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3-6年級學生寫作無思路?教師為你指點迷津:讓學生“寫自己”

由 郎文芬 發佈於 經典

作文教學中存在這樣的怪異狀:許多學生平時一氣呵成寫就的日記或書信,用文學的標準看就是一篇不錯的散文,但他們在完成教師佈置的作文時,情形卻變了,不是苦思冥想就是左右為難,曾經輕鬆的筆順時重得難以下手。

是什麼使學生在作文時缺失了自己的情感、價值和能力?今天胡老師為大家分享三到六年級學生的寫作技巧:讓學生“寫自己”。

讓學生“寫自己”

媒體工作者胡説婷還記得,在上小學的時候,有一次老師要求寫一篇命題作文《我尊敬的×××》,而且必須寫她自己。這樣的一種“做”文教學,也讓全班50多個人的作文如出一轍。“記得一個男同學在作文裏寫自己最崇拜的人是一個籃球明星,不但得了零分,還被叫來家長通報批評。”説婷説,從那以後她崇拜的對象只限於雷鋒、張海迪這樣的人。可笑得很,自己的作文中卻沒有“自己”,不能寫自己想寫的人和事情。

於是,符合教師心意的、“能用”的作文素材範圍就顯得比較狹隘,讓學生大傷腦筋。正如學生們編的順口溜:“作文難,難作文,下筆無言難成文;頭兒空,肚兒空,空來空去空對空。”是啊,學生經常在寫作時處於斷糧甚至缺糧的境地,也只能造假,編寫出一些“好人好事”了。

經常聽到語文教師感嘆:學生的隨筆或練筆比課堂作文中看。有教師認為,不能由着學生的喜好,愛怎麼寫就怎麼寫。這種説法恰恰違背了寫作的規律,幾乎每一位成功的作家恰恰都是“愛怎麼寫就怎麼寫”的。雖然學生不是作家,可是為什麼寫作規律不適用於學寫作的學生呢?如果寫作能處在一種自由的狀態下,學生將能發揮出他的潛能,而且他們一般不大會説假話。例如,于丹曾經透露:“我從小時候開始寫日記,我一直以為是文字帶我思考的。我的日記都是一些不太靠譜的日記,基本上不記什麼具體的事,都是一些心情啊,感受啊,每天活在自己的思維跟想象裏。”這樣自由狀態下的開放作文,才能夠真正解放“自己”。

另外,讓學生處於自由的開放狀態下寫作,也是一種因材施教,每個學生多多少少都能發揮自己的寫作優勢,都能比較容易地找到自己最想寫的內容。教師每次佈置作文只需要找出一個大致的氛圍,讓學生自由地開放地寫,有時還可以向學生徵集作文題目。例如,有一次的作文是“如果讓你自由地選擇,你最想生活在什麼時代的什麼地方?”全班寫出了三十多種“選擇”。有個學生自由作文題目是《我的1919》,嚮往1919年那樣的覺醒時代,讀之令人感興。自由狀態下的作文具有以下幾個方面開放:

習作時間開放――動情

學生作文的時間不再是統一的,課堂上不再有固定的40分鐘的作文時間,而是讓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完成一篇習作,時間上的彈性可以給學生更寬鬆的習作環境,讓他們有時間去觀察、去捕捉、去發現、去思索生活,在他們的動情處流淌出最真實的記錄。

習作內容開放――表情

作文的內容由學生自己確定,寫他們自己想寫的內容,表達他們想表達的思想感情。作文的形式不拘一格,記敍、詩歌、讀書心得、研究報告、實踐體會都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愛好,暢所欲言,“我口説我心,我手寫我口”。

張中行談到作文時曾説:“有些人認為寫作是件了不起的事,一提寫文章就不由自主地板面孔端架子,這就容易假。其實寫作就是用筆説話,初學者不妨解放思想,先練‘胡説八道’,怎麼想就怎麼寫。時間長了,有了經驗,就知道哪些話該説,哪些話不該説,哪些話該多説,哪些話宜少説。”

習作賞評開放――盡情

習作寫出來了只滿足學生表達上的需要,他們還需要傾訴、交流、評判。因此,教師可以每週開設一節作文賞評修改課,讓學生盡情朗讀自己的習作,各抒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