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遊於子墨子之門者 墨子的發明
有遊於子墨子之門者
“有遊於子墨子之門者”,出自《墨子·公孟》一書,是墨子的傳世名言之一。意思是有一位遊歷到墨子門下的人。這句名言以一位遊歷到墨子門下的人的兩個小故事為主線,向世人講述了“有遊於子墨子之門者”其中一些深刻的含義及道理。直至今日,仍為後人所津津樂道。
墨子像
故事一,有一位遊歷到墨子門下的人因才思敏捷,墨子便向該人許以官職,讓此人跟着自己學習。一年之後,此人要求墨子兑現當日讓自己當官的承諾,墨子以“魯國人葬父”的故事,告訴此人這樣一個道理:兒子為父親下葬是義務,不能談條件;學習增識也是應該的,更不能以官職為學習的前提。
故事二,有一位遊歷到墨子門下的人,墨子問他為何不學習以增進自己的見識呢?此人回答:因為我家中無人學習。墨子便以“美”和“富貴”為例,告訴此人這樣一個道理,“美”和“富貴”如果是自己所追求與嚮往的東西,又何必因為他人不追求而放棄呢。同樣的,學習是天下最寶貴的東西,能增進自己的見識,明白更多的道理,是不需要因他人的做法而左右自己不去學習。
“有遊於子墨子之門者”這兩個小故事都體現了墨子勸人學習的刻苦用心,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學習道理以達到改變自身的目的。從中體現了墨子愛才、惜才的觀點,也向世人道明瞭“學無條件”,“學不為他人”的深刻之理。
墨子的發明
墨子是一個思想家,政治家,不過他可在力學,光學,方面有着特別高的造詣,所以墨子的動手能力可是極強的,在説服別人的時候他就常常用自己的實驗或者發明的一些小東西來使得別人信服他的觀點主張。
木鳶圖
墨子手工非常巧,他用木料所做的東西非常精巧,木製的車抽可以承受非常重的物品,木製的鳥也可以飛上天空,甚至還有傳聞説,雲梯也是墨子首先發明的。當然了這些或許有誇大的成分,不過墨子是一個邏輯思維敏捷,動手能力極強的人,他能夠發明出來的東西,必定是有這東西存在的必要,或是人們需要。甚至在墨子的作品中,也有記載一些關於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據傳,墨子也是最早發現小孔成像原理的人。
墨家學派真的好像柏拉圖學園,而且墨家是理論實踐皆有之,不得不感慨中華文化的偉大!墨子在製作這些東西的時候,運用了大量的力學、聲學等等方面的知識,使得造出來的工具更加的靈活耐用,而他的這些發明同時也推動了中國的歷史進程。他的一些創造即使拿到現代來看也是非常精巧的,不得不説古人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
墨子曾經用在守城上的工具比魯班所發明的要更加先進。墨子不但是一個思考者也是一個能力者,在他的各種發明中我們都看到了他在科學技術領域的付出與努力,而他的發明也曾經讓中華文明之美聞名於世界。
墨子修身
志不強者智不達,這是墨子在《修身》中所説的一句話。意思就是志向不堅定的人就不能充分發揮智慧。而君子如果想要志遠那麼首先就要修身。
墨子名言圖
在春秋戰國時期,戰爭頻繁,社會動盪不安,在這樣的情況下,墨子心懷悲憫之心,積極的針對社會問題,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力挽狂瀾,拯救世道人心。他把自己的思想傳播出去,得到了許多手工業者和下層人士的支持,在百家爭鳴的文化鼎盛時期,有人稱“非儒即墨”。
墨子還提倡修身,修身是墨家思想有機組成部分。在《墨子·修身》中,曾提出“志不強者智慧不達”,意思就是志向不堅定的人,他的智慧就不能充分的得到發揮。墨子認為修身是立身行事之本,也提出了實踐,反省等修身的方法。
“天志”作為《修身》的根本準則,特別強調環境的重要,目的和儒家相似。墨子認為君子的標準,是“志強言信”“慷慨大方”“守道不篤”“博學多才”“明辨是非”,而這也是墨子的目的。他認為,君子應該勤奮於事,那麼他的力量就會越來越強大,抱負會日益遠大,莊敬的品行也會日益的完善。強調吃苦耐勞,艱苦卓絕的身體力行。
墨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諸多名言不僅在當時的情況下有教育意義,很多名言對於現在的我們也是非常值得學習的,他之所以能到現在都能被人記住,就是因為他超越時代的思想
墨子非樂
《墨子·非樂》是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墨子的著作,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墨子從窮苦百姓出發,認為上位者不應該天天歌舞昇平,而不顧窮苦百姓的生死。
墨子非樂書
《墨子·非樂》原文共有三篇,而如今保存下來的只有第三十二篇《非樂上》,第三十三篇和第三十四篇則在宋朝前期就已經失傳。非樂,顧名思義,就是禁止音樂,反對從事音樂活動。墨子出身農民,之後也多是如普通百姓一樣,過着清苦的生活。
他認為,所有事情都應以利國利民為宗旨,而音樂的盛行佔去了統治者們管理天下的時間。而因為想要音樂創造的器材也使百姓們加大了負擔,佔據了他們生產的時間。所以這種沒有意義的活動理應禁止。墨子認為,百姓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飽穿暖,而音樂不僅不能改變他們的現狀,不能填飽肚子也不能讓他們不再寒冷,最重要的是音樂並不能阻止戰爭的發生。反而因為統治者貪圖享樂,耽誤了國家的管理,最終受苦受難的還是普通的勞苦大眾。墨子的這種思想是處在“兼愛”的基礎上,《非樂》這篇文章充分的體現了他的主張思想,在當時那樣動盪戰爭不斷的社會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墨子的著作多從黎明百姓出發,講述百姓的疾苦,反對戰爭,所以他的思想在平民中很受歡迎光臨,但是當時的時局,上位者卻多以武力致勝,所以並不是特別的看重他。
墨子兵法
《墨子兵法》是墨家學派的鼻祖墨翟的主要代表作品。墨子是戰國時期最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魯國人,大概為公元前468年-前376年。
墨子像
墨子早年間學習儒家的思想,之後由於因不滿儒家禮教的繁瑣,於是自創了學説,並且廣收弟子,終成一家之言。戰國時期,墨學影響巨大,與儒學合稱顯學。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愛”,對待戰爭上的觀點是“非攻”。
《墨子兵法》是墨子的戰爭觀集中體現,他認為戰前應該先談判,戰時也要注重防禦,攻城戰法總結為11種。書中關於器械的篇章尤為著名,墨子曾設計了連弩之車、擲車、轉射機、窯灶鼓囊等攻守城的武器。
其中轉弩機和連弩車很是出名。連弩車是用大方木造出來的,有時邊角也會蓋鐵皮,中間有梁,上有頂,下有輪,沿城牆上的走道過。裏頭堅固異常,可容十餘人。連弩車裏架着一個巨弩,轉動自如,一次發射少則十二支最多能達到七十多支的短弩箭。
看過電影《墨攻》的都知道,巨星劉德華飾演的墨家弟子帶領一個小國,抵擋住幾十萬敵軍進攻。對於戰爭,墨子注重防守,他的弟子得其真傳,《墨攻》把一個平凡的墨家子弟對於城池防禦作戰的水平展現得淋漓盡致。《墨子兵法》的主要思想就是一場戰爭的勝負不是看軍隊有多少人,也不是看裝備有多麼豪華,而是看將領的領導能力。
墨子親士
墨子是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宋國人,曾在宋國擔任過大夫一官,名翟,後創建墨家學派,被稱之為墨家鉅子。其主張兼愛平生,非攻墨門。以仁愛治天下。
墨子像
而《親士》則是其《墨子》中的一篇,也是最首要的一篇文。以晉文公,齊桓公,還有越王勾踐的事例進行闡述,從而對比突出了“用賢親士”這一主題“三子之能大名成功於天下也,皆於其國抑而大丑也”兼王之道,必要是有仁愛之心,廣招賢才,親近賢士,善於使用賢士。
《親士》主要主張的是君道,與人道之間沒有必然的關係。後期揣摩時爭議也是頗多。比如文中突然提起的吳起裂,西施沉的典故。於君道之間對比的話就顯得有些突兀。而文中的“今有五錐”到“非此祿之主也”這兩句明顯有點脱離了主題。
《親士》中最後得出的結論“太盛難守”不像墨家的風格,到有些道家的韻味。如是,便有人猜測説這是墨子早期的作品,應創作於青年時期,還有人猜測説是後期的傳抄有誤。當然其中道理如何,還有待考證,當我們抱着存疑之心再揣摩細讀之時,自是會發現其中收益良多。
“太上無敗,其次敗而有以成,此之謂用民”此句便教導了我們要善於用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勝在得人,而敗卻在失人。“歸國寶,不若獻賢而進士”親近賢士,廣聽眾議。告訴我們要多聽別人的意見從而才能發現自身的不足,進行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