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教育 成就每一個人 ——訪萊蕪區勝利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刁興慶
走進萊蕪區勝利中學的校園,“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校訓赫然在目,學生目光清澈、陽光自信,老師睿智幹練、充滿朝氣,一股股向上的成長氣息讓人不由自主地深藴其中。
建校不到兩年,學校就聲名鵲起,成為萊蕪人家門口的優質名校,先後獲得山東省省級衞生單位、山東省科技教育創新發展實踐基地、山東省學校文化建設重點研究基地、濟南市文明校園、萊蕪區教育系統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教育成果的取得,背後有什麼“秘訣”?6月24日,記者對萊蕪區勝利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刁興慶進行了專訪,請他談談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以及辦學特色,讓讀者走近身邊的勝利中學。
記者:學校座落在萊蕪戰役小窪阻擊戰(電影《集結號》故事原型)發生地,你們是怎樣利用這一紅色資源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
刁興慶:如何做好紅色傳承,一直是我們深入研究的課題。建校以來,我們深入挖掘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文化,用身邊人講身邊事,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學校將每年9月定為紅色主題教育活動月,設計開展“五個一”紅色教育,即一首紅色歌曲、一次紅色主題班會、一場紅色主題故事會、一場讀書報告會、一場紅色實踐體驗分享會,讓紅色教育隨處能見。學校建有紅色文化長廊,《集結號》雕塑也已設計完成。學校校訓“從勝利走向勝利”也是植根於紅色記憶,放眼於孩子們的長遠發展,激勵他們克服困難,不斷取得成功。
記者:學校開始招生僅2年,教學聲譽不斷攀升,已經成為市民眼中值得信賴的“潛力校”。勝利中學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
刁興慶:科研立校是我們學校教學質量穩步提升的“法寶”。學校以課程建設為核心,落實活動課題化、問題課程化、校園智慧化,打造實戰課堂,把小事做細,細事做精。目前,每位教師都在積極參與做一些小課題,用“小課題”解決“大問題”,“微課題”帶動“大教研”。
勝利中學很大一部分學生入校時基礎相對較弱,如何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針對這個問題,學校張秀麗老師開展了小課題的研究,在課堂上,隨時觀察每個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對學生實施精準提問,重點問題反覆提問,設置個性化問題等,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題取得的效果非常好。每逢放假,學校的“離校課程”也是做得有聲有色,成立專門的教研小組,將安全教育、送離學生等每一個細節都做實、做細,孩子們在這種氛圍裏學習,成績自然會越來越好。
學校經常派教師外出參加培訓,實施“青藍”工程,加大青年教師培養力度。學校成立了勝利中學名師工作室,定期舉辦班主任論壇和勝利大講堂開講活動,做好“請進來”與“推出去”這篇文章。僅2019年就有40餘人次在全國、省市區教學基本功比賽中獲獎。
記者:學校極力倡導“激勵教育”,讓學生“做最好的自己”,在這方面學校有什麼好的做法?
刁興慶:即使再平凡的孩子,也有他獨具特色的地方,我們誰都沒有權力為他們貼上“壞孩子”、“不行”的標籤。
學校迅速發展,激勵教育起了大作用。要懂得用巧妙的策略來引導孩子,比如針對班裏孩子們的層次特徵,採用有梯度的獎勵制度;個別化交流代替統一評價;還可以發揮榜樣引領的力量等。我經常進入班級與學生聊天,讓他們可以經常零距離和校長接觸,開玩笑,聊天,被肯定,從而獲得被重視、被尊重的成就感。
老師的責任就是讓每一個孩子發現世界的同時去發現自己。通過激勵教育,讓每個孩子不僅要學會知識,更要學會合作,學會擔當。
記者:在你的眼裏,什麼樣的學校才算是“好學校”?咱們學校又是如何自我打造的?
刁興慶:我認為,一所好學校要讓學生快樂學習,教師幸福成長,校園裏充滿歌聲、笑聲、讀書聲。我們要以辦一所百年老校的格局視野來審視師生髮展的軌跡與行程,將學校的發展真正置於師生髮展的基礎上,先成就師生,才能成就學校。“成就每一個人”是我校一慣秉承的辦學理念,讓每一位師生都能夠在學校裏找得到施展、訓練、培養涵養的舞台。
2018年12月,在萊城區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中,我校教師馬豔玲、王偉榮、張樂分獲語文、數學、生物學科第一名。在去年4月區運動會中,當時我們只有初一新生,但學校依然鼓勵學生踴躍報名參加,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鉛球比賽中,吳憲翊同學面對27名高年級對手,毫不畏懼,獲得第6名的成績,同時我校榮獲精神文明獎。會後,我一一為獲獎學生頒獎以資鼓勵。
建校以來,勝利中學始終把“成就每一個人”作為學校發展的核心,積極推行激勵教育,讓每一個人都發現自我,做最好的自己。相信在全體勝利人的不懈努力下,學校一定會從勝利走向勝利。
(本報記者高明通訊員呂華)
原標題:用心做教育 成就每一個人 ——訪萊蕪區勝利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刁興慶
值班主任:李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