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時期,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要想讓祖國強大起來,必須不斷學習新的技術,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百廢待興,需要大量的人才參與建設,雖然當時國家經濟不是很好,但依舊送出了一批又一批留學生。
只有先發展人才,才能發展國家,這些人也是帶着全國人民的信念去奮鬥,當他們能夠獨當一面時,是回國還是留在海外發展,這對他們來説是一個艱難的選擇,當時,國家經濟有限,無法提供更好條件,但國外卻有高薪和各種高端科技的研究所。
因此在這批留學生當中就出現了兩種不同選擇的人,錢學森、鄧稼先、梁思禮毅然回到了需要他們的祖國,梁思禮是1941年高中畢業之後,跟隨三姐梁思懿一塊赴美留學,由於生活過於拮据。
梁思禮就申請獲得美國租界法案中留美中國學生的生活津貼,得到這筆津貼的梁思禮在1943年轉入了普渡大學,主修無線電,在普渡大學當中,他認識一同留美的鄧稼先、楊振寧、林燁,他們都是同學。
隨着太平洋戰爭進入焦灼狀態,梁思禮跟家裏的經濟來源斷掉了,不僅僅是梁思禮,鄧稼先等人也都一樣,他們到過餐館洗過碗,擔任過游泳救生員,為了儘快畢業, 梁思禮刻苦讀書,僅僅兩年時間就拿到了普渡大學的學士學位。
在討論回國時,出現了兩種不同的選擇,梁思禮、鄧稼先、梁思成都打算回來,林燁選擇了留下,對於他的選擇幾個人有些難以理解,當然人各有志,梁思禮沒有破壞這份友誼,1949年10月底,梁思禮回到了祖國。
他參加了“12年科學遠景規劃”起草工作,負責中國運載火箭研製,當時關於火箭研製資料十分少,梁思禮只能一步一步從頭做起,當祖國的航天事業發展起來之後,曾有人問過樑思禮對於導彈的看法。
梁思禮回答道:我研究的導彈是保衞國家的。這句話的意思不僅僅包含了梁思禮當初回國的決心,同時也是在指明林燁,林燁當時並沒有回國,他同樣參與了美國導彈研究,民兵洲際導彈就是林燁一手打造出來的。
林燁在美還擔任國波音公司首席科學家,高薪自然就不用多少了,但梁思禮、鄧稼先、錢學森才是真正值得敬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