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學生“減負”越響,家長“負擔”越重,這樣做才能“雙減負”

由 合永順 發佈於 經典

  陪孩子寫作業,就是中國家庭的崩潰現場。家長們除了要輔導孩子正常的教學作業,有的已經從“陪作業”發展到“代替做作業”了,因為有些家庭作業已經超出了孩子們的能力範圍。比如一些複雜的手工作業、PPT、拍照片、拍視頻等等。因此,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範小青建議“給小學生家長減負”,建議學校給家長的“陪作業”任務一定要適度、合理。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教學方式就變了,以前的孩子都是自己完成作業,從來不用家長們陪做作業,而現在的孩子們離開家長就做不了作業。一是來自家長自身的原因,二是來自作業本身的難度。

  畫户型圖

  張女士有一個2歲半的女兒,上個週末從幼兒園帶回了一份家庭作業:讓孩子畫家裏的“户型圖”。想想那些設計師的户型圖圖稿,孩子自然是完不成的。最後張女士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這“户型圖”給畫了出來,還感嘆説:“得虧我們家裏小!”

  數1億粒米粒帶到學校

  小學數學書上有一課“1億有多大”,於是就有數學老師説:在家數1億米粒。有家長問要怎麼數呢?老師回答:要一粒一粒地數。這不止學生難,家長也難。這1億粒的米,要花多少錢才能買到?

  現在不少老師會給學生留一些開放式的動手作業,可有些老師在留作業時並沒有考慮實際,作業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可行。既折騰了家長和學生外,又對學習知識沒有一點增長,真是讓人非常的無語,老師們佈置作業的時候麻煩考慮一下可行性吧!

  畫30天的月亮

  一所幼兒園給學生留下一項作業:畫30天的月亮。有孩子家長説:自己家孩子選了看晚上12點的月亮,家長不捨得孩子每天睡太晚,就自己代替孩子每晚12點畫月亮。一個月後,家長累瘦了8斤。

  這筆者就要替老師們抱不平了,這個作業真不奇葩,家長倒是挺奇葩的。觀察月亮其實是一項很好的活動。第一咱不要選在每晚12點,的確太晚,每晚7、8點也是完全可以的。第二觀察月亮的活動可以提高孩子的觀察能力,孩子會發現每晚的月亮不同,也會自己提問各種問題,自然就激發了孩子的求知慾和探索欲。家長可以陪着孩子一起記錄,完全沒必要代勞。月有陰晴圓缺,讓孩子自己去觀察還挺有意義的。

  家長的負擔

  每天總能聽到隔壁媽媽在咆哮着教孩子寫作業,聲嘶力竭、恨鐵不成鋼的語氣,孩子也是天天哭。

  筆者認為:孩子寫作業是需要家長陪同的,關鍵在於如何陪同?對於小學生來説,重要的不是家長的“陪作業”,而是監督。他們需要的不是掌握多少知識,而是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獨立、自覺地完成作業。

  家庭作業是老師留給孩子的,就要孩子獨自完成。很多家長看着孩子速度慢,效果不好,就會直接上手替孩子做。這樣孩子就少了獨立思考的環節,家長不但累,也沒有達到老師留作業的初衷,建議一些家長對孩子們“放手”。

  本身作為家長,工作一天已經很累了,他們需要休息。可回到家裏又添了一個陪孩子寫作業的任務,看着孩子寫作業又很生氣,就會導致家長更加煩躁。把家長變成兼職教師,反而會造成緊張的親子關係。

  老師的原因

  作為一名老師,我想説:除了正常教學作業,很多的其他任務都是領導們佈置的,比如一些網上回答問題等等,是他們要檢查,要材料,要圖片。我們也不願意,也很無奈。

  建議老師少佈置一點“奇葩”作業,尤其對於幼兒園和小學生,有些作業壓根就是佈置給家長的。像一些低年級學生,就要求孩子們畫手抄報之類的,一年級學生字都寫不了幾個,怎麼能畫好手抄報呢?作業時間是否合理?作業難度是否合理?是老師在留作業之前必須考慮的問題。

  雖然國家一直強調給學生減負,學生的空閒時間多了,家長卻不放心,生怕自己家孩子學得少,在家裏各種輔導。像一些動手製作的作業,目的是為了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但一些家長眼看着孩子做得不好看,就會説對孩子説“我來我來”。很多作業真的不是佈置給家長的,而是有些家長不願放手。但也有一些作業是完全超出了孩子的能力範圍,不完成又不行,家長們只有親自上陣,因為很多家長説“自己像是又重新上了一次學”。

  我覺得應該減少家長陪孩子寫作業的任務,家長是應該督促孩子完成作業的,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本應該是完善教育的途徑。這是對學校教育的補充,而不是學校教育的校外延續。

  每天都會和你分享教育知識,歡迎關注。(文章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歡迎留言討論:你怎麼看待“家長減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