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求誠信的國家,所以中國人經常説“言而有信”。什麼是信呢?單人旁加一個言字,人言為信。言,就是指説出來的話嗎?非也。
看一下,言的甲骨文,和舌的甲骨文,是不是很相似?
舌的甲骨文上,加上一橫,就變成了言。但事實上,説出來的話,不只是與口舌有關,更多的是心理活動的外在表面,就是説的“言為心聲”。
説到“言”字,常想起兩個成語,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駟馬三追。
我們都聽過毛遂自薦的故事,其實,在毛遂自薦的故事裏,還誕生了“一言九鼎”這個成語,是怎麼回事呢?
《史記》中記載,秦昭王發兵圍困趙國的國都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去楚國求教。平原君是誰?當時的“戰國四公子”之一,是以禮賢下士、門下食客眾多著稱。當時,平原君打算派二十名食客一起去求救,挑來挑去,只挑出了十九個人,正在危難之際,毛遂站出來自願前去。可是,平原君不認識他,不放心啊,問:“先生來我門下多長時間了啊?”毛遂回答説,有三年了。平原君問:“賢能的人,就像放在袋子裏的錐子,早早就露出頭了。三年了,我都沒聽過先生的名字,看來才能也是一般,先生還是不要去了。”毛遂説:“我以前並沒有進入您的囊中,如果以前有今天這樣的大事,我在您囊中不僅是露出頭,而是整個鋒芒畢露了。”平原君將信將疑,讓毛遂跟行。沒想到,到了楚國後,平原君和十九名食客輪番上陣,楚王依舊拒絕發兵相救。此時,毛遂站出,以三寸不爛之舌曉以大義,最終説服楚國出兵相救。平原君感嘆説:“毛先生到了楚國,一番言語,證明趙國地位重於九鼎,而使楚國相救。毛先生三寸不爛之舌,勝於百萬之師啊。”大家都知道,什麼是九鼎啊,代表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啊。毛遂的一句話,頂得上九鼎之重,這是多大的分量啊。後來,人們就用“一言九鼎”來形容,人説出的話可以產生極大的力量,發揮極大的作用。
再來看“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駟馬”,是什麼東西呢?
古時候,一般車前面都是四匹馬拉着着。
四匹馬拉着,跑起來還是比較快的。可是,當你的言語説出口的時候,四匹馬都追不上,怎麼了?話出口的速度更快啊。話出口了,就會產生影響,是好的影響,還是壞的影響,就看你是怎麼説的話了。所以這句話的本義就是,説話的時候啊,一定要謹慎啊。也就是儒家提倡的“訥於言爾敏於行”,多做,少説,慎説 ,説出的話無法收回,一旦説錯了,傷人了,都無法補救了。後來,又引申為人要言出必行,誠實守信。
一諾千金,跟言而有信相似,都是代表誠信的成語。
諾的本義是答應,民間的説法,一拱手,就是打個諾,開口,就是唱個諾,就是指應答一下。一諾千金,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史記》中記載,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季布是誰?一位俠士。什麼俠士?講信用講情義的俠士。能言善辯的曹丘生與他是老鄉,但是因為曹丘生能言善辯,愛結交權貴,季布有點看不起他。曹丘生去拜訪季布,季布就有點不耐煩。但是曹丘生依舊恭恭敬敬,慢條斯理地説:“楚國有句話,説得黃金百斤,不如地季布一諾。咱倆都是楚國人,我每到一處,就宣揚你的名聲,不好嗎?”那個時候沒有網絡,沒有自媒體,還真是要靠口碑相傳。於是季布覺得有道理,就招待了曹丘生幾個月,在此期間,曹丘生也觀察了季布的人品、禮賢下士的作為,之後為他宣傳。一諾千金的故事,也從此流傳下來。
在我看來,誠信,是一輩子的事,是做人的原則。你誠信了,你的話語,才會越來越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