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此人被嚴重低估? 武功奇高, 排名卻未列天罡星, 歷史上堪稱傳奇人物!
文:都頭鄆哥(作者原創授權)
金聖嘆在批評《水滸傳》時曾寫道:“別一部書,看過一遍即休。獨有《水滸傳》,只是看不厭,無非為他把一百八個人性格,都寫出來。”其實這句話是值得推敲的。《水滸傳》中108條梁山好漢,36位天罡星為主,72位地煞星為輔,作者是有側重點和主次之分的。天罡36人,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章節,而大多地煞則沒有這種待遇。《水滸傳》成書以後,歷代讀者都有一種觀點,那就是有些天罡好漢並不“名副其實”,如穆弘、解珍、解寶等。而地煞中反而有很多能力突出,理應名列天罡卻入地煞的好漢。而這些人中,尤以病尉遲孫立為典型代表。
説起孫立,此人在水滸中是個讓讀者“又愛又恨”的人物。一方面他利用和欒廷玉的師兄弟情誼幫助梁山打破祝家莊,人品頗受詬病。另一方面他的綜合能力又很突出,武藝高強,特別是徵遼時與寇先鋒之戰堪稱水滸中馬戰最精彩的戰鬥之一。那麼在《水滸傳》成書前的原始故事中,孫立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形象?又有着怎樣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説説地勇星病尉遲孫立的故事。
一、孫立的排名
我們知道,在《水滸傳》成書之前,宋江起義的故事就已經廣泛流傳了,相關的記載也有很多。我們通過將《水滸傳》成書之前即出現的《大宋宣和遺事》、《癸辛雜識●宋江三十六人贊》、《豹子和尚自還俗》【筆者按:這三種材料很大可能成為了《水滸傳》的原始創作素材。】中的宋江一夥人名單進行對比,列出下表:
通過上表,我們可以看出,在《大宋宣和遺事》的天書名單中,孫立名列第23位;在《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孫立名列第9位;在雜劇《豹子和尚自還俗》中,孫立名列宋江手下頭領第25位。可見,在小説《水滸傳》成書之前的話本、筆記、雜劇等相關記載中,【筆者按:當時還沒有地煞七十二人的觀念。】病尉遲孫立都是宋江一夥中的重要成員,且地位並不算低。如果按照這種模式發展下去,孫立躋身天罡是毫無疑問的。
二、孫立的綽號
在許多記載中,孫立的綽號一直是“病尉遲”。但是孫立其實還有另外一個綽號,那就是“石頭”,且這個“石頭孫立”的故事在南宋時期已經作為一種公案類小説流傳。
【宋代羅燁的《醉翁談錄?甲集?卷一?舌耕序引?小説開闢》記載:“夫小説者,……有靈怪、煙粉、傳奇、公案,兼朴刀、杆棒、妖術、神仙。……言《石頭孫立》、《姜女尋夫》、《憂小十》、《驢垛兒》、《大燒燈》、……《戴嗣宗》、《大朝國寺》、《聖手二郎》,此乃謂之公案。”】
根據上述記載,我們知道,《石頭孫立》作為一種公案類小説,竟然能與《姜女尋夫》(即民間廣為流傳的孟姜女哭長城)並列,可見當時此故事的風靡程度。那麼孫立的這個“石頭”綽號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不妨換個角度看這個問題。在《水滸傳》中,欒廷玉與孫立是同門師兄弟,欒廷玉綽號“鐵棒”。我們通過分析《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不難發現綽號的由來有很多類型,大致分為幾大類。一、技能特長類,如神行太保、聖手書生;二、體型相貌類,如青面獸、浪裏白條;三、借古喻今類,如小李廣、病尉遲;四、妖魔鬼怪類,如活閻羅、母夜叉;五、飛禽走獸類,如玉麒麟、豹子頭;六、武器兵刃類,如大刀、雙鞭、雙槍將、沒羽箭、金槍手等。而根據武器兵刃來的規律來講,欒廷玉綽號“鐵棒”,那麼他的武器應該就是鐵棒或是用過鐵棒才對,但水滸中從來沒有出現過欒廷玉使用鐵棒的記載,相反他的兵器是鐵槍和鐵飛錘。所以説欒廷玉是用武器作為綽號的説法是説不過去的。【筆者按:在作為《水滸傳》創作素材的早期水滸雜劇中,以鐵棒作為兵器的大有人在。如《梁山五虎鬧銅台》中,宋江對李應説道:“某打聽的灤州有一人,是韓伯龍,此人其家鉅富,更文武兼濟,使一條鐵棒,打天下無對。”《黑旋風仗義疏財》中,雷橫自敍道:“某鐵棒雷橫是也。祖居乃鄆州鄆城縣人氏。某在縣中當着五衙都頭領,慣使一條鐵棒,武藝熟滑,能跳丈二闊山澗,人口順都稱某為插翅虎。”】
那麼既然欒廷玉“鐵棒”的綽號不是因為武器得來的,那是這個綽號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筆者猜測很有可能與人物的性格有關。欒廷玉雖然在《水滸傳》中出場不多,但是形象正面,性格鮮明。1、他武藝高強,為祝家莊教師。2、他為人坦蕩,對孫立絲毫沒有懷疑。3、他有忠義情懷,始終沒有因為祝家莊勢力弱小,產生投敵之念。所以宋江稱讚他是條好漢,具備錚錚鐵骨,寧折不彎的品質,和“鐵棒”的綽號很是相配。所以説欒廷玉的“鐵棒”綽號是形容他的性格這種説法更有説服力。【筆者在小説《掃水滸傳》中設定了一個情節,孫立和欒廷玉自幼同師學藝,師傅為了讓兩人相互砥礪,給二人講了“鐵杵磨成針”的故事。並將故事中的“鐵杵(鐵棒)”、“石頭”分別作為二人的綽號。可作二人綽號由來的一種猜測。】
同理,孫立的綽號“石頭”也很可能是形容他頑強堅貞的性格,這種説法有相關記載中可以佐證。宋代劉斧的《青瑣高議前集●卷四●王實傳孫立為王氏報冤》曾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隨州人王實,自子厚,年少時行為放蕩,被父母親戚嫌棄。後來改過自新,成為了東京太學生,專心學業,贏得了人們的稱讚。不想慶曆初年(1041),王實的父親病重。王實得知消息,急忙回家。在中途接到了父親的書信,是其父臨終之際,將一件冤屈的家醜事秘密相告。原來王實父親染病多年,家中貧困,同鄉有個叫張本的富豪假借資助為名,霸佔了王實的母親。由於張本力如熊虎,非常人能勝。王實為了報仇,洗刷父親的冤仇,於是交結了一個狗屠壯士孫立,待之甚厚,並將冤仇告知,請其代為報仇。孫立慨然允諾,到張本家門口光明正大的找張本決鬥,最終在眾人的圍觀下將張本殺死,併到官府自首。但是張本知道孫立與自己無冤無仇,是王實指使他乾的,所以臨死前告訴了家人。後來張本的兒子向官府告狀,要追究王實的罪責。孫立願自己承擔一切罪責,不牽連他人,太守對孫立很是敬重,便同意了他的請求。後來又開恩延緩了孫立的刑期,使孫立見到了妻子所生的兒子後,方才受刑。孫立死的時候,太守登樓觀望,觀者都為之流淚。
在這個故事中,孫立雖然是宋真宗、仁宗時期人,但是人物品格、言行舉止,完全符合“石頭”的這個綽號。而且這個故事中,隱約出現了《水滸傳》中武松鬥殺西門慶、施恩義奪快活林故事的影子,很有可能被《水滸傳》的編寫者移植到了小説中。由此可見,這個“石頭孫立”是個荊軻、聶政式的人物,是個受人敬重的好漢。
三、孫立的故事
《大宋宣和遺事》中孫立是個很講義氣的人物,楊志因為等候他身陷囹圄,孫立為了救楊志,放棄了官職,一同落草為寇,與《水滸傳》中做內應,背叛同門師兄的孫立形成了鮮明對照。【“先是朱勔運花石綱時分,差着楊志、李進義、林沖、王雄、花榮、張青、徐寧、李應、穆橫、關勝、孫立十二人為指使,前往太湖等處,押人夫搬運花石。那十二人領了文字,結義為兄弟,誓有災厄,各相救援。李進義等十名,運花石已到京城;只有楊志在穎州等候孫立不來,在彼處雪阻。……太守判道:‘楊志事體雖大,情實可憫。將楊志誥札出身,盡行燒燬,配衞州軍城。’斷罷,差兩人防送往衞州交管。正行次,撞着一漢,高叫:‘楊指使!’楊志抬頭一覷,卻認得孫立指使。孫立驚怪:“哥哥怎恁地犯罪”。楊志把那賣刀殺人的事,一一説與孫立。道罷,各人自去。那孫立心中思忖:‘楊志因等候我了,犯着這罪。當初結義之時,誓在厄難相救。’只得星夜奔歸京師,報與李進義等知道楊志犯罪因由。這李進義同孫立商議,兄弟十一人往黃河岸上,等待楊志過來,將防送軍人殺了,同往太行山落草為寇去也。】
宋代叫孫立的人不在少數,據筆者考證,與《水滸傳》中宋江起義時間比較相近的孫立主要有以下幾人:
一、水賊邵青部下。據《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四十七》:【紹興元年五月,邵青先受朝廷招安,授樞密院水軍統制蕪湖縣駐紮。……青遣人往太平州買賣,知州郭偉不放入城。……邵青聞之怒,率眾欲入奪城門皆閉,遂擁眾攻城。……青有眾數萬,大小舟數千艘,入姑溪河,上蓮褐山,下至採石,東至三湖口,與其黨單德忠、孫立、魏曦、閻應,分佈遍滿。】
《雲麓漫鈔●卷七》:【當塗當水陸之衝,素無城壁,……至紹興元年五月十六日,青領單德忠、孫立、魏義、閻在驅眾數萬,駕大小戰艦數千直入姑溪河,布兵圍城,札硬寨,開河水以沒堤,掘斷援路。】
《宋會要輯稿兵●一十》:【紹興元年五月二十四,水賊邵清發大小戰舡三千餘隻,直臨太平州城下襬泊,自褐山至採石四十餘里,及分兵於州城四面下寨。……七月七日,侵犯江陰軍界,賊眾猖獗。……九日,邵清賊眾武經郎李進統率使臣用人兵六十八人,於江陰軍投降。詔:“擒獲邵清,白身與補修武郎,有官人轉七官,仍帶閣職。擒獲單德、孫立、魏義、閻在,白身人與補秉義郎,有官人轉七官。”九月二十三日,……詔:“邵清既改過自新,可依所乞。”】
這個孫立,就是南宋初年天下聞名的“水賊”邵青的手下頭目,後隨邵青降宋。【筆者按:《三朝北盟會編》載:“先是杜充守建康時,有秉義郎趙祥者監水門。金人渡江,邵青聚眾,而祥為青所得。青受招安,祥始得脱身。歸乃依於內侍綱,綱善小説,上喜聽之,綱思得新事編小説,乃令祥具説青自聚眾已後蹤,並其徒黨忠詐及強弱戰鬥之將。本末甚詳,編綴次序侍上則説之,故上知青可用,而喜單德忠之忠義。”原來南宋時邵青的徒黨事蹟曾被改編成小説,而孫立作為邵青部下,其事蹟定然在小説中會有所體現,且不止在宮廷,在民間也廣泛流傳。】
二、安豐軍鈐轄。據《宋會要輯稿●兵十九》:【紹興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同日,淮南西路安撫司言:據知安豐軍兼沿邊都巡檢使孫顯忠申:“躬率官兵前去沿淮等處掩殺金人。”又據水寨孫立等申:“於潁河內燒燬糧舡二百餘隻,及招奪到人舡,又兩見陣立功,乞賜推恩第一等十八人,第二等一百三十六人。”詔並特與轉一官資,白身人與補守闕進勇副尉。 】
王明清《揮塵後錄●卷十一》:【孫立者,壽春人,少為盜,敗露,竄伏淝河中,覺有物隱然,抱持而出,乃木匣一,啓視之,銅印一顆雲:壽州兵馬鈐轄之印。印背雲:太平興國八年鑄。後三十年,以從軍之勞,差充安豐軍鈐轄。安豐即昔日之壽州也,遂用此。明清為判官日,親見之。】
根據時間推斷,王明清記載的安豐軍鈐轄孫立與邵青的徒黨孫立生活時間同時,此人先為“水賊”,後受了招安,殺敵立功,最後擔任安豐軍鈐轄,二者很有可能是同一人。
三、淄州知州。據《宋會要輯稿●兵十五》:【淳熙十一年五月十九日,……以江淮制置司言:“淮東安撫司據高郵軍申解到北人趙善周等。”本司未委緣河北來,據善周稱,系大宋太宗第七位從孫,……宣和年間,親祖士軷,任京東淄州兵馬鈐轄。……金賊攻取京東,知州孫立順蕃,其祖在後,例換偽官誥命。】
這個孫立是宣和年間人,為淄州知州,金兵南下,他便投降了,人品不怎麼樣,不知《水滸傳》是否也曾借鑑過此人。
綜上所述,孫立這個人物無論是在正史【曾為盜賊,後受招安】、筆記【撿到銅印,預言成真。】還是話本【石頭孫立,為王氏報冤。】,都充滿了傳奇色彩。那麼為什麼在《水滸傳》中卻沒有名列天罡,反而屈居地煞呢?筆者推測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孫立的很多出彩事蹟被移植到了別人身上,(如孫立為王氏報冤的故事很可能移植到了武松身上。)導致地位下滑,典型例子就是韓伯龍的事蹟被盧俊義使用,結果韓伯龍淪為龍套。二是《水滸傳》中孫立出賣同門師兄的行為,嚴重違背了江湖道義,為江湖好漢所不恥,留下了人生的一大污點。(如白勝排座次時排名倒數,除了功勞不大外,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曾供出晁蓋截取生辰綱之事。)因此被水滸的編寫者所貶抑,最終淪為地煞行列。儘管孫立遭受了不公待遇,卻難掩其自身的一些光芒,因此今本水滸中孫立雖被移出天罡,但一些故事和表現卻比一些天罡人物還要精彩,可能這也是孫立曾作為天罡好漢殘存的一點化石遺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