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為什麼説商鞅是千古罪人?他所著的天下第一禁書説明了一切
大家好,我們的搞笑遊行俠雲遊天地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客觀而言,商鞅的富國強兵之術也為秦國統一六國打下基礎,所以這到底是功蓋千秋,還是遺禍千年?這也看後人如何去評判了。
自古以來,民間就有禁書的傳説。
此類書籍名為禁書,但多多少少都會有流傳,因此衍生出各種版本。
但有一本書,在誕生以來就被統治者嚴厲封禁,只有歷代帝王和儲君有資格閲讀。
為何《商君書》會成為天下第一禁書?
中國古代很早就開始禁書。
眾所周知,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是我國思想史上的黃金時期之一,但戰國初期也就是禁書史的開端,幸而那隻推行於秦國,而且時間也不長。
但是秦一掃六合後,以焚書坑儒為契機,正式開始了封建王朝的禁書史。
兩千多年下來,被封禁的書籍林林總總。
商鞅真的太有才了,一本薄薄的《商君書》書,不到三萬個漢字,居然把封建君主治國手段的細枝末節,闡述得頭頭是道,深刻到無以復加。
《商君書》既講道理又講辦法,真正的做到了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
哪怕你目不識丁,只要聽一遍,你就可以當皇帝了!
《商君書》到底講了什麼?
《商君書》本身,就這麼成了空前絕後的“嚴刑峻法”,讀了讓人不寒而慄!
《商君書》主張禁止糧食貿易,商人和農民都不得賣糧,甚至連為商業貿易和人口流動服務的旅館業也予以剷除。
這樣人民都被禁錮在自己的土地上,只能成為農民。
農民不能離開土地半步,無法獲得知識更新(也不需要),就成為了君主的生產工具,甚至國家還能夠徹底操控物資的流動,實現對一切商業活動的壟斷。
毀商之後,再就是弱民之道了。
《商君書》認為,“有道之國,在於弱民”。通過以弱去強,以奸馭良,實行流氓政治;統一思想,進行控制;通過剝奪個人資產,讓民眾依附國家;通過辱民、貧民、弱民,使人民貧窮、軟弱,實現民弱國強。
如果強民殺不完怎麼辦?還有殺手鐧,對外發動戰爭,通過對外戰爭,外殺強敵,內殺強民。
對內則遷強宗大族於京師,不僅方便朝廷管理監控,更能一舉拔除掉地方的凝結核。如此,民眾自然只能順服於中央朝廷所委派的官吏。
當然,這些官吏的選拔,《商君書》也為君主提供了一些標準。
如“國以善民治奸民者,必亂,至削”;“國以奸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強”。
這個好懂,選拔官員不能選那些講良心道德的,假如用優秀分子來管理奸民,那天下必然大亂。要用厚顏無恥、心狠手辣的流氓來當頭領,他們會把恐嚇和欺騙手段用好用足,善良的人民只得忍氣吞聲,夾着尾巴做人,那就天下秩序井然,國家也就強大了。
秦國正是靠着這樣一套馭民治國之術,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動員與資源汲取機制,才能以貧寒的西垂之地一掃六合統一中國。
雖然秦國在一統六國之後,很快便在六國士民的反抗之中崩潰,但這套馭民治國之術,卻被古代歷朝歷代君主繼承下來,成為他們治國馭民心照不宣的詭秘暗器,是他們不惜以民生的代價來化解內憂外患矛盾,獲得長治久安的看家本領!
讀到這裏,所有古代中國的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為何思想不夠張揚,資本主義有萌芽但卻沒發展起來,中國為何沒有產生現代文明的土壤?
同樣的問題可以繼續羅列,但答案只有一個,這就是封建專制、嚴刑峻法!
商鞅:到底是功蓋千秋,還是遺禍千年?
況且,也正是商鞅,確立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一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準則。
戰國時期號稱刑不上大夫,也就是説地位高一點的人,隨隨便便處死一個奴僕是不用獲罪的。但是,普通人卻需要接受律法的約束,並且律法非常不完善。
就此而言,僅僅這一點,商鞅就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具有先進性。
因為從這一刻開始,法律開始漸漸公平了起來。
二是商鞅的法律過於嚴苛,連百姓言行舉止都要管,並且連坐制度的存在,使得新法嚴重極端化,這些都讓商鞅背上了酷吏的罵名。
當然,為了國家富強,特別是在六國爭霸的這種特殊情況下,制定一連串的嚴刑峻法,也不失為一種權宜之計。
但要注意的是,商鞅本人出生於衞國,並非秦人。
故而,他制定這一套富國強兵的嚴刑峻法,儘管有着讓秦國強大的心思,但最根本的,還是試圖藉此獲得秦孝公的信任與寵幸,以謀取權勢。
這一點,在他拜見秦孝公的過程中,顯露得淋漓盡致。
商鞅經景監引薦,先後四次拜見秦孝公。
史家論及商鞅四見秦孝公時,多認為以商鞅的才能與抱負,是意圖教秦國三皇五帝之王道,以建立萬世之基業。只是秦孝公氣量格局不及此,才不得不只教秦孝公毀商弱民的富國強兵之術。
但反過來説,商鞅四次見秦孝公,除第一次之外,此後三次,商鞅皆能夠針對秦孝公之前的反映,而調整向秦孝公所進獻的治國之策,這説明商鞅本人就是一個非常善於揣摩上意之人。
司馬遷也曾在《史記》中這樣評價商鞅:
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幹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説,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卬,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餘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於秦,有以也夫!
在司馬遷看來,商鞅是本性刻薄之人,商鞅留下來的著作《商君書》也是刻薄之書;商鞅立木為信,但自己卻欺騙魏國公子卬,在重大利益面前,絲毫不講誠信。而商鞅的所學做為,也只是一門心思地升官發財罷了。
由此,也不難理解何以《商君書》中的內容,處處皆為國君的利益着想,一切都以如何強化國君的權勢為中心,而很少去討論這套毀商弱民的富國強兵之術,對於民眾及國家究竟會帶來何等影響。
在當時的國君之中,通行的是“天生民而樹之君,以利之也”的政治倫理,即君王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民眾的利益。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