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太子劉據為何陷入巫蠱之禍 漢武帝末年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漢武帝太子劉據
劉據是漢武帝劉徹和衞子夫的長子,也是漢武帝的太子,劉據也因此由庶長子的身份變更為嫡長子。公元前122年,漢武帝立劉據為太子,大赦天下。
漢武帝畫像
劉據的性格與劉徹不同,他性格仁慈寬厚,温和謹慎。劉據深得漢武帝的喜歡,被立為太子後,漢武帝在羣臣之中為他甄選太傅。漢武帝太子劉據成年後,漢武帝專程為他修建一座別院,以此吸引人才與太子劉據共商國是。漢武帝后期,越來越多的嬪妃充實着後宮,年老色衰的衞子夫漸漸不得武帝的寵愛,而劉據與劉徹性格迥然,武帝開始嫌他不夠精明強幹,加之後進宮受寵的其他妃嬪也漸漸誕下子嗣,於是劉據和衞子夫經常有不安的感覺。
漢武帝晚年,漢武帝太子劉據和朝臣江充因為一件小事而結下嫌隙,同時也埋下了禍根。政和年間,公孫賀一事為導火索,衞氏一族受到嚴厲的打擊。江充見武帝年事已高,自己又與劉據結下樑子,怕他日太子劉據登基對自己下手,只能先下手為強,先一步構陷劉據,妄言武帝之病是有人行巫蠱之術,而巫蠱根源就在於太子。劉據一時之間無法證明自己清白,便召來太傅詢問對策,劉據依太傅之言,抓捕了江充,又稟告了衞皇后此事,衞子夫支持劉據的想法便調遣了皇宮衞隊,一時之間,皇城內外紛紛傳言太子謀反。漢武帝聽聞後勃然大怒,派兵攻打太子,雙方人馬交戰,死亡無數。太子劉據險幸逃出,但是後來因為拒絕被捕,受辱自盡,衞皇后也在宮中自盡身亡。漢武帝晚年想到這件事情,經常悔恨不已,然而太子劉據已死,一切也都晚矣。
漢武帝的兒子
據史料記載,漢武帝的兒子共有六位,分別是戾太子劉據、齊懷王劉閎、燕剌王劉旦、廣陵厲王劉胥、昌邑哀王劉髆和昭帝劉弗陵。劉據是漢武帝的嫡長子,自幼深得漢武帝寵愛。漢武帝登基十年間一直沒有兒子,漢武帝為此擔憂不已。
劉據劇照
公元前128年,漢武帝的夫人衞子夫為漢武帝產下第一位皇子。漢武帝得到兒子後欣喜若狂,給嫡長子起名為劉據。劉據七歲時,漢武帝決定立劉據為皇太子,在劉據成年時,漢武帝專門為劉據修建了一所行宮別院,讓劉據安心居住學習。劉據性格温和,待人接物仁慈有禮,和漢武帝性格完全不同。漢武帝認為劉據為人軟弱,根本不像自己這般精明能幹。後來,漢宮後院各位妃嬪們陸續為漢武帝生下齊懷王劉閎、燕剌王劉旦、廣陵厲王劉胥、昌邑哀王劉髆。漸漸地,漢武帝對劉據的喜愛之情轉移到其他兒子身上了,這讓劉據非常擔心太子之位會被漢武帝剝奪。
公元前92年,巫蠱之案爆發,劉據沒想到自己行宮之中會出現人偶。此時,身在行宮之中的漢武帝聽説太子以下犯上,想要謀亂,便派遣兵力前去抓捕太子。劉據知道此次事件是被人惡意栽贓,如果不逃命的話,估計就要被漢武帝處死。漢武帝的兒子劉據帶着家人至湖縣,並被一位農户所收留。隨後劉據聽説有一位老朋友也居住在湖縣時,便前去尋找這位朋友的下落。不料,劉據行蹤暴露,官員們很快找到了劉據。劉據深知自己難以逃脱,便在家自縊身亡。
漢武帝末年
漢武帝是我國曆史上一位非常厲害的皇帝,他為西漢的發展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在位五十多年期間,他開疆擴土,大破匈奴 ,立下了豐功偉業。可是就是因為武帝熱衷於打仗,由此耗盡了國庫財力最終導致人們生活潦倒困苦甚至發生了暴亂。此外漢武帝末年時期發生了巫蠱之禍,因為這件事情導致很多無辜的生命死亡。
漢武帝劇照
這件巫蠱之案是漢武帝末年非常嚴重的大事故,也是漢武帝時期政治由盛到衰的轉折。所謂“巫蠱”就是巫鬼詛咒,把要詛咒的人的名字雕刻在木偶上,把它埋在土裏再由巫師進行施法詛咒。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這種巫術非常盛行。關於漢武帝“金屋藏嬌”的故事大家應該都有所耳聞,所謂的巫蠱之禍最早便開始於阿嬌的巫蠱之行。她因嫉妒武帝寵幸衞子夫,便通過巫蠱之術來陷害子夫,最終被武帝發現。漢武帝藉此機會大興巫蠱之獄,導致很多無辜的人受害。除此之外陽石公主、太子劉據也沒有逃脱巫蠱之害。
漢武帝一生征戰沙場立下了無數的汗馬功勞,有着同秦始皇相近的歷史地位,卻因巫蠱之禍而遭遇慘敗。除此之外,漢武帝末年也出現了非常嚴重的經濟大蕭條時期,這除了漢武帝末年時期嚴重的自然災害這一原因之外,還與漢武帝屢屢發動戰役以及其繁重的賦税徭役有着非常大的關係。
漢武帝時的丞相
漢武帝時有13為丞相,分別按時間排位為衞綰、竇嬰、許昌、田蚡、薛澤、公孫弘、李蔡、莊青翟、趙周、石慶、公孫賀、劉屈氂還有田千秋。漢武帝初期的衞綰是一個無為政治的奉行者,從他從漢景帝后期到漢武帝前期做丞相3年,一直默默無為,漢武帝因此將他免去丞相的職位。歷史上衞綰的評價就只是守道而已,他後面的竇嬰則是竇太后的侄子,在七國之亂中被漢景帝重用,但是直到漢武帝時才成為丞相,在漢景帝時他和周亞夫是列侯中功勞最大的。
電視劇中的竇嬰
竇嬰最後在幫助朋友灌夫時以偽造詔書罪處死,置他於死地的劉啓的嫌疑最大。許昌是漢高祖時功臣許温的孫子,許昌是竇太后任命的,因此是信奉黃老之術的,並聽從竇太后的指示,竇太后去世後被漢武帝免職,王太后將弟弟田蚡扶上相位,驕縱跋扈的田蚡因王太后的關係很受漢武帝的寵信,最後害死竇嬰後驚懼而死。薛澤的丞相之位本來是韓安國的,但是因傷病最後讓薛澤做了丞相,和衞綰也是一個沒有什麼作為的丞相。
公孫弘先後兩次被人推薦,從待詔金馬門擢升為三公之首,並是西漢建立以來第一個以丞相封侯的人,在位期間廣招賢士,推廣儒學,做了6年丞相最後死在任上。李蔡是李廣的堂弟,其人聰明有感,有顯赫的戰功,其政績也很顯著,因此受到世人的好評,因私佔漢景帝陵園前路旁一塊空地而被問罪,最後自殺。莊青翟、趙周也以自殺結束生命,石慶在漢武帝時有幸從沛郡太守調任太子太傅,從此平步青雲,雖然身居丞相之位,但是隻是個擺設。公孫賀是漢武帝時的將領,娶了衞子夫的姐姐,最後因為巫蠱之禍父子雙雙死於獄中。劉屈氂是劉徹的侄子,劉屈氂暗中勾和李廣利準備立劉髆為太子,因此被漢武帝腰斬,田千秋則是漢武帝時最後的丞相。
漢武帝繼承人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之一,而他的繼承人也是非常的出色,沿襲了漢武后期的政策,休養生息,使得大漢的國力進一步上升,統治下的百姓安居樂業,史書上稱之“高祖、文景皆不及也。”
漢昭帝劉弗陵
在漢武帝的後期,發生了著名的巫蠱之禍,太子和皇后受到了別人的誣陷而且難以洗清罪名,不得不清兵造反,兵敗之後自殺,之後的好幾年裏面漢武帝都沒有立下太子,然而一個成熟的帝國不可能長期沒有一個繼承人,所以在數年之後,漢武帝選擇了自己的小兒子劉弗陵為繼承人,並且命人畫了一幅“周公輔成王”的畫像給了當時位高權重的霍光,還暗示羣臣好好輔助劉弗陵。
在漢武帝死的時候,劉弗陵只有八歲,基本上很多事務都是霍光和一干大臣在處理,但是這時候的劉弗陵已經顯現出非凡的智慧,在公元前80年的時候,幾個輔政的大臣勾結了燕王想要造反,但是卻被當時年僅14歲的劉弗陵識破,劉弗陵聯合霍光一起誅殺了這羣叛臣賊子。
在這羣大臣的輔助之下,劉弗陵沿襲武帝時期的政策,對內減少賦税,使得百姓的生活更加安定,對外也是積極和親,免除了不少的戰事,可以説是天下太平,四海臣服,深受民眾的愛戴,只可惜劉弗陵死得太早,年僅21歲,正值風華正茂的時候,還沒有來得及一展胸中抱負就病逝在了長安城中,也為他短暫的執政生涯畫上了一個句號。
漢武帝的老師
漢武帝的老師一般公認的為兩個,一個是儒學老師衞綰,一個是黃老之術的老師汲黯。這兩位雖然一生為官,身居高位但是衞綰一直默默無為,汲黯直言敢諫,但是在漢武帝時,因小罪而被罷官。歷史上對漢武帝的評價非常兩極化,有人認為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明君,也有人説他是比秦始皇還殘暴的君王,他的兩位老師最後都是被漢武帝遣出朝廷的。
衞綰和汲黯的畫像
衞綰在劉恆時因車技當上了中郎將,後來漢景帝時曾得罪景帝,但是辦事謹慎認真,勤勤懇懇,最後讓漢景帝都覺得他是一個清廉忠實的人,任命他為河間王太傅。後來劉啓欲滅廢太子劉榮外家親屬,劉啓不忍心將衞綰誅殺,因此讓他告老還鄉。漢武帝劉徹為太子時,漢景帝再次召回了衞綰,讓他做太子太傅,升任為御史大夫。5年後,衞綰成為丞相,但是身居相位3年毫無建樹,漢武帝即位後,衞綰被免去相職。
汲黯世家受到國君的寵愛,到他時已經是第七代,一直是朝中的卿大夫。在父親的保舉下,漢景帝將其名為太子洗馬,輔佐太子因為人嚴正而被人敬畏。太子劉徹即位後,汲黯因多次向皇帝直言諫諍,汲黯是一個非常隨性的人,多次觸犯了漢武帝,但是汲黯其人賢良,被許多人尊敬,但是武漢滴征討匈奴的時候,汲黯主張和親而被漢武帝疏遠。後來又説漢武帝不能用繳獲匈奴的物資來慰勞天下人,又要用苛嚴的法令殺戮五百多無知的老百姓而在此得罪漢武帝,後來因小事被漢武帝免官。
漢武帝是個怎樣的人
漢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因為皇帝的身份,漢武帝的一個舉措就會影響到一個國家,千百萬的人。漢武帝晚年的窮兵黷武,使自己的太子劉據和皇后衞子夫自盡,巫蠱之禍牽連者達數十萬人,長安血流成河,從這裏我們又看到了漢武帝的絕情和武斷,但是漢武帝7歲為太子,16歲登基為帝為政期間,在各個方面都是有所建樹,總體來説還是功大於過的。
黃曉明版劉徹
漢武帝其實是一個非常會用人的帝王,作為管理者他是合格的,任用主父偃、桑弘羊、董仲舒等人在一定程度上維護漢朝統治和堅實漢朝經濟基礎的人才。但是漢武帝和他的祖父輩不同,漢武帝對待匈奴,是主張直接解除威脅的,他任用了衞青、霍去病等武將解除了北方匈奴長期以來對漢朝的威脅。而且張騫出使西域,也是在漢武帝的授意下,促進了東西方文化和經濟的交流。但是漢武帝后期經常好大喜功,連年征戰,最後使國庫空虛。還有漢武帝是一個迷信的帝王,相信通過求仙可以長生不老。而且他採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後來儒家獨霸思想界,文化的多樣化被遏制。晚年最大的錯誤就是逼死自己的皇后和太子,巫蠱之禍成為歷史上的一大冤案。
漢武帝雖然是一位偉大的帝王,但是對當時的人們來説,他卻是一種負擔般的存在。為官的大臣因為許多刑法而不能大展身手,而選擇明哲保身。為民者因為常年的征戰無法滿足生活的需求,因此當時農民起義頻繁。為其妻兒者,大多都被漢武帝的絕情所傷,留犢去母就是從漢武帝時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