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用户的真需求
編輯導語:如何更好地滿足用户需求是一個產品經理必須要考慮的問題,理解用户需求也是最難並且最重要的一步;我們應該如何挖掘用户的真正需求?本篇文章作者從需求來源、怎麼獲取用户需求進行分析。
從0到1開發部分流程(敏捷開發)
由圖可知:
- 定義階段:我們在產生一個idea時,最先考慮的是我自己需不需要這個idea,它能給我解決什麼問題;其次就是其他的某個羣體會不會去使用,羣體規模如何——也就是我們常説的市場和用户。
- 市場:市場就是人、錢、欲 三者的產物;也就是我們所説的購買者,購買力,購買慾;分析市場意味着我們的產品能不能賺錢、規模有多大、什麼因素影響我們賺錢、可以賺多少錢。
- 用户:用户就是使用我們產品的人,所以我們在進行產品產品設計之前,需要對用户需求進行調查與分析,也就是本文所要涉及到的內容。
- 分析:市場找準了,但如果產品的需求方向錯了,就算有了用户,最後也只會跟你説拜拜;所以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對於產品來説至關重要。
需求來源大致分為以下三個羣體,那麼三個區別在什麼地方呢?
- 用户:需求的直接發起者,可謂是一手資料。
- 代理商:代理商相比是貼近用户的一個途徑,一般資料可以劃分到二三手資料。
- 銷售:統籌情況下,銷售的資料多為二三手資料,不排除一手資料。
需求是隱形的,用户往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例如:世界上第一輛汽車的誕生,那個時候的人們侷限於當前的交通工具,儘管大家都知道“如果能再快點就好了”,但卻不知道怎麼樣才能夠能快。
本茨發現了人們追求速度的需求,然後發明了汽車。
我認為他的高明之處在於——他的做法並沒有讓馬跑得更快,而是創造了一種新的交通工具。
用户知識提出了速度不夠快,沒有給出明確的方向,原因是受自身認知的侷限性。
用户不想説出來,人的情緒和性格以及當時的狀態往往決定了;用户能否將他們的真實需求轉遞給我們,亦可能是假的,也可能是模糊不清的。
所以這時要能獲取到用户真實的想法就很能體現我們的分析能力了。
2. 如何獲取到用户的真實需求一切真正的需求來源於溝通。
我們找到需求的提供者後,始終記住一句話——真正的需求來源於溝通。
溝通的對象:提供信息的對象。
在做一個產品的時候,通過給用户和提供信息對象直接溝通,根據他們反饋的產品要求,才是最貼近真正需求;因為只有生出在那個特定環境中的羣體,他們才能真正知道什麼樣的產品滿足他們的要求。
無論是對產品、運營還是設計來説,理解用户需求是關鍵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而關於如何理解用户需求的文章不少,讀過後你是否能真正理解呢?還是似懂非懂,但到了落地環節又不知道如何入手?
找用户需求不能為了讓產品顯得高端而強行捆綁一些前沿技術,忽略了用户的使用場景;產品經理要通過需求分析,找到用户本質的需求。
3. 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同理心其實無論是一手需求還是二三手需求,其本質都是“以用户為中心的”考慮。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情,理髮師永遠不知道什麼叫修一點;理髮師並不是不知道什麼是修一點而是這裏一刀,不對,這裏多了,再來一刀,不對又少了;然後就一直修啊修,就變成了我們説的不懂什麼叫修一點的長度了。
相信經歷過的寶寶們每一次理髮都是一次賭博,當理髮理到越來越不敢相信時,我們已經輸了;如果把理髮師比作產品經理,那麼當理完髮的那一刻起,你已經永遠的失去了一個用户。
那麼怎麼樣才能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呢?——擁有一顆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站在用户的角度,理解用户的想法;缺少的同理心,就會容易出現上述類似的情景。
他們往往覺得自己瞭解用户需求,但大多數時候我們理解的是我們認為的喜好和習慣,也就是“我覺得”。
那麼如何才能擁有一顆同理心呢?
這需要我們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理解他人的想法;這就需要我們能夠轉換角色,通過理解洞察力看到事物的本質。
就比如:一個顧客來理髮,通過觀察和詢問,得知他是一名高中生;想象一下,同學們都留着乾淨利落的劉海髮型,只有“我”一頭短髮,額頭鋥亮,宛如一條土狗;轉換角色感同身受後,我們就能瞭解顧客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就算不太整齊,也不會希望“再短一點”。
培養同理心,需要我們先傾聽他人的感覺,然後轉換角色,體會別人的感受;把自己調整到可以發掘他人的感受,才能夠站在別人的立場上體會這些感受。
4. 分析用户需求的本質——洞察力如果培養同理心是一個產品經理的入門課,那麼分析用户的真實需要則是進階課程。
定義:洞察力是指一個人多方面觀察事物,深入事物或問題的能力,是人通過表面現象精確握其核心並判斷出背後本質能力;它迫使你去抓住問題的實質,而不只是看到外表現象。
舉例分析:從A能推導出B、再導出C、D,最後推導出E,而洞察力則是直接從A推導出E。
其實就是將一系列的邏輯推理進行簡化,是能夠直接面對錶相到結果,而省略了推理和證明的過程;相應的,從A到E,現實生活中,邏輯思維啓發我們,從A到E,要經過B、C、D,而事實上我們可能會經過很多彎路,從A不只導出B,也可能是α 甚至是β,而B到C又有很多種可能。
結論:洞察力不是你瞎想亂推導,這需要我們在探索事物本質過程中思考,其事物背後發生的本質原因是什麼?有哪些影響因素?發展方向在哪?會形成什麼結果等等。
在探索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試錯,總結,糾錯,再試錯;在迴環往復的試錯中不斷積累正確的推斷,讓我們能以最快最短的時間從A到E,從而得到相應的正確的結果。
四、總結發掘用户真正的需求。
首先,不僅要分析需求的來源,但無論是一手需求,還是二三手需求;理解性的閲讀並不見得讓我們能真正把握用户的真實需求,相反還可能陷入旁觀者清的狀況。
你加入太多主觀意識,以一種過於理性的方式,把自身與自然及他人區別開來,但你做出來的產品不是用户想要或者貼近用户的產品。
事實上,獲取用户的真需求時,需要的正是一種當局者迷的狀態;轉換角色,將自身與用户的當時所處環境融合,從而真正明白用户的真實需求是什麼。
本文由 @哈皮經理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