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畫家張擇端是哪個朝代的人 張擇端的資料

由 合永順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張擇端是哪個朝代

對於張擇端的身世史書上沒有任何史料記載,千百年來一直是一個難解之謎。一些專家學者認為張擇端是北宋人,也有專家學者認為張擇端是南宋人,還有專家學者認為張擇端是金代人。

《清明上河圖》紀念郵票

然而,更多專家學者通過對《清明上河圖》的研究考證,認為張擇端是北宋人。現存於故宮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圖》“石渠寶笈三編本”,後面最早的金代張著題跋中註明了張擇端的身份為“翰林”,並且進一步指出,張擇端遊學於京師,本工其“界畫”,尤嗜於舟車市橋郭徑。張著的題跋是關於張擇端身世最早的記載,也是惟一的記載。據此題跋,張擇端是北宋人的觀點最具説服力。

北宋滅亡後,宋徽宗趙佶和兒子宋欽宗趙桓被金人俘虜到北方,藏於北宋內府的《清明上河圖》及六千件藝術品也被金兵掠獲。宋徽宗趙佶的第十一個兒子宋高宗趙構杭州稱帝。張擇端為了讓宋高宗趙構不忘國仇家恨,堅決抗金,他閉門謝客,嘔心瀝血,又繪製出一幅《清明上河圖》長卷,獻給宋高宗趙構。宋高宗趙構與父親宋徽宗趙佶不同,他對畫根本不感興趣,並將畫退了回來。張擇端展開長卷,心緒難平,他一氣之下,將自己嘔心瀝血繪製的《清明上河圖》長卷付之一炬,幸好被家人及時搶出一半。沉痛的打擊下,不久張擇端憂鬱而死。張擇端兩次獻《清明上河圖》的故事是否真實無法考證,但是傳説中,張擇端卻是一位憂國憂民的畫家。

張擇端的資料

似乎一提及張擇端,人們心中自然而然地便會聯想到《清明上河圖》,甚至很多人知道《清明上河圖》,但在這些人中也有一小部分是不認識張擇端的。

張擇端畫像

張擇端在繪畫《清明上河圖》的時候不知是否料想到,這幅曠世鉅作今後將代替他在這漫漫歷史長河中長存下去,搜索相關張擇端的資料,寥寥無幾,似乎《清明上河圖》這幾個字便能概括其作者的一生。

傳説當年在北宋東京的相國寺裏,住着一些靠給寺院繪畫謀生的民間畫師,其中有一個青年畫師,他説可以把首都東京城的繁華盛景搬到畫上來,這個青年就是來自山東諸城的張擇端。張擇端住在相國寺的香積廚裏,潛心作畫。一天宋徽宗趙佶在皇家衞隊的護衞下,聲勢浩蕩地駕臨相國寺降香,宋徽宗趙佶聽説相國寺裏住着一位才華橫溢的年輕畫師,便命宰相蔡京去了解情況。宋徽宗趙佶和宰相蔡京不但喜歡繪畫,並且都是繪畫的高手。宋徽宗趙佶命宰相蔡京將張擇端召進翰林圖畫院,親自命題讓張擇端繪畫北宋東京的繁華盛景。

張擇端被召進了宮中翰林圖畫院,但是他提出請求不能關在皇宮裏面作畫,他要求在安靜的農舍中作畫,宋徽宗趙佶同意了張擇端的請求,命宰相蔡京為張擇端在北宋東京都城的郊外,找了一處安靜的農舍,從此張擇端披星戴月潛心作畫。誰能想到,這樣一幅北宋東京的繁華盛景,竟是在東京都城郊外的偏僻農舍裏創作完成的。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繪製的不朽傑作《清明上河圖》,是我國繪畫史上的無價之寶。它是一幅用現實主義手法創作的長卷風俗畫,通過對市俗生活的細緻描繪,生動地再現了北宋汴京承平時期的繁榮景象。

《清明上河圖》節選

而在這繁榮景象的表面下,作者更是暗藏玄機,在畫面中埋藏着一條令人心悸的暗線,另這幅盛世宏圖變成了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作者通過其含蓄的筆觸,以驚馬闖郊市為伏筆,鋪墊出全卷矛盾的視覺中心,船與橋的險情和橋上文武官員爭道交織成的矛盾高潮,還有前後出現的軍力懈怠、消防缺失、城防渙散、國門洞開、商貿侵街、商賈屯糧、酒患成災等場景。張擇端通過其深刻剖析社會現象的視角,以畫曲諫,將對國家城防、安全、交通等諸多的社會問題的憂慮付諸於畫卷之中,以提醒北宋君王的憂患意識。

這件享譽古今中外的傳世傑作,在問世以後的800多年裏,曾被無數收藏家和鑑賞家把玩欣賞,是後世帝王權貴巧取豪奪的目標。它曾輾轉飄零,幾經戰火,歷盡劫難,它曾經五次進入宮廷,四次被盜出宮,歷經劫難,演繹出許多傳奇故事。


 

張擇端書畫價格

張擇端畫作留世極為稀少,至今僅有《清明上河圖》、《金明池爭標圖》收藏於博物館中,因而並未有張擇端的作品流傳於古玩市場。

《清明上河圖》藏品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歷來為文人雅士所喜愛的古玩、字畫等藏品,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家,我國各地古玩文物交易也日趨紅火。

古玩又稱古董,其內容包羅萬象,五花八門,陶瓷、奇石、玉器、銅器、書畫、票據、老舊傢俱、今古錢幣、竹木根雕、古舊書籍、日用物品等等,總而言之,凡今天以前的東西,只要你覺得有意思收而藏之的,似乎都叫古玩,沒有一個特別的定義。茶餘飯後,閒暇時節,或獨自一人,或邀上三兩知己好友,細細把玩品評,便可使人恍然間彷彿穿越了時空,遨遊於歲月長河中。

如追溯歷史,自有文字記載的商周以來,玩古物一直是帝王、宦官、文人士大夫的文化傳統。這種傳統一直在中國延續了三千多年。直到清末民國,幾乎在任何一個有學問、有身份、有地位的文人官員府第,牆上多多少少會掛上幾幅名人字畫,廳堂上多多少少會擺上一圈紅木桌椅,案几上多多少少會供上一些陶瓷、玉雕、奇石作為擺設。

張擇端 李師師

李師師是北宋末年色藝雙絕的名伎,雖為女兒身,性情極為慷慨,更是有一般男子少見的氣魄,當年張擇端初來汴京,其岳父顏振鶴卻因彈劾奸相蔡京而被害入獄,慘遭殺手,一家滿門皆被流放。投奔無門的境遇下,張擇端因機緣巧合遇到了書生扮相的李師師,萍水相逢卻留下了雪中送炭的情誼。

何晴版的李師師

當時流落街頭的張擇端,靠得身懷丹青技藝,寄宿於大相國寺,當時盛行名流賢士相聚相國寺吟詩作賦,切磋學識,但張擇端一介窮酸書生,極難融入,常常遭人蔑視,張擇端也常常避人耳目,除了經常幫寺院修補壁畫,大都不與人往來。

一日,張擇端恰巧聚神在畫紙上勾勒酒樓畫廊,舉目眺望時正巧瞥見一位清逸秀骨的俊公子在不遠處駐足,見張擇端正在打量他,俊公子上前掬了掬禮,拱手施禮道:“打擾公子雅興了。”張擇端忙躬身還禮:“公子請坐。”二人志趣相投,相聊甚歡,張擇端將其有意將汴京勝景收攬與畫布之上的意圖告知俊公子,得到了對方極大的支持。

第二天,張擇端便收到了俊公子送來了繪畫工具與生活補貼,寺院內的僧人也熱情之至地為他換了一間明亮精緻的廂房。張擇端此時才得知昨日一面之緣的知己竟是以才情著稱的李師師。此後,山河飄搖見,亂世中,二人經常相互扶持,李師師對張擇端完成《清明上河圖》的大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