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叛逆期和父母對着幹?聽聽孩子們的心聲吧,該成長的或許是你

由 童豔紅 發佈於 經典

“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凡事都要聽我的”

這句話經常從家長們的口中脱口而出成為管教孩子的名言,但是

你知道孩子的真實想法嗎?

孩子叛逆期和父母對着幹?聽聽孩子們的心聲吧,該成長的或許是你

現在的父母都盼望着孩子成龍成鳳,期盼之下衍生了家庭管教。

由於時代不同,父母們對孩子的穿着打扮看不順眼,經常

打着“為你好”的旗號管東管西

。叛逆期的孩子自始至終覺得和家長有代溝,

不但不會聽從家長的教育還經常和家長對着幹。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和追求,他們做事情也有自己的方法,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叛逆不懂事

,而是家長總帶着有色眼鏡看待孩子,以個人喜好判定孩子好壞。

網絡上曾經有篇專門討論父母看自己不順眼的帖子,網友們看到後紛紛踴躍發言,

“吐槽”自己爸爸媽媽的留言達幾千條之多。

下面是關注度最高的幾位網友的發言:

@小樹葉:

我媽

經常限制我的自由,

放學必須回家

,在外面多呆一會回家就要吃“竹筍炒肉”,現在我都三十五歲了,媽媽依然規定要按時回家,我也不知道我媽到底是用心良苦還是太愛我。

@奧特曼的小怪獸:

我爸特別害怕我學壞,

從小對我看得很嚴,我幹什麼事他都要進來監督

,不但要監督我還在我耳朵旁邊各種嘮叨,

這個不好,那個不健康,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聽

,我感覺我不是他兒子是隸屬於他的私人物品。

@吉光片羽:

我媽不讓我聽搖滾和民謠,我一聽搖滾她就把家裏的電閘拉下來,還沒收我的手機。

她覺得能唱搖滾的人都特別壞

,我覺得在家生活特別沒勁,

我想去學跳街舞她也堅決反對,説我不走“正路”

父母和子女處在不同的兩個時代,兩代人的興趣、愛好、價值觀、行為準則肯定有所不同。家長不進步總用自己年代的標準來要求孩子是一種對孩子天性的制約,對於和孩子之間的代溝,解決的核心問題在於家長而不是孩子。

父母別再以個人喜好判定孩子,這四步教你消除與孩子之間的代溝!

1)父母學會進行角色置換

家長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

,不要總是在孩子面前擺家長權威,用“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多”這樣的話壓制孩子,孩子並不會領情,反而覺得家長在欺負自己。

2)站在平等的角度進行交流

家長可以試着做孩子的“好朋友”,用平等的姿態和子女進行溝通,這樣才能真正瞭解子女內心真實的想法。

很多父母不接納孩子,認為孩子的做法都是錯誤的

,這種想法是不可取的。

3)父母和子女之間求同存異

父母和子女本來就是不同時代的人,

文化背景、生活經歷都存在很大差異,雙方存在代溝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兩方之間應該“求大同,存小異”,雙方互相接納理解,允許差異長期存在。家長絕不可將自己的興趣、愛好,生活模式等強制性地轉嫁給孩子。

家庭是一個講求“愛”的場所,有愛才能包容,有愛才能接納,強加的愛不是愛,而是控制。

4)父母要跟着時代一起進步

子女們都喜歡“開明”的父母,這樣的父母能夠跟得上子女的時代,努力和子女處於一個頻道,溝通時更有共用語言。為了能做子女眼中開明的父母,

家長們應該跟上時代步伐,做新潮的“虎爸虎媽”。

“自我實現”是教育學家、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人格理論。他認為,一個“自我實現”的人才真正擁有健康的人格。

“自我實現”是指人在不受條件及環境的制約下將自己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他聽從的是自己的內心,而不受外部世界的影響,自我實現是對自己內心的最大滿足。

育兒路上父母也應該“成長”,幫助孩子成為一個自我實現的人!

1)鼓勵孩子自己做決定,勇敢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家長在教育過程中,需要多做的是“引導”的工作,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

當面對人生的十字路口,家長不要替孩子做決定,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想要走的道路。

比如,有的家長一直希望孩子成為一個“科學家”,而孩子卻想長大後成為一名“警察”,如果孩子勉強聽從了家長的意見就算真成了科學家也會覺得自己的一生充滿缺憾。真正的自由不是物質的自由,而是內心的自由。

2)教會孩子看問題的時候不要對任何事物帶有偏見

老子曰:“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大人們因為經歷複雜看待事情時普遍帶着自己的偏見和有色眼鏡,年齡小的孩子看待問題反而簡單、純粹。保持赤子之心是一種非常珍貴的品質,家長不要泯滅了孩子的天性。

今日互動話題:對於寶寶的叛逆行為,您是怎麼看待的呢?對於解決與孩子之間的代溝,您有什麼小妙招呢?您覺得自己落後於時代了嗎?歡迎評論區留言及點贊!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