年喪母,劉邦對劉肥還是比較疼愛的,於公元前201年封他為齊王,城池數量多達七十。

劉肥曾經來到長安拜見惠帝,兩兄弟一起喝酒吃飯,激起了呂雉的殺意。內史勳建議劉肥讓出城陽郡,給魯元公主,他照做後才回到了封國。六年後,劉肥死,諡號是悼惠王,其子劉襄承襲王位,稱為哀王。惠帝駕崩後,呂雉把劉肥的封地一分再分,如濟南郡、琅琊郡都分出來給其他的王侯。文帝在位時期,把呂雉先前劃分出去的郡縣都回歸到齊國。


劉邦兄弟幾個

劉邦兄弟有三個,其中前兩位兄長是劉太公與劉媪所生,分別名為劉伯、劉仲,都是劉邦同父同母的兄弟,小的那位是劉太公與妾李氏生的,名為劉交。原本兩位兄長在家族中應該有較高的地位,但是劉邦成為了皇帝,所以他那一支就躍居至最高地位了。

劉邦兄弟關係圖

劉邦的長兄劉伯早在西漢建立之前就去世了,被封為武哀王,生前對他多有照顧,有個名為劉信的兒子。劉信跟着劉邦長年征戰,雖説沒有立下比較大的戰功,也算是盡了力的,按説是要封侯的,但是劉邦卻遲遲沒有封他,理由是先前他的大嫂故意不給他飯吃,心理一直記恨着。後來還是劉太公出面,劉邦才勉強給劉信封了個羹頡侯,而“羹頡”是飯菜刷鍋的意思,也就是暗示當年大嫂對自己一事。

劉邦的次兄劉仲是個勤勞本分的農民,在家辛苦勞作,也為家裏操心,置辦產業,不懂打仗。劉邦把他的名字改成劉喜,封為代王。公元前200年,匈奴進犯代地,劉仲卻沒有進行抵抗就逃到了洛陽,被劉邦削去王位,降為合陽侯,六年後就死了。劉仲有個比較出色的兒子劉濞,在平定英布叛亂時表現得好,被封為吳王,後來發動了“七國之亂”。

劉邦的弟弟劉交,字遊,也是幾個兄弟中唯一一個有字的,從小喜歡學習,頗有才華,文武兼備,是劉邦最為親近的兄弟,受封為楚王。劉交把楚國治理的很好,請來昔日的好友為官,派兒子遠到長安學習,在封國掀起了文化風潮。

劉邦説的話

劉邦説的話自然有很多,其中有幾句比較有名,從中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和為人,有展現他無賴、虛偽等不好的一面的話,也有表現動情。感人等感性的一面。不管是哪一面,這些都只是劉邦在某個情境中所説的話,不能單獨以其中一點來作為對他的評價,下面僅舉例説明。

劉邦説的話

“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是最能體現劉邦無賴的一句話了。劉邦與項羽對峙,項羽扣着劉邦的父親威脅他,説他不歸降就煮了他的父親。劉邦回道:“我們是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你現在煮了他,也分我一點羹。”這麼無賴的話也就劉邦能説出來,當然也體現了他的機智,看到了項羽的弱點。

“嗟呼,大丈夫當如是也”是相對含蓄的一句話。當劉邦還只是一介平民時,看到了秦始皇外出的場面,聲勢浩蕩,讚歎之情溢於言表。這句話看似是對秦始皇的讚歎,實則表達自己的壯志,對權力的野心。

“倉粟多,非乏,不欲費人”是感人的話,從中可以看出劉邦得到民心的手段。劉邦入關,駐紮在灞上,廢除了嚴苛的秦法,和百姓約法三章,安慰百姓。他們很高興,爭相獻上食物,劉邦就説他倉庫中糧食充裕,不希望百姓破費,讓百姓深受感動。

“虜中吾指”這句話足見劉邦的心機之深。項羽找劉邦單挑,劉邦就列出項羽的十大罪,惹得項羽示意弓箭手暗中射到了他的胸,他卻護着腳説有人射到了他的腳。雙方對戰,如果劇中的核心領導人受重傷,會挫傷軍隊的士氣,從而助長對手的士氣。劉邦這麼説既可以穩定軍心,也不會讓項羽的將士知道他手上而增加鬥志。劉邦的心機和智謀的確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