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皆知土地公張德福,卻少有人知土地婆,其中有何隱情?
《禮記外傳》稱:“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故建國君民,先命立社,地廣谷多,不可遍祭,故於國城之內,立壇祀之。”在古代君王的心中,“社稷”二字如同千鈞之重。其中,“社”就是指土地,“稷”是指五穀。掌管“社”的神仙就叫做社神,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土地公兩夫婦。
在我國的民間傳説中有很多大小神仙,有一些神仙廣受歡迎,現在經常都可以看得到,例如關公、財神、觀音菩薩等,此外三清、佛祖等也經常可以看到。在古代,中國最常見也是最接地氣的神靈就是土地公了。在中國人耳熟能詳的《西遊記》裏,孫悟空一旦想了解所到地方的基本情況,通常會一聲召喚:“土地老兒!”可見,土地公是對一個地方最瞭解最熟悉的神仙。
▲《西遊記》中的土地公
01
土地公是中國神仙階層裏等級最低的一個小神,主要負責一小塊地面的土地。清代翟灝在《通惜編·神鬼》中定義:“今凡社神,俱呼土地”。在現在的電視劇電影裏,土地公的形象多為一位慈祥老者,手拄枴杖,鬚髮皆白。土地公官職雖小,但是管的事兒還不少,除了管土地還要管當地的財政,所以在他的手上還會拿着一個金元寶。
眾所周知,所有的神仙都有一個來歷。有的是自行修煉後得道成仙;有的是遇上仙點化後位列仙班;還有的是因為生前行善積德,於是死後封神成仙。那麼,土地公在成為神仙之前又是什麼樣的人呢?
▲土地公廟
土地公這個稱呼其實是一個俗稱,這位神仙的正式職位叫做“福德正神”。土地公跟關二爺關羽一樣在成為神仙之前原本是人。不同之處在於,關二爺的神職是由皇帝親封,而土地公之所以封神則來自於民間百姓的供奉。
02
在成為神仙之前,土地公叫做張福德,本是一位朝廷命官。張福德在世為官的時候,當的是税官,與錢財打交道,但是他為官清正,愛護百姓,幹了不少利國利民的好事。因為行善積德,張福德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樣,福德長壽,一直活到102歲才無疾而終。
▲土地公畫像
傳説,在張福德去世之後三天,仍然容顏不改,面部栩栩如生。此事一經傳開,眾人都覺得十分驚訝。有一家農户生活非常貧困,幾乎難以為繼。這個人聽聞張福德的奇事之後,心生崇拜,就用四塊石頭圍了一個小小的祭祀地,把張福德供奉起來。誰知沒過多久,這個一貧如洗的家庭竟然漸漸富裕起來。
這事一傳十,十傳百,其他貧苦百姓便也開始供奉張福德。一些商人聽説此事以後,更是出錢出力為張福德塑金身,修建專門用來供奉的廟宇。時間一長,土地廟和土地公的分佈便越來越廣,越來越多,香火也越發鼎盛。
▲土地公與土地婆塑像
前面提過,“社神”一職除了土地公,還有土地婆。南宋之前土地廟裏的供奉只有土地公,在那之後才開始出現了土地婆的形象。但是土地婆在民間傳説和故事裏出現較少,這大概是因為土地婆説話直接,不拐彎抹角。
03
關於這個原因,民間傳聞裏是這麼説的:土地公剛剛被封神,玉皇大帝要把他派下凡的時候就問他有何願望,土地公本來就心腸仁慈,於是就告訴玉皇大帝希望百姓安康,眾人皆可安居樂業,生活富足。土地婆在旁邊聽了以後卻説,“人世間本來就應該有貧富差距,如果每個人都生活富足了,就沒有人願意去做一些辛苦的工作,如果一直這樣的話,會出大問題的。”土地婆的這一説法在民間傳説中也就是貧富差距的由來。
▲土地公與土地婆塑像
後來土地公下凡開始掌管一方水土,看見人們總是受困於生老病死,生者總是為失去親人而痛苦不已,惻隱之心大起,就想做點好事,把那些死去的人施法復活。土地婆並不同意這樣做,她認為生老病死是天道輪迴,不能想改就改。再説,如果死去的人還能被複活,那麼世界上的人就越來越多,很快就沒有糧食可吃了。這兩件事土地婆都説得很有道理,土地公也都聽從了土地婆的勸告。但是也就因為這些事兒,普通百姓就不怎麼喜歡土地婆了,有的人還稱她為“惡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