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歐陽修的《採桑子》藴含着什麼意境 歐陽修的作品

由 烏雅建義 發佈於 經典

歐陽修的《採桑子》藴含着什麼意境,歐陽修的作品。採桑子是一個詞牌名,歐陽修作採桑子系列的詞一共有十首,其中一首題目叫做羣芳過後西湖好。

歐陽修《採桑子》圖片

這首詩內容簡短卻富有深沉內涵的意境。主要描寫的是西湖的美景。當然此西湖非杭州的西湖,這個西湖在安徽境內。上闕講的是儘管花瓣已經開始落葉,但西湖的美景卻仍然是如此令人陶醉,一些花瓣在風兒的吹拂下緩緩落下,但仍然有保留在樹枝的點點花瓣卻格外耀眼;柳絮在風中飄蕩,翩翩起舞,讓人陶醉。柳樹的枝條在風中也搖曳着,多姿多態。它們都在春風的吹拂下,享受着這美好的一切,湖水也跟着盪漾起來。歐陽修將大自然的美景寄託到自己的內心。通過對美景的描寫,營造了一種清靜祥和氛圍。歐陽修淡然自在的描寫與這種氛圍相結合,實在是令人嚮往。

歐陽修將自己內心的不悦藉助自然美景移除。有美景的地方就必須是好心情。可見歐陽修的內心是足夠的強大。下闕描寫的是在欣賞完美景後,人漸漸的少了,隨之伴隨的演奏也結束了,內心的空虛寂寞之情便油然而生。但是這樣沒有聲音的環境好像也挺好的。於是歐陽修回到了屋子裏,把窗簾拉起,然後便看到一對燕子朝屋子這邊飛過來。此時的歐陽修內心是空虛的,但是燕子的到來又烘托了一份寂靜之後的愉悦之情。歐陽修的作詞完全是通過觀察生活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愜意,結構縝密,情與景的結合,讓讀者很是喜歡。

歐陽修是什麼居士

在我國古代漢語中,“居士”這個詞一般指的是待在家裏沒有進入仕途或者未能進入仕途的人,到了後來,那些有才華、看中個人操守的人受到很多人的尊敬,也被稱為居士,居士成了一個敬稱語。到最後,那些為了表示自己不願進入仕途或者想退隱和在仕途失意的文人雅士開始自稱為居士,如李白稱青蓮居士,白居易稱香山居士,蘇軾稱東坡居士。既然如此,歐陽修也是一代文豪,歐陽修是什麼居士呢?

歐陽修像

歐陽修是北宋時期的人,在散文和詩作方面的成就很高,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年輕的時候,他也進入仕途做過官,先後做過翰林學士、參知政事、兵部尚書、太子師傅等,他是政治文學方面的革新者,力求改革,摒棄守舊思想。然而步入仕途的人,常常有不如意,也難免會遭受貶謫。歐陽修激進的改革主張和推新思想受到那些固守傳統思想的人的反對和排。在他39歲正直壯年的時候,他在政治上受到貶抑,內心充滿着抑鬱之情,這個時候,酒成了他的療傷靈藥,喝得得以讓他忘卻失意的煩惱,整日寄情于山水之間,以酒消愁,他便給自己起了一個號,叫“醉翁居士”,以此來表示他未建功業、年華已逝的悵惘之情。

到了他晚年體弱多病的時候,他辭了官去頤養天年,這個時候他給自己改了另外一個號,叫“六一居士”,他説他的家裏藏了有一萬卷書,還有一千卷是收集的金石文字,有一張古琴、一盤棋和一壺好酒,最後還有他自己,一個慢慢老去的老頭,合起來就是“六個一”,所以就叫做“六一居士”。

所以歐陽修一生有兩個號,一個是“醉翁”,另外一個就是“六一居士”,這兩個號都顯示出他寄情山水、以酒為樂、以文為友的高尚情操。


 

歐陽修字

中國自古就是文明之國,十分講究敬老愛幼,維護傳統。古時候的人,對於名字的講究是很嚴格的,尤其是那些有身份的人,不管男女,到了成年之後,都會取一個字,以便於別人稱呼他們,得到別人的尊重。一般的同輩以及下屬的人只能稱呼兄長和長輩的字,不能直呼其名。在他們的名字之外,有些人還會給自己起一個別號,也有別人給他們起的號,和名字沒有關係。比如諸葛亮,字孔明,號是卧龍;蘇軾,字子瞻,號是東坡居士;再比如李白,字太白,號是青蓮居士。而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時,他給自己起了另一個號,“六一居士”。那麼歐陽修字有什麼涵義呢?

永叔紀念公園

關於歐陽修字,有學者是這樣理解的:古人的名和字相互之間都會存在一定的關聯,可能意義相近,可能意義相反,也可能意義相連。修和永這兩個字都有長的意思,只不過它們各自的側重點不同而已。“修”主要側重的空間概念,而“永”側重的是時間概念。“叔”字是古代人用來排行的,“伯”是老大的意思,“仲”是老二的意思,“叔”是老三的意思,而“季”是老四的意思。比如説孫權,在家裏排行老二,所以字仲謀。再比如曹操,字孟德,徳和操都是表示節操德行的意思,孟也是用來排行的。所以人們推斷歐陽修在家中可能是排行老三,家人希望他生活長久,所以給他起了字,叫“永叔”。

古時候的字,是為了別人表示對他的尊敬而起的。歐陽修在當時以及後世文壇上的影響力一直很大,所以人們要麼稱呼他的字號,要麼都尊稱他“歐公”。

歐陽修是什麼家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他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歐陽修畫像

首先,他作為政治家,在政治上頗有名望。他早年步入仕途,目睹了北宋王朝的積貧積弱,他和好友范仲淹一起,向皇帝上書要求推行改革。他認為,當時社會最嚴重的問題是因為腐敗。北宋王朝揚文抑武,造成長期冗官冗員的現象。他和范仲淹一起針對這些問題發起改革,結果改革失敗,兩人雙雙被貶。不久,歐陽修又被召回,和范仲淹,韓琦等人重新推行改革,史稱“慶曆新政”。但依舊被保守派擊敗,歐陽修再次被貶。之後,在皇佑元年,歐陽修被當時的皇帝重新任用,參與編寫史書。

歐陽修還是一個著名的文學家。事實上,他在文學上的造詣遠遠超過他在政治上的。他和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稱為“千古文章四大家”,並和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合稱為“唐宋八大家”。中國二十五史之一的《新唐書》就是他主持修訂的。歐陽修在文風上,繼承和發揚了韓愈的古文運動,主張文章平易明瞭,言之有物。當時和他針鋒相對的學派是“太學體”,這種體裁的文章,都擅長玩弄古語,咬文嚼字,歐陽修最反對的就是這種文體。他認為,寫文章應該嚴謹平易,通俗點説,就是要讓人看得懂你在寫什麼。所以即使是他的散文,歐陽修也幾乎都實實在在地寫了一些事情。

據説,唐宋八大家有五位都是出自他的門下,可見其在文學界地位的傑出。而正是因為他,為當時的大宋王朝,注入了新鮮的血液,為中國的文學史,作出了偉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