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裴行儉生平簡介 裴行儉糧車伏兵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唐朝裴行儉
唐朝裴行儉是個驍勇戰將。他的父親和哥哥都是隋末一代名將,他憑藉父兄所立下的功勞封為弘文生,後來他自己也通過科考成為了參軍。大將軍很喜歡他,決定把他的經驗都傳授給行儉。李治準備廢王后立武后,行儉非常的不認同就和反對武后的人商量對策,可是有人向武后告了密,他被降職到西州做長史。
唐朝裴行儉畫像
後來他又憑藉自己的本事升職了,西域的人非常仰慕他的風采。他被重新召喚回都城主持選官的工作,由於工作出色得到了很大的名聲。十多年後,吐蕃入侵,行儉被調任右軍總管,跟隨三皇子一起出徵。次年,突厥入侵,並且和吐蕃已經結成了同盟。在朝廷準備征討的時候,裴行儉給出建議,認為西域正是多事之秋,不能再有事故。波斯王去世,他的兒子在長安做人質,如果送波斯王之子回國繼承王位,就必須經過吐蕃突厥。運用謀略解決問題就可以毫不費力。
皇帝派他護送波斯王子,期間穿越了沙漠。終於到了西州,各屬官都來接見,裴行儉向他們要了一千有勇有謀的人往西去,並故意放出消息由於天氣太炎日,要等到秋天再離開。突厥王聽到這個消息就沒有防備。裴行儉淡定地召集了酋長,並對他們説他想去打獵,願不願意與他同去。總共有一萬多的人願意去,這支隊伍暗地出發。突厥可汗猝不及防就這樣被裴行儉捉拿,後來也抓住了可汗的盟友,全部被帶回了長安。高宗親自為他接風洗塵,並説他能文能武,可任文武官職。所以唐朝裴行儉既是禮部尚書,又是大將軍。
裴行儉的妻子庫狄氏
裴行儉的妻子庫狄氏是一個胡女,她是裴行儉的第二任妻子。在史書上記載她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曾經被武則天召進皇宮當女官,後來還被封作了華陽夫人,後又進封晉國夫人。有傳言説庫狄氏本來是裴行儉元配之子的妻子,後來元配之子早逝,裴行儉就娶了他的兒媳婦。
裴行儉畫像
在關於裴行儉的妻子庫狄氏僅有的一些記載上發現她一些可疑的地方。
神道碑中,作者把庫狄氏和裴行儉諷刺成了春秋時期魯夫人和齊襄公。後兩人有不倫的私通關係。作者明明知道這個典故卻還是這麼説。那個時候雖然裴行儉已經去世了,但他們二人的兒子裴光庭當朝做官,權勢極盛,對於作者關於他母親的評説,他沒有表現出憤怒,在別人看來已經算是默認了。但是也有人提出質疑,認為作者和裴光廷同朝為官,只是因為政治上的見解不同想要通過庫狄氏攻擊裴光庭罷了。
還有一件事也為翁媳説提供了佐證。按照唐朝的喪葬禮儀,先後夫人與丈夫是葬在一處的。裴行儉的原配是與他葬在一起的,可是庫狄氏沒有,她被葬在終南山的一座靈塔之後。官方解釋是説庫狄氏信奉佛教。但在她的遺志上書寫道她這樣做是有難言之隱。有人認為寫遺志的人的話外之音就是承認了庫狄氏就是裴行儉的兒媳,她去世後沒有面目去見她的婆婆才葬在了此處。但這又出現了疑問,皇帝陛下佔了自己兒媳都是要受到批判的,那為什麼到了裴行儉這裏大家就只是隱晦地説,沒有確切説明。是不是這件事不是像後人們猜測的那樣?壓根就沒有這件事。
裴行儉糧車伏兵
裴行儉糧車伏兵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公元679年,突厥可汗背棄盟約造反,更可怕的是他周邊的二十幾個地區都響應他,最後聚集了幾十萬人。都護派兵征討卻死傷連綿。高宗命裴行儉率領十八萬人討伐,後來又會合西路軍的人馬,總計達三十多萬。這支部隊的軍事指揮權都在裴行儉一個人的手上。
裴行儉圖像
都護以前護送糧草的時候總是會被突厥人劫走,這導致很多士兵因為沒有糧食吃被活活餓死了。裴行儉知道了這件事後就説可以用智謀戰勝敵人。他運送了三百輛糧車,每輛車上沒有糧食,有的只有五個拿着刀劍的士兵。為了引誘突厥人來搶劫,裴元慶讓那些弱兵來驅趕馬車。保險起見,他在前方的峽谷邊上也埋伏了精兵。突厥人果真來搶糧食了,那些弱兵只是象徵性的打了幾下就通通逃走了。那時正是炎熱的夏天,成功搶奪糧食的突厥人去河邊喝水。等到河邊的時候,藏在裏面的唐軍出來發動攻擊,敵人們沒有準備,一時之間都被屠殺了。等到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也沒有機會了,因為那些早就埋伏好的伏兵也到了,突厥的兵馬徹底被殺絕。從此之後,運送糧草的路又被唐軍重新掌控,遠在前線作戰的士兵又能吃上糧食了。 這就是裴行儉糧車伏兵的故事。
這場戰爭的後來,裴行儉依靠自己的天文知識打敗了突厥軍馬,那些殘餘兵馬狼狽地逃往狼山。遺憾的是,在裴行儉回朝後,突厥又再次捲土重來。這次裴行儉生擒了突厥可汗回長安,但由於小人作祟,皇帝沒有嘉獎他的功勞。
裴行儉書法
裴行儉書法堪稱一絕。他極擅長寫草書,高宗曾讓他在絹上書寫文字,看過之後,非常的喜歡,賞賜下了無數珠寶。這時的裴行儉大概五十多歲,書法水平應該相當不錯了。裴行儉自認為自己無論是什麼樣的墨筆,無論時間是多麼的緊急,他都能書寫出一手好字,褚遂良根本就比不上他。
裴行儉圖像
此外史書上記載他還書寫過一些書籍,約有數萬字,但是因為有些內容涉及到了軍事機密,在裴行儉死後就被秘密收藏了,不知道在哪裏。這也是裴行儉書法作品少有流傳的原因。
後人們根據他的仕途猜測了他學習書法的途徑。他在八歲那年由於祖輩功勞去弘文館唸書。弘文館書法學習的條件非常好,不僅有外界難以見到的藏書可以作為臨摹的樣本,還可以得到館內老師當代書法大家的指點。弘文館的學習讓裴行儉書法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在裴行儉死了四五十年後,他的書法也得到了唐朝著名書法理論家的讚賞。這位理論家把裴行儉的書法作品歸到了能品,要知道和裴行儉一起並列的是唐代書法家的只有六人。這位理論家在歷史上有着公正的名聲,他的評價歷來是客觀的,所以裴行儉的書法水平確實居於前列。
裴行儉一開始寫字臨摹的應該是王羲之,不僅因為他能夠接觸到王羲之的真品,而且那個年代臨摹王羲之字體是一種潮流。
裴行儉對當朝書壇也產生了很大影響。這不僅是因為他本人的一手好字被別人讚頌臨摹,還表現在他對字寫得好的官員的舉薦上。他擔任禮部官員,有任官的權利,一些書法家往往能通過他的途徑做官。
裴炎與裴行儉
裴炎是相,輔佐武則天,但是因為站錯立場,他原本以為武則天只是為新皇帝的上任過渡一下,但沒想到,她是自己想稱帝。裴炎也是耿直多次頂撞武則天,給武皇后留下不好影響。
裴行儉被封右衞大將軍
裴行儉是將,屬於常年在外打仗的那種,在對付西域上立下戰功,裴行儉不僅在行軍打仗上能夠百戰不殆,在應對敵人的各種計謀上也展現出過人的天賦,在戰勝西域部落的戰鬥中,因為事先裴行儉發現給敵軍傳信的哨兵,裝了以後,敵軍的戰鬥方式,行軍路線全部一清二楚,不費一兵一卒就贏得了勝利。
文武雙全的裴行儉獲得了不少尊敬,除此之外,突厥背叛唐朝的時候,也是裴行儉統領軍隊,在判定了敵軍會來強良車後,派重兵把守,給敵軍重創,突厥軍在於唐朝部隊抗衡的時候幾乎沒吃到什麼好果子,這很大一部分是裴行儉的功勞。
裴行儉還擅長用兵法,在對抗突厥最後一股力量阿史那伏唸的時候,散步軍中有間諜的消息,讓敵軍不攻自破,果然阿史那伏念帶着軍隊來投降了。
裴行儉是一位良將,當初許諾不殺阿史那伏唸的投降部隊,他做到了,但是侍中嫉妒自己的功勞,向唐高宗建議斬草要除根,就擅自將投降的阿史那伏念斬殺了,裴行儉的功勞也沒有被記載下來。
他認為殺了頭像的部隊後自己的威信就大不如前,失信於人的痛讓他困擾,也許今後再也沒有想要歸順的人了,於是就借生病,告別朝政。
裴炎斬殺降將,讓整個朝廷蒙受恥辱,後來被斬殺也沒有得到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